ST自学笔记11 - 图式理论描述BPD无法稳定关系 20200515
所有笔记见 图式治疗(ST)自学笔记汇总
本文原文 为什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总是要频繁地将身边亲近的人赶走?
先给出一些基础知识。
首先图式理论认为人都是有某些 图式(schema),即在环境中以特定风格模式来行为。而由于这个疗法最早基于BPD开发,它对BPD的图式归纳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在图式治疗里,对BPD的图式结构是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模型的。如下图。

我简短说明一下。
在这个BPD模型中,位于核心的模式是“遗弃儿童”。正如其他理论也同样强调的,BPD通常都是过分敏感的人群,而养育环境可能并不能够照顾到其纤细的感知。因此,核心模式中,这个孩子常常感觉自己没有被良好照顾,有被遗弃感,被虐待感。
与之相对的那个模式为“惩罚父母”。我觉得可以普遍理解为在BPD儿童期没有按照ta需求能够很好照顾ta的那个环境。在一个敏感玻璃心儿童那里,照顾者的忽视冷漠或是发脾气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为是对儿童的惩罚。而在BPD成长过程中逐渐把这种指责内化为一个模式。
那么面对这些惩罚,第三个模式“愤怒儿童”就产生了。这是脆弱且压抑的BPD的一种反抗。注意这里“惩罚父母”和“愤怒儿童”虽然都是攻击性模式,但是两者一个向内一个向外,是不同的。
由于BPD通常具有的情绪程度过强且没有学会好的情绪控制手段,而这个微缩童年环境的三模式会使BPD感受许多(不一定真实的)来自外界的“惩罚”及内在习惯性的自我惩罚,最终会导致BPD长期处在非常多复杂而混乱情绪中,不堪重负。这种情况下,通常在某个阶段开始,BPD会建立第四个模式,“分离保护者”:情绪都是坏东西,我不要情绪,我要非常冷漠的稳定生活。我要隔离所有带给我情绪的东西。通常看起来BPD最友善最好相处的模式就是这个。但这事实上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应对策略。
最终,图式治疗提出的模式为“健康成人”。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这是最初“遗弃儿童”模式在好的治疗过程中逐渐摆脱旧模式而发展得到的。
以上就是 针对 BPD 的图式治疗 简要介绍。更多说明见ST自学笔记7 - 20200429 ST4BPD 图式概念化 (chap2补充)。
下面我在图式模型的基础上说明一下问题,为何无法维持稳定关系?
在核心模式 "受虐儿童" 那里,她经常感受到的是对方对她的伤害。这种伤害有可能是来自于她激烈情绪后对方的反馈,也可能仅仅是自己对关系信号的错误解读。但无论如何,关系带给她压力。
因此习惯性的,她会启动 "愤怒儿童" 模式来防御。比如发脾气:你伤害我!你对我不好!你冷落我!你怎么能离开我!我很痛苦!
同时启动“惩罚父母”模式来伤害自己:我不值得被爱。我只能被讨厌。我又一次被抛弃了。我只能在悲伤和不安全感里才能生活。我只该一个人待着。并且以愤怒儿童造成的关系负面反馈来证明这些论断的正确性。
大量情绪涌入情况下,BPD无法负荷。于是保护自己的机制启动,进入“分离保护者”模式。在情绪化中以当时感受的逻辑来分析整个关系,并得出关系就是自己受伤害的原因。那么,为了避免继续受伤害,根本性的办法就是切断关系。
注意,这里只是讲了一个可能的过程。BPD的其他模式也可能导致切断关系。比如惩罚父母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关系,愤怒儿童可能把切断关系作为攻击对方的方式,受虐儿童可能因为害怕而躲起来。
以上就是这个原因分析。
如何应对是个麻烦的话题,这里不多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