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最后的棒棒》
这是部关于底层民众的纪录片,不是电视剧。今天的重庆是西南都会,也是网红城市。独特的立体城市布局,魔幻的轨道交通,璀璨的灯火夜城,这是游客所见的重庆。 但在解放碑的现代高楼林立背后,更有众多为生活奔波的蝼蚁众生。棒棒这类职业,是重庆独特地型,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工种,其艰辛和贫瘠应该是社会最底层民众的写照。如同武汉的扁担,成都皅耳朵,贵阳的背篼 一样,也注定将消失于现代化的进程中 关于这个职业,有90年代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和最近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前者播时,是这行的黄金时期。或者说正是众多劳动人民把直辖后的山城扛进了21世纪的现代化都市,后者的纪录片翔实记录了这个行业的末路穷途及还残存于这个群体中的老病若残,挣杂于生活的无奈和艰辛。
看《山城棒棒军》时,正值少不更事的时候,只觉得电视剧中川话方言版台词幽默风趣,插科打诨。经历世事后,最近看《最后的棒棒》,才懂棒棒的艰辛和命运的坎坎坷坷,生活于底层大众实在是艰难二字难以说透的。 所以要深度了解重庆,不只流连于朝天门和洪崖洞的江夜灯火,还有十八梯的市井民生。正如火锅的烈火沸汤和小面的五味杂陈一样,生活的味道是多面复杂的。

来自 豆瓣App
不忘长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明故宫到雨花台 (12人喜欢)
- 故乡的春天 (30人喜欢)
- 菜苔 (28人喜欢)
- 故物 (17人喜欢)
- (其四)晨光熹微访孝陵 (1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