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情绪是成年人的基本素养吗?

我有一个朋友,算起来,我们已经认识20年了。
她很喜欢发朋友圈,从早上主持公司晨会,到日暮加班做PPT策划;从灯红酒绿的觥筹交错,到凌晨三点的心灵鸡汤。
她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在朋友圈里了。
2019年,她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人也变得很消沉。朋友圈寥寥几条,只字片语都在告诉全世界:她不快乐。
前几天见她,她说,最近一切都在慢慢变好。把压在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摘掉之后,她久违地嚎啕大哭了一场。
点开她的头像,我才意识到,她确实很久没有发朋友圈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远离了朋友圈。
以前一天能刷八百遍朋友圈,现在扒拉两下就退出了;以前一丁点小事都要在朋友圈里公示,现在再大的情绪也尽量不动声色。
好像莫名有一种“长大意识”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你是一个成年人了。
“成年人”三个意味着,学会隐藏自己的悲伤,拒绝把朋友圈当成情绪出口。
当选择沉默开始,它就注定会成为一种习惯。
于是,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消失在茫茫朋友圈之中。

生活对成年人的打磨,远不只一个朋友圈。
以前想把生活过得像一场大冒险,现在宁可平平淡淡。
以前以为自己是最特别的存在,现在知道了自己也不过是人群中的一个普通人。
以前的安全感来自家人的陪伴,现在的安全感来自银行卡的余额。
以前没有离别的概念,所以才会把“永远在一起”挂在嘴边,现在知道了除了自己,没有谁能永远陪在身边。
以前觉得被宠着、被惯着才是爱情的样子,现在知道了好的爱情,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以前失恋了,茶饭不思,感觉人生不可能再好了,现在明白了饭还是得吃,报告还是得交,日子还是要过。
以前喜欢白天,三五个朋友约起来,拍照修图津津乐道,现在喜欢黑夜,一个人的时候最清醒,哪怕崩溃也显得体面。
以前以为胜利就是处处压别人一头,现在知道了失败不只有无法温饱这一种形态。
以前总希望快点长大,现在却感叹时间再也回不去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时常自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被岁月褪去了锋芒。
我们习惯了难过时强颜欢笑,悲伤时假装坚强,快乐需要找理由,甚至连幸福都要克制。
以为人生不过如此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自己变了。
曾经觉得吃力的工作,得心应手了;曾经不知所措的难题,迎刃而解了;可以平静地说出自己的过往,面对不同的声音也只是一笑而过。
呵~ 原来那些没有杀死我们的,终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了。

生活这场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我能力的边界,然后用不断积累知识点,把答案填得丰富多彩。
这才是成年人真正的自我修养。
后记
朋友准备开个红酒店,现在天天忙着装修的事,朋友圈也恢复了昔日的热闹。
别人评价她说,以前虽然傻乎乎的,但好在两手空空,没被人骗过。
现在虽然还是傻乎乎,也有点值得被骗的“资本”了,但是羽翼已经丰满得像铠甲,不好骗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