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文学是今年的阅读计划,可五月份了才读完第一本(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啃)。过程中一度感觉:说自己喜欢看书,其实也不过就是装装样子,遇到点儿厚重的书,长期吃网文快餐的胃口就不适应了。 之前没看过陀的小说,耳闻他的风格偏于内,即长于人内心的挖潜。看完这本“兄弟”,嗯,有道理,但似乎又不是,它“外”的东西也不少且生动,比如那个时代各层人物的画像,也个个饱满。 但主观而言,这本书不好读,尤其对文化、时代相异的我们。大段大段关于基督宗教的论述、关于社会伦理的对白、长达百页的法庭宣判,无处不在的、矛盾而又极端的人物内心描写,都是我阅读的阻碍,我的口感还是习惯情节驱动的章节、习惯优美通达的文字,第一本读的很慢,到第二本时节奏推进快起来,阅读速度就跟着快了很多~ 俄国文学很少畅销,书店里也很少像《人间失格》、东野奎吾一样,铺的到处都是,往往都是在书架深处的文学经典系列里。看书少,还不敢去究原因,但从这本来看,和厚重的大部头、宗教文化、时代差异(俄国经典都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不无相关。 当然,自己感到陌生艰涩也和自己的阅读面有关,俄国的小说历史现实味道好像都很浓,对俄国历史文化不了解,距离感是一定的。 从《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看那个时代和社会,有很多冲突,除了主人公阿辽沙(似乎是个精神理想的化身),每个人似乎有极端的双重性格,都有歇斯底里的特点(连十四岁的小女孩儿都是如此),社会中的贫穷和富贵,主与仆,爱情和背叛,处处是矛盾,全篇的情节和人物都好似活在一种挣扎状态里,精神分裂和呼嚎。小说的色调是晦暗的:黑暗的教堂和破落的房舍,夜里冷硬的冬天与寥寥的街道。 这部小说里肯定有陀的影子,结合他的生平,这就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俄国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过、感受过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吧。 末了,书里有一处细节,觉得似曾相识,就是一个阴险复杂的仆人,这个仆人在《大卫▪科波菲尔》里好像有一个,这么多年在阅读的世界里忽然碰到,好像遇到个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