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一些思考
1.对不知道的事情承认自己不知道。我有一个习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会绞尽脑汁、生拉硬拽扯上几句自己的观点。当有一天,我爸在电视机前发表着自以为很正确的观点,侃侃而谈,而我心生抗拒时,我惊觉:这不也是我会有的一面吗?因为当你和别人说着不着调、无根据的话,陷入自己的逻辑沾沾自喜时,对方是无法参与进来的,这就是一次无效的沟通。坦然接受自己的不知道,比强装博学要可爱。
2.《关键是品味》读书笔记1
这是一本好书,是认真生活的人会喜欢的书。作者松浦弥太郎,从日常生活中不太在意的细节中挖掘可改进的空间。比如“尝试看看他人推荐的事物”这一点我就做得不够好。办公室有一位女同事,特别喜欢推荐她新发现的好吃的事物或者店铺,我一般只是说“是吗?/好像是哦”,从来没去尝试过,后来我们的交流也就越来越少。这也让我想到我认识的一位80多岁的长辈,我推荐给他的周边城市景点,他会打电话给我,确认详细的地址,计划周末和老伴一起去看。邀请他和年轻人一起去游玩,即使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去了,他依然精神矍铄地和我们一起走完全程,认真地欣赏风景,像第一次来一样。这种精神状态让我这个年轻人都觉得很受感染,那一次的旅途也分外愉快。我想这也是这位长辈,80多岁,依然被挽留、返聘在单位做技术顾问的原因吧。
3.《关键是品味》读书笔记2
【意识到自己是被人挑选的一方】从小到大,我无师自通地明白:自己是被挑选的一方。不论是上学时竞选课代表、班长、三好学生,还是找工作时的面试,工作中的晋升,我们都是被挑选的一方。同时,我明白被人选中是有理由的,我知道如何表现,所以大多时候我都是被选中的那个人。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认同他人。如果你希望自己被挑中、被认同,首先要认同周围的人。仔细去看,你应该可以发现周围的人也有很棒、很好的一面。如此一来,你也能够收到其他人的认同。
如果你希望别人能为你做什么,你自己却不这么做的话,谁也不会为你去做。被选中等于被认同,因此,你希望被挑选上的话,首先就得认同周围的人。
从项目部调入DQ,或许就是我一次成功的实验。在项目部,因为我的岗位,我需要和全部的同事有沟通,我大致了解每一位同事的性格,我平等尊重地和每一个人沟通。唯独有一个同事,沟通困难又低效,我有过不耐烦和急躁。但我告诉自己:这不是别人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修行之处。我让自己冷静下来,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和他沟通我也不再追求高效,只要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于是我便有了十足的耐心。我成功地平静下来,也发现和他的沟通并没有那么困难,他也回馈给我了同样的尊重。
还有一位空降的领导,在他任职的半年内,大多数同事不拿他当一回事。基于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依然保持对他的尊重,积极地接受他分派给我的任务,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在他调走后不久,我也被借调到了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之所以有这次的调动,是因为他和大领导的关系密切,我想他应该在大领导面前有提过我的表现。虽然只是借调,我也很珍惜,因为这是我付出过努力才得到的东西。
这也验证了松浦弥太郎的答案:如果你希望被认同、被挑选,首先要认同周围的人。
那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认同、被挑选呢?
【从领日薪的零工中学到的人生经验】首先必须要性格开朗,要朝气蓬勃、活泼伶俐,要主动表现出干劲儿,告诉雇主“多重的东西我都可以拿哟!”“什么样的事情我都愿意跑腿哟!”
5月14日 参观考察日
和单位大领导、区级两位女领导一起去考察参观。发现了她们身上优秀的地方,记录下来,学习之。
【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没有口头禅,都是干净利落的风格。谈工作时,语速适中,让你很有耐心听下去;闲聊时,语速偏快,能感受到她们之间思维的碰撞。
【爱读书】读书是日常,通过读书解决问题。
【重视孩子的教育】其中一位领导,在疫情期间,集结自家孩子和孩子的朋友,建立线上学习群。自己选题(历史、天文、地理等等)、讲课(自己提前阅读、做ppt等功课),让孩子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身材管理】两位女领导都是在中年阶段,身材管理在同龄人中算比较优秀的。有一位能够看得出来平时运动多,体型肌肉感都很好。
5月15日 要记得年少时的梦啊

当我无意识打出最后一行字“要记得年少时的梦啊”
我突然一个惊醒,我年少时的梦究竟是什么呢?
如此说来,凤凰卫视的女主播是一个具象的代表。
1.外在形象上,端庄漂亮、沉稳大方。
2.学历高,饱读诗书,颇有内才。
3.职业形象上,专业素养高、有很强的情绪控制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虽然各方面无法和她们相比,但这么多年,我的潜意识偏好也在引领着我走在这条路上。成为一个有学识、有见地、有能力的独立女性,永远不放弃自我成长,保持自己的追求,内心的光亮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