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离开北京的年轻人们,都怎么样了?
在三里屯的清吧里,点一杯彩色的鸡尾酒,看着零星灯光的工体,送走多年的好友。
昨天终于在几个月后,在三里屯喝了一顿“大酒”,说是大酒,不过是价钱可观,两个人区区四杯鸡尾酒。酒吧的窗户刚好可以看到工体,有些零星的灯光,却没有往日的灯红酒绿,不到10点,路上的车已经少了八成,三里屯可是北京夜生活最繁华的地方啊。

原来一切都还没有恢复,夜里打车不需要再排队一小时以上,司机们忙着抢单,都在附近严阵以待。

和老友已经近半年未见,虽然同在北京,见一面着实不易。这次见面的缘由是他告诉我,他要离开北京了,在上海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问他上海那边的待遇很好吗?他说上海的房租稍微低一点,而且他在这边是编辑,经常需要熬夜值班,上海那边是运营岗,朝九晚六,有双休日,仅此而已。
原来,当代社畜都是这么容易满足的!
他是我的电影搭子和酒搭子,多么难得可以有一个异性好友,同为电影搭子和酒搭子,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一起去看了《复联4》,哪知道今年电影院还没开门,电影搭子已经要离开北京了……
说实在的,我从未想过这位老友会离开北京,他在北京先工作,又考研,考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顺利转行,顺利找到了现在喜欢的工作。因为我们的家乡都是北京周边高铁3小时可达的地方,所以北京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个不错的大城市。
我问他以后打算在上海常驻吗?他说应该不会吧,毕竟上海的房价也很高,以后要定居在哪里,还要从长计议。
我不禁想起自己2018年那段昏暗的时光,若不是已经在北京有了一处小蜗居,或许我那个时候也离开北京了吧。
2020年,庚子年,魔幻的开端,中国在好转,世界还在哭泣。说来是巧,还是今年确实有更多的聚散离合,就在几周前,我刚刚送走另一位好友。
她来北京很多年了,我和她短暂的在一个公司待了一段时间,我们跟着公司一起去了普吉岛团建,在海水和炙热里积累了塑料的同事友谊,哈哈哈。
当她说起她要离开北京时,我以为只是开了个玩笑,毕竟她是周围朋友圈里比较浪的那一种,哪里能比北京更浪呢?
可是她并没有给我任何缓冲,一起吃了次甜品,逛了次街之后,几天后她突然说她已经在火车站,马上就要离开北京了。她说母亲年事已高,没有好工作,(因为影视寒冬,今年是影视冰冻),这次疫情被关在家里,她更体会到,她的妈妈其实很需要她,所以她走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送走了两位好友,聚散离合有点多,我得缓缓,北京,对于北漂们,对于当代的年轻人,如果我们还能称得上年轻人的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今年是我来北京的第五年了,虽然心态已经越来越佛系,但终日还是充斥着焦虑和自我怀疑。在北京迎来送往,虽然我没有小酒馆,却总是带着要离开的朋友们去同一家酒吧,看着同样的工体,聊着相似的不一样的人生。
去年,世界还在正常运转的时候,我也送走了一位朋友。
她是北京土著,毕业于名校,研究生在美国读了一个不太有名的学校,一直是她的介怀。为此,她一直都想读一个美国的名校,来解自己心中的刺儿。
终于,在去年,她成功申请到了一所名校,我们又联系上,竟然也是因为她告诉我,她要走了,快开学了。
好像“我要走了”,这四个字有魔力,无论那天是头疼脑热,还是被工作折磨的体无完肤,总会丢下一切,出来见面。
她有些兴奋地讲述她即将学习的新项目,以及终于要重回美国实现自己心愿的惊喜,我真实的为她高兴,也有些羡慕,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学生时代结束后再次回到校园,无论是金钱、专注力,都让我望而却步。
然而,几个月后,我突然看到她的朋友圈,她已经回国了。八卦如我,立刻向她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不太愿意说,只是说在美国生病了,周围环境也不太安全,所以休学了。我问她,还打算回去读书吗?她说以后再说吧,先工作。
大约读书真的是需要一镜到底,中间中断之后,就再难拼凑。
至此,我突然想起,似乎我这个迎来送往的人,在北京送走的人,好像都回来了。
时间回到几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个职场新人,每天都很焦虑,很惆怅。刚到北京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孩,比我小几岁,是北京名校的艺术生,我后来有了全职工作,就离开了打工的地方,她一直留在那里,又工作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直到她毕业。
后来,她找到了全职工作,但是做的不顺心,工资又低,就萌生了想要回老家的想法,家里人也在劝她回去,家里安排好了相亲对象,安排好了事业单位的工作。
送走她的时候,我对离开北京这件事还没有什么概念,不是很理解北京对于北漂们的意义。
她走后,我们一直没有联系,几个月后,突然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回到北京了。
原来“我回来了”和“我要走了”一样有魔力,冲破重重阻挠,我们见面了。
她的家乡在西南的一个小镇上,镇上的所有人都互相认识,坐个小巴车,都能碰到亲戚。碰到的所有亲戚,都劝她,安心的留在这里吧,这里好。她一开始并没有很排斥,直到她被安排在营业厅工作,穿着难看的制服,和她一起入职的,学历比她低了不止一点点。而且有人比她的后门硬,所以她还会受到排挤和欺负。
毅然决然,她离开了家,回到了北京。她再次回到北京,身上只有一点钱,只好租了那种床铺,几百块一个月,一张床,过度了一段时间后,才找到了提供宿舍的工作,搬出了群居房。
是不是我体质惊奇?在今年之前,我在北京送走的人,都回来了。有人是回家,有人是不甘心,有人还是舍不了北京的繁华,即使繁华里透着雾霾的味道。
年纪大了,习惯了聚散离合,明白人生终归还是要一个人独自度过,只是送走那些身边的朋友们,却还是免不了伤感。今年送走的朋友们,你们还会回来吗?
北京对于北漂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我不知道。
我会一直留在北京吗?我几乎不假思索地会说,不会。这大概是因为我四海为家、漂泊不定的性格所致,现阶段的北京能给我最大程度的自由感,以后自己的翅膀硬了,哈哈哈,或许在哪都是自由的吧。
只是,在我要离开北京的时候,还有多少朋友可以告别呢?
朋友,走好。
朋友,欢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