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记二】雪根亭记
雪根亭,安致远于康熙丙寅(1686年)在自己家后院建造的草亭,因北院植松树若干棵,遂取苏轼《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中“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一句,名之“雪根”,著名书法家胶州法若真题额。
余植松于北园之隅,大仅如指,计且二十年,已成围矣。拟建一亭而力不敷,迨康熙丙寅春,始经营创构。纵广数笏穹其上,为南北户,左右通瓮牖焉。壁稍加垩,覆以茅。亭成,颜曰“雪根”,取东坡种松诗句以命名也[1]。胶西法黄石先生[2]年七十又七,大书颇奇伟,余乞书“雪根亭”三字以额之。
每当朝旭初升,夕春欲下,苍干虬枝翠影纷披,如水中荇藻荡漾于空明有无之间,余顾而乐之。值春秋佳晨,或独酌,或招饮,余齿最长,辄颓然先醉。醉则命童子取枕簟[diàn],藉砌荫以卧。醒而松风谡谡[3]清吹拂裾,未尝不笑营逐之劳,而叹尘暍之远也。
客曰:“子之亭,陋矣!且惓惓求书以章之,作文以记之,意何居?”余应之曰:“子但见吾亭之卑且隘,而不知吾意之闲且适也。”昔人有言:“齐云落星[4],丽则丽矣,不过以藏妓女,贮歌舞,为有道者所鄙讪。”余力不能为画橑雕砌以壮吾亭,亦不能致名葩奇卉以耀吾亭,又不能招豪游贵客以荣吾亭,无所羡于人,故不競,有所足于己,故无求。日与苍髯数叟摩挲徘徊于绿树清泉之侧,虽值严霜积雪,百物改观,而吾与数叟者方,且历寒暑而如新矢,久要而不变,则干霄拂云,老作龙鳞岁月[5]。鸾凤之吟,将为兹亭之鼓吹矣。雪根命名之义,不且有取尔哉!
因援笔而为之记。
是六一公[6]风味而所见亦远。
——陈蔚宗[7]
[1] 雪根,出自苏轼《滕县时同年西园》中诗句:“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全文见文末附录。
[2] 法黄石:法若真(1613-169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若真字汉儒,号黄石,一号黄山,胶州人。顺治乙酉,以“五经”特赐中式,授中书舍人,丙戌成进士,改庶吉士,官至江南布政使。若真诗、古文、词,少宗李贺,晚乃归心少陵,不屑栉比字句,依倚门户,惟其意所欲为,不古不今,自成一格。”先祖于明朝景泰年间任职胶州,法氏后人遂定居胶州城里,以为故里。善书画,书画魏晋,笔势飞动。雅画山水,偶然涉笔,便潇洒拔俗,自成一格。葬黄岛区(胶南)隐珠街道办事处兰西村东北。远近皆知,称法家茔,墓地壮观,曾有石马。石羊等标志性建筑,1948年被盗,文革被毁,遗迹无存,黄岛区(胶南)宝山镇尚庄村有其后人。《黄山诗留》十六卷传世,有安致远、丘学山序。
[3] 谡谡: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苏轼 《西湖寿星院此君轩》诗:“卧听谡谡碎龙鳞,俯看苍苍立玉身。”
[4] 齐云落星:齐云,楼名,在今苏州市,五代韩浦所建。落星,楼名。在今南京市,三国孙权所建。后常将两楼连称,作为古代豪华建筑中高楼的代表。
[5] 龙鳞岁月:松皮作龙鳞,说明手种松树已老,形容时间之长,彰显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出自唐代王维的《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全文附录文末。
[6] 六一公: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7]陈蔚宗:陈醇儒,字蔚【yù】宗,也作玉宗,号书巢,江南太平府姑孰(今安徽当涂)人,弱冠有文名。《江南通志》:“当涂庠生,工汉隶八分,尤常于山水。”喜研读杜诗,著有《书巢杜律注》。与端肇震、喻尔训一起编纂康熙十二年(1673年)《太平府志》,收录安致远七律《谪仙楼》(因未见《纪城诗稿》收录,附录文末)和词《水调歌头·泛采石饮谪仙楼》。
附1:《滕县时同年西园》
宋·苏轼
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
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
君看闾里间,盛衰日骎骎。
种木不种德,聚散如飞禽。
老时吾不识,用意一何深。
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
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
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
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沉。
幽桂日夜长,白花乱青衿。
岂独蕃草木,子孙已成林。
拱把不知数,会当出千寻。
樊侯种梓漆,寿张富华簪。
我作西园诗,以为里人箴。
附2:《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唐·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附3:《七律·谪仙楼》
清·安致远
崔嵬灵阁万松稠,霁色横江晚更幽。
风日佳时寻好侣,江山奇处忆前修。
镜涵烟露宫袍湿,雨洗婵娟翠黛愁。
我欲重邀采石月,何人同醉木兰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