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美术馆逐渐复苏,新展随夏而至 | No2A展讯

随着国内疫情的缓和
各大美术馆在5月已经陆续开放
这一期展讯
就让我们看看5月有哪些美术馆
开始筹办了新的展览
【No2A温馨提示】
目前疫情尚未结束
去观展的小伙伴须提前线上预约
然后到现场出示健康码,及戴口罩
在享受艺术的同时
也要充分保证好自己的健康安全
Recent Exhibition in Shanghai
上海近期展览
01 / 不期而遇
关键词:30余件馆藏作品
展期:2020.5.1-7.31
展馆:龙美术馆(西岸馆)
地址: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票价:110元(全馆通票)

不期而会曰遇,遇暗示着偶然。“偶然”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已反复被东西方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阐述论证,或作为一个抽象的叙述对象,不断被作家和诗人书写。英国作家毛姆曾写“我们就是由偶然凑在一起的反复无常构成的”。
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不期而遇”,既是作品与作品之“遇”,将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具有相同主体或形式的作品、以及具有日常经验逻辑的作品并置;亦鼓励观者穿梭在由作品组成的不同场域中,在获悉种种生活经验皆可被艺术家转化为艺术创作后,每个人都可能在这种不期而会的观看体验中,将艺术审美与自我的日常经验相连接。

▲《鱼系列——红鱼》,王玉平,布面油彩,70×130cm,2001
本次展览展出由龙美术馆提供的私人收藏作品30余件,由“生灵”、“四季”、“重奏”和“我们”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生灵”,并置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笔下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命体、具有原始图腾象征意味的“鱼”、以及具有人形特征的对象等。
第二部分“四季”,不以春夏秋冬自然变化的季节为序,而是呈现四季的交叠,以及对四季之景的感受或思考。

▲《生命系列3号》,李山,布面油彩,64.2×109.5cm,1995
第三部分“重奏”,以造景的方式,为观者创造一个“午后音乐会”的情境,意在呈现维特根斯坦所言的音乐的结构和情感,即“各种情感伴随着我们对一首曲子的理解,类似于伴随着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第四部分“我们”,有艺术家对符号化的前辈艺术家的再诠释,也有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交会。当两个以上的人有了交集,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故事,便成为了“我们”的故事。

▲《河流》,黄宇兴,布面油彩,150×230cm,2013
扫描二维码,预约看展
👇👇👇

02、共振:第七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展
关键词:艺术中的共振效应
展期:2020.5.10-9.13
展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地址:虹口区多伦路27号
票价:免费

本次展览将展出19位艺术家的影像、装置、绘画、雕塑作品,借用「共振」这一物理学概念,展现艺术家如何通过思考与创作呈现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又如何在社会、文化甚至历史维度上带来更大的共振效应。

▲Change one’s mind No.8,纸本综合材料, 25x18cm,乔相伟,2019
参展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振动,其振动源可能来自于艺术家生活的特定社会现实与文化背景,也可能来自于自然界的普遍启示,亦可以是某个具体的社会事件或是跨学科的交叉。

▲MONOLOGUE 2,影像,6分28秒,李俊成,2019
「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展」项目由2004年创立,至今已举办6届展览,2020年展览通过公开征稿征集参赛作品,共收到来自全国8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最终评选出19位青年艺术家参展。

▲男子气训练营No.12,布面丙烯,10×10 cm,罗凯,2019
03「涅槃风光」胡军军个展
关键词:艺术家的佛教美学
展期:2020.4.10-5.20
展馆:宝龙美术馆
地址: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票价:30元

本次展览以「涅槃风光」为题,展出中国艺术家胡军军的画作,呈现她笔下的佛教美学。

涅槃是佛教用语,通常是指修行者的终极目标——解脱,自在,安乐,无为,不生不灭,也是圆寂,寂灭之意。策展方希望借此展览让更多净化的、善美的佛教艺术走入大众生活。

胡军军1971年生于中国上海,曾凭借诗歌绘画创作获得刘丽安诗歌奖。1998年她移居纽约8年,直至2006年回到上海定居。她举办过多个绘画展览,自2015年起创作《涅槃》系列。以绘制佛像为弘法心愿。

扫描二维码,预约看展
👇👇👇

Recent exhibition in China
国内近期展览
01
张晓雪:节律的抽离
关键词:艺术抚慰的力量
展期:2020.4.30-5.31
展馆:浙江美术馆
地址:杭州西湖区南山路138号
票价:免费

本次展览将展出张晓雪历年创作的26件/组重要作品,包括铜版画、影像装置、综合材料作品等。展览属于第三届「南山138」青年艺术家项目的展览之一,以力量作为核心策展主题,希望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为人们带来治愈心灵的革新力量。

▲《曾经离开过的身体 No.1-4》,张晓雪,铜版画
张晓雪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承艺术家徐冰,擅长从版画的重复性实验动作「刻」与「印」切入进行创作。

▲《震颤系列》,张晓雪,综合材料
她致力于以微观变化的作品形态隐喻身体和生命运动的节奏与规律,进而探索女性内在力量的演绎与释放过程——当面对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等因素导致的悲剧时,柔软的力量或能化解愁绪,最终缓和冲突、重塑生机。

▲《低烧》,张晓雪,尺寸可变,绢、机械装置等综合材
扫描二维码,预约入馆
👇👇👇

02、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
关键词:多类型艺术形式
展期:2020.4.30-5.24
展馆:广东美术馆
地址:广州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票价:免费

本次展览邀请10位艺术家,围绕策展主题「同一双眼睛」进行特别创作,展品涵盖雕塑、录像、装置、摄影、版画、音频等类型,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试图达到当代艺术共享的目标。参展艺术家包括陈文华、范勃、黄文亚、惠干源、李秀勤、卢珊、莫毅、秦思源、隋建国、王维荣。

▲《世界是你的》,陈文华 ,综合媒材,2020
该展起初为视障人士策划,但最终受众不限于这部分特定人群,也面向视力健全的参观者开放。人们一直将视障看作艺术接受和感知的屏障,而策展人认为,在有限的观展时间和展厅空间内,实际上存在着视障人士和健全观者均无法感知的部分,希望借此启发人们接受差异,形成更多理解和包容。

▲《握手》,隋建国,互动雕塑,光敏树脂3D打印,2020
展览分为三部分:「你的眼睛」探索视障人士如何将接受到的生理和心理信息转换为艺术感知;「我的眼睛」表现视障人士感知和行为范畴的艺术实验;「新眼睛」探索艺术想象的边界,展示健全及视障人士都无法企及的视觉盲区。

▲《我们之永远无法寄出的情书》,王维荣,综合媒材,版画、铜版、文字,2020
扫描二维码,预约入馆
👇👇👇

03、紧急中的沉思
关键词:疫情下的沉思
展期:2020.5.21-8.30
展馆: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票价:免费

本次展览汇集2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还将特别呈现2003年「蓝天不设防」非典疫情特展的档案资料。展览标题取自美国诗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 Frank O'Hara 的诗作:「在危难时刻,我们都必须再三思索我们爱的人是谁。」

▲《无聊现代生活:慢跑》,致颖,2014
策展人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所有人同时经历21世纪第一个全球至暗时刻。在商业发展与文化交流因疫情陷入停滞、每日死亡人数不断刷新、紧张局势加剧、各种悬念不定的大背景下,本次展览将从艺术的角度做出反思。

▲《犹在镜中2》,张慧,2018
展览源于当下我们共同面对的困境,即流行病学、经济、社会组织层面上的不确定性。展览分五个章节展开,提出对日常、生命有限性、动物性、叙事、全球化和信息的质疑。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