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拉拢重用,也许请君入瓮
1 话说《西游记》第四回,弼马温孙悟空在御马监同僚的酒宴上听闻自己的官原来不入流,恼羞成怒,掀翻桌子,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在两个独角鬼王(有鬼)的撺掇下,祭起了“齐天大圣”的反旗。 当初招安孙悟空时,太白金星和玉帝已经定下方略,“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现在孙悟空违了天命,必须擒拿以维护天庭权威。 但天庭玉帝一来手里没有可用心腹之将,二来也不愿过早暴露或折损实力。见“班部中闪上托塔李天王与哪吒三太子”自告奋勇愿意前去围剿花果山,不禁“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只给了空头职位,便让李靖父子带着本部人马去围剿花果山。 第一次花果山反围剿,美猴王战败巨灵神,棒打三太子,在后世很出名,上了语文课本,排了各类戏曲,故事绘画也多有演绎。 但在整个《西游记》中,这次战役来的快,去的疾,篇幅并不大,只是第四回中的一段。而且从第四回的题目“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也可以看出,这次战役即便在本回目也只是个过渡,是在为后面的大闹天宫做铺垫。 2 第一次花果山围剿战,佛派暴露了向天庭兵权伸手的野心,也让玉帝认识到,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佛派不会赤膊上阵为了虚名火中取栗,也不会自损实力帮天庭树立威严。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战,玉帝更加清晰的感受到了枪杆子不在自己手中的无奈。当李天王只让巨灵神和哪吒去和孙悟空各斗一场,未伤一兵一卒即“不能复战”,回天启奏玉帝“仍望万岁添兵剿除”,挟寇自重要兵要权时,玉帝心知肚明 “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 但此时,他也对丧权辱师还不以为耻的李靖父子无可奈何。被哪吒一句“若不是此官,还要打上灵霄宝殿也”,刺激得差点恼羞成怒,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 李长庚一看玉帝有点着急,赶快又闪出班次,拿出继续招安的缓兵之计,为玉帝打圆场。 为什么说是缓兵之计?因为一方面天庭手里此时没有可用之将,即便要继续征讨,着谁领兵,需要从长计议。另一方面,悟空既然手段了得,便更有利用价值,是招为麾下,还是徐后图之,也需要慢慢观察。 因此李长庚的建议“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当即被缓过神的玉帝从善如流,让金星继续负责招安事宜。 3 孙悟空再入天庭,虽有官无禄,但待遇却是明显涨了一大截。“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这是赐阺开府的节奏,相比之前官封弼马的隐晦拉拢,这次应该算是皇恩浩荡了。 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猴子偷桃乃是天性, 直接把猴子府邸安置在蟠桃园隔壁,散发着浓郁的阴谋气息。往轻巧处说,一旦猴子忍不住偷了桃子,便授人以柄,任人拿捏。往凶险处说,一旦猴子背上了盗窃蟠桃的罪名,便等于动了所有有官有禄之人的奶酪,走上了与既得利益者为敌的不归路,自绝于仙界 。届时玉帝再登高一呼,便可以惩治偷桃妖猴的罪名,将众仙团结在朝廷的麾下,驱使乎东西,叫嚣乎南北,从而提升天庭权威,并借机打拉分化道派,巩固手中权力——接下来的剧情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4 可见,第二次招安,天庭对猴子虽仍不放弃拉拢,而且下了更大的本钱,但同时也留足了后手。在执行层面,当初太白金星提出的“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的招安方针,不断向“若违天命”的假设上倾斜。 只是,一时志得意满的猴子,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捧杀”一词的内涵。天庭那帮早将“欲将取之,必先予之”伎俩玩儿得溜熟的大佬稍使手段,便够孙猴子这个仙界初哥喝一壶了。 更何况,玉帝所谋者甚大,猴子纵然本事不小,但在天界争霸大势面前,也如螳臂当车般渺小,只能沦为仙界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被各方棋手杀来杀去,欲仙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