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生活的养成之路
查看话题 >和伪自律说NO|当我放弃了自律,终于赢得自律
温馨提示:此文适用于「自律」中/重度失败患者,内容较长,但超级有用,不建议跳读/速读。
01
从3月下旬开始,我渐渐变得佛系,不再执着于自律这件事。
曾几何时,我认为早起是自律的标配。我曾不断用各种方法逼迫自己早起,偶尔成功,偶尔失败。
不言而喻的是,大部分早起都让我白天工作/学习时,精神涣散,专注度不高,困倦,最后困得不行,又倒下去睡了。总之,过程比较痛苦。
又比如,我曾规定自己每天读书1小时,每周读书1本,年读52本,因为自律的人都爱读书。
我本着“要想变自律,先模仿自律”的理念,加入读书大军。虽然我本人也爱读书,但这种强迫性的,苦行僧式的自律模式,我最后还是没能实现读书××本的宏大计划。
再比如,我知道自律的人不仅每天工作超长时间,还能保持每周的超长工作频率。周末的时候,别人在休息,自律的人在工作,或在提升自己。于是我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利用时间,多多工作。
等等,还有很多。
身边的小伙伴和之前的我有类似情况,在自律的泥潭里苦苦挣扎的,同样不计其数。
现在,我却放弃了一定要早起、一定要读多少书、一定要追赶牛人的工作时长的行为,也放弃了自律的念头。
因为我明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盲目的为了自律而自律,自律失败是必然的事情。
那么,我们想要自律的同时,到底是想要什么呢?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要自律,只是纯粹羡慕那些自律达人们的状态,便想要变成那样的人。
也有很多人会肯定地告诉我:我当然是想要更好的自己啊,自律达人就是我的目标。
是的,这句话也是之前的我我想要自律的答案。然而,这几乎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我们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模仿他人自律吗?再问:因为我们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想要自律。那么想要自律的背后呢?又是想要什么?
只有当我们明白自律背后的本质,才会明白: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并不是这个固化的、框架般的自律。
当我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便认真分析了一遍我的“自律偶像”们。我发现,但凡自己很羡慕的那些自律达人,都有个共同特点:他们自身的好习惯很多。
也就是说,自己的日常好习惯越多,在外人看起来,就越自律。
02
《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提到:
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也就是说,自律达人的40%的行为是好的习惯带来的;而我们这些普适标准里的不自律的人,其中的40%的行为,则是坏习惯带来的。
因为我刚刚总结过,但凡自己很羡慕的那些自律达人,都有个共同特点:他们自身的好习惯很多。(来,跟着花椒很芒再念一遍)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自律与否,决定于这40%的行为习惯。
也许你小看它,但要知道,另外的60%的行为里面还包含了人的本能习惯,不存在好坏之分。
比如所有人都要吃饭,上厕所和睡觉——而这,不管是自律达人还是懒惰小鬼,都无法避免自己不去做。毕竟,你要是不吃喝拉撒,不就是与自己的小命过不去嘛?(小声BB:世界这么美,咱们还想多看看不是?)
分析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我们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哪里是想要自律呢?最根本的本质是培养好习惯嘛。
自律不过是对好习惯比较多的人的统称罢了。
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想要达到所谓的自律,摆在面前最重要也最紧急的是:如何培养我们的好习惯。
你要关闭文章走人了嘛?自以为关于如何培养习惯,其路数你已经烂熟于心了对不?
对于重度「习惯培养失败」患者来说,只知道具体的习惯培养方法再好并没啥用。
先来跟我一起刷新下面这个新的认知,这能大幅提高你的习惯培养成功率啊喂!
03
谈到培养好习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改掉之前的坏习惯,比如不爱运动爱葛优躺;不爱看书爱刷抖音微博朋友圈;不爱立即行动只爱拖延;等等。
但我要说:千万别改坏习惯!
疑惑?继续听我讲。
解惑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曾经学过的能量守恒定律,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
能量守恒定律(energy conservation law)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把这个概念迁移到习惯培养上,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完全不需要去刻意纠正自己的坏习惯。
守恒定律和培养习惯有啥关系?别急,听花椒一一道来。
当我们想要培养好习惯时,一般人会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纠正自己的坏习惯。
通常情况下,我们越去努力改,与之对抗,它就变得越难改,越难听我们的话。
关于这一点,花椒摘颗栗子给大家:当你晚上失眠时,脑海里不停告诉自己快点睡着,这个时候反而却越不容易睡着。当我告诉你,你现在不准想苹果或吃肉,大概率你的脑子里面想的是关于苹果或吃肉的画面。
你越想阻止什么,它的生命力反而越顽强。(不得不佩服坏习惯这小贱人的越挫越勇精神)
然而,能量是守恒的。我们完全无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纠正自己的坏习惯上面,然后不断的培养好习惯就行。久而久之,坏习惯自然越来越少。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画个图,如下所示:


除了人的本能习惯外,假设我们所有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划入一个圈,加起来的能量是100。我们可以直接把坏习惯晾在一边,然后集中精力去培养好习惯的能量占比。
由于总能量是100,当我们的好习惯占比越来越大,坏习惯的占比自然越来越小,容身之地越来越窄——哪怕我们压根就没去纠正它。
这就是能量守恒。
其中最关键之处在于:对于坏习惯,别去管,它爱咋地咋地。你放弃纠正坏习惯的心态,才能真正达到“纠正坏习惯”的目的。
要知道,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心态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花这么多时间来讲它的原因。
04
好了,了解完我们应该摆放的心态,再来掌握培养好习惯的具体步骤。
核心1: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①筛选要培养的习惯。
首先,列出你想要培养的各种好习惯,数量不限。然后,运用排除法,留下能够给你带来最大好处且目前最迫切的一两个好习惯。
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每日执行的意志力,也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真正变成你的习惯。
与其一开始给自己下猛药,一次性培养四五六七个好习惯,结果坚持一段时间后,却疲惫放弃,不如放缓心态,一个一个慢慢培养。
记住,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是无法成功跑完马拉松的。
②针对我们要培养的好习惯,根据逐级进步原则制定具体策略。
来吃颗栗子。
假如我们选择要培养的习惯是早上6点起床,而我们目前的起床时间是8点,那么就先让自己习惯7点半起床。
等到我们对7点半起床这件事完全不反感无痛苦感的时候,再把目标定为7点起床。以此类推,最后达到我们的终极目标:6点起床。
也许你要嗤之以鼻,认为这太麻烦,进度太慢了,不如从一开始就坚持6点起床呢!别忘了我刚刚告诉你的: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是无法成功跑完马拉松的。
我们来自问:
情形一,对于一个习惯八点起床的人,突然从明天开始,接下来要一辈子都坚定实行早上6点起床。
情形二,同样是习惯八点起床、希望早起的终极时间点是6点的人,采用我刚刚建议的「逐级进步」策略,最终实现6点早起,并坚持一辈子。
你觉得哪个难度更小、更有可能实现?对于突然从早上8点起床改为早上6点起床,我们能坚持1天甚至一个月,但很少能进行更长期的坚持(牛人请忽略)。
为了不让自己“惯性偷懒,偶尔自律”的情况发生,建议最好慢慢来。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花椒很芒复读机再次上线: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是无法成功跑完马拉松的。
核心2:建立我们专属的触发机制。
在建立触发机制之前,先看看我们都不知觉间已经熟练运用了哪些触发机制:
一饿就知道去吃饭,饿就是我们去吃饭的触发器;
一躺沙发就想刷抖音或煲剧,躺沙发也是我们刷抖音煲剧的触发器;
一逛街就忍不住买买买,逛街时看到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是我们忍不住购物的触发器。
等等。
那么,在培养好习惯这件事,我们也可以试着建立正向的触发机制。句式如下:一......我就......
比如,你希望养成跑步的习惯。那么,触发机制可以这样设置:一看到运动鞋就去跑步。你希望多看书,触发器就可以是:一开始流连于社交APP,我们就去看书。等等。
当然,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①触发机制所引发的那件事必须遵守「逐级进步」原则。
比如跑步,前期先让自己跑3公里会更好。如果是10公里,哪怕你的触发机制建立得再无懈可击,对于不爱运动的你,也很容易失败。
②触发机制需要屏蔽「思维」。
据心理学研究,外部事件和后续行动之间存在一种叫做「思维」的介质。在实践触发机制的时候,「思维」可能会作怪,导致后续行动失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有意忽略掉「思维」,以帮助我们成功。
比如,一看到运动鞋就去跑步这个触发机制。在看到运动鞋后,我们可能不会立即去跑步,而是由思维不停试图阻挠迷惑我们,诸如“跑步好累、不想出门、下次再跑吧”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直接屏蔽掉它们,便能顺利出门跑步,使触发机制真正触发成功。久而久之,「思维」便停止作妖,阻挠我们的声音也就消失了。
关于如何屏蔽,其实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个触发机制:「思维」一旦迷惑我们不去做正确的事,我就偏要与它对着干。
它出来瞎BB的时候,就是我们偏偏要去做正确的事的时候。
核心3:及时给予反馈,加强成就感。
我们需要给自己的每次小进步给予肯定,甚至可以夸大这种成就。
培养好习惯的过程,取得小成就,适当自嗨。不仅让自己对接下来的坚持,更容易有信心,也让原本艰难且枯燥的习惯培养过程多点趣味。
精神胜利法虽被人诟病,但是用在正确的地方,也是有益的嘛。
摘颗栗子。通过建立触发机制,终于早起成功一次,可以这样花式自嗨:“人家都说,踏出第一步,就已经胜利70%,然而只有20%的人有勇气踏出第一步。我的天,自己太牛了好嘛!”
核心4:定期总结复盘,不断迭代。
我们的终极目标,肯定不只是建立一个好习惯。那么,前期的经验总结非常重要。
比如,在最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过程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是否能继续优化?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什么改进的方法?我的下一个习惯培养,可以怎样借鉴此次的经验?等等。
多一次总结复盘,就能使我们未来少一次踩坑。
以上,一个习惯的培养包括四个核心要点,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不断地循环这个闭环,我们到后面也就越来越轻松。
这个时候,也许有人会评价或羡慕你:哇你怎么这么自律!你还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自律?我仅仅只是专注于培养好习惯,放弃自律放弃改掉坏习惯的执念,我竟然慢慢变成了自己从前「羡慕别人」的自律达人?!
没错。不追求自律,也不执着于改掉坏习惯的你,终于成为他人眼中所谓自律的人。
05
了解自律的本质后,我们才知道真正该追求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无法实现目标的;而正确的心态,无疑帮助了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再搭配正确的实践方法,目标想不达成都难。
不仅是针对自律,在我们做任何事时,都可以运用这套王牌组合拳。
- END-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花椒很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