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录关于B站视频《后浪》的一些低音
晚上睡前刷了会手机,突然刷到“苏群”公众号在昨天发的一篇题为《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不惯后浪》的网文。前几天看后浪视频时的复杂感觉又涌袭而来。苏群本人算是成功的“前浪”,故而在网文中对B站做的视频立场看似中立,实则力挺,以站着的姿势大陈“一代就比一代强”的论调。

文章本身吹了一波Tim(圆通老总的19岁公子,本科英国读,买特斯拉分分钟的富二代)做视频如何出色、创业如何努力外,更像是一碗隔靴搔痒毫无益处的毒鸡汤,显得空洞无物。引起我注意的,则是继续下拉文章后,所看到的一条条扎心评论。这些,才是大多数“后浪”内心的真实声音,一味突出镰刀后浪的自由与精彩,而刻意回避韭菜后浪的无奈与心酸,不但引不起正能量的共鸣,反而让当下大多数年轻人,在困顿现实和舆论欺骗的双重打击下,更加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作为时代洪流中的一根小韭菜,对苏群的正能量(苏群本也是自己非常敬重的大V)和“鼓励”无所着意,但对底下的种种留言,却充满同情甚至共鸣。这些来自底层的大多声音,比站着说话不腰疼喊“加油”,来的更加真实,也更加重要。
还是钞录几条,不忘时刻提醒自己要随时“努力”吧:
“ 后浪浪完了记得给前浪交房租喔 !”
“ 阶级固化和社会撕裂乃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用简单的“努力”來解构 ”
“ 幸存者偏差越来越小了,有些东西出生的时候没有,这辈子就难有了,这话虽然悲观,但也现实。 ”
“ 做为师范生我真的不认同,我最不认同的一句话就是有选择的权利,现实是我兼职所在的培训机构就有孩子因为家庭济原因无法复读,我大学同学有人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读研,视频中展现的是前百分之15的年轻人?两米高的浪潮之下是两万米深的海底。 ”
" 有些人出生的起点就在8,他努了努力,到达了10。普通人起点是3,拼尽全力后,达到了6,想要达到8。那些“前辈”对着这些到达6的年轻人说,你看看那些到达10的年轻人,他们才是未来!他们也是通过努力才到达现在的成就!你们这些在6的人,是你们不努力才无法达到10! "
“ 本青年认为,《后浪》只有认可褒扬而无批评劝勉,就是一碗营养过剩的鸡汤,就是一碗自欺欺人的迷魂汤。根本就没人真正的去关注过大多数青年一代的真实想法和真实生活,以为凭这一篇以偏概全的演讲就能让全国人民都乐观向上了?真是不知道这种虚假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 ”
“ 想不想和能不能是两回事。我也想有殷实的家境。我也想环游世界。我也想有时间有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现实就是99%的青年如今只能被捆绑在城市里面的一间房子上。前天我一个天大的研究生朋友因为家里要帮忙种地而申请延期回学校,不种地就没得饭吃。这个视频中有提起吗?都是一群富二代的生活罢了。脱离了群众。怎能不被骂吗? ”
“ 很直接的感受就是:视频只关照到了“一小部分”青年,而忽略了太多生活中应该得到更多鼓励的青年人。 视频中,那些出国体验高空跳伞的、那些在闹市区穿汉服的、那些在电竞舞台恣意挥洒激情的,画面看起来都很酷,配合何冰老师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演说以及慷慨激昂的音乐,的确能够给人带来很澎湃的观感。 但是,现实生活里,大部分的青年人,那些生活在农村、小城里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青年人,那些毕业后满怀希望却屡屡碰壁的青年人,那些才步入社会没多久就不得不考虑买房买车等问题的青年人。 ”
“ 你根本没搞懂那些不喜欢这个视频的年轻人喷它的原因。因为除了视频里这些光鲜亮丽的后浪外,更多的后浪需要的不是你们这些前浪所谓承认、赞美、鼓励(其实就是灌鸡汤),而是希望你们以及那些掌握制定政策权力的前浪们给年轻人一点实质的关爱,让年轻人不再需要二十年才能攒够首付,不再996为前浪们挣买第n套房的钱。你文章里的意思无非也就是“你穷都是因为你不努力”的委婉说法,试图通过“努力”“奋斗”来消解原本应有的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资产回报率是劳动回报率的几倍乃至数十倍,没有资产的后浪们奋斗还有意义吗?不强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给更多的年轻人机会而只是鼓励年轻人奋斗,非蠢即坏罢了。 ”
“ 拿文中中出现的我非常喜欢的影视飓风里tim来说,大学是在英国上的,一百多万的特斯拉求了他爸一个月给买了,更别说近似天价的red摄像机,他从出生起点就比我们高。正是因为家庭条件好他才能有条件去看去玩去见识,去发射摄像机到太空,去实现他的梦想。而我们呢?这些梦连想也不敢想,我好不容易有个无人机梦还是攒了半年钱买了大疆最便宜的一个型号,可身边还有好多同学压根就不做梦......”
“ 怎么说呢,底层的年轻人压力真的大,我周围的一些同龄人不是不够努力,而是资源确实一点不在自己手里,我周围的另一些同龄人,假期坐飞机去各地旅游是至少的,而有的人连机场都没见过,甚至连高铁站也没踏足过。这种实际存在的差距会让我们这些人感到自卑,也时常有困惑:我为什么没有厉害的爹娘?事实上,我们冷静一下思考片刻,就会发觉社会上遍布着我们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那些颓废着的,迷茫着的,但还心存理想的,还为之付出的年轻人们。我们或许知道这是徒劳的,但是,活下去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不结婚不生子会是我们最后的决定。最后,对于那些说出“何不食肉糜?”的人,请从高台上下来与我们平等对话!呵,我在想屁吃。 ”
“不管什么东西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一笑而过,想的多了不是给自己添堵嘛!害!”
最后录的这一条,苏群回复:“这个心态棒极!”(脑补一下前浪“慈祥”地看着后浪挣扎后自我放弃的画面)
附上原文链接: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不惯《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