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西盟流水账
不要走,这篇真的有风景。
开车赶到孟连的时候,已经是除夕下午,餐馆都照例无人营业。除了用自带的厨具在酒店做饭,还去超市里发现了不少好东西。
泡凤爪和无骨鸭掌下得重料,小米椒柠檬汁各色香料用了十足,酸辣得敞亮新鲜。孟连属南亚热带气候,即便是春节假期也很炎热,吃辣鸭爪配冰啤酒,好痛快。

超市里有脆皮肉,肥瘦相间,炸过的肉皮闻着都香。云南的水腌菜汁水淋漓,腌制时间够长逼出浓浓的酸味,剁碎了和脆皮肉切片拌在一起,酸鲜香辣,我在苏州都常常想念这个味道。

孟连的精华是城中的娜允古城,分上中下三城各有其对应的佛寺,虽然供奉的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法,可是各有统属。大年初一早起,顺路先去中城佛寺。在土司统治时期,上城佛寺是土司家族专用的寺庙,而中城佛寺是官员供奉的庙宇,下城佛寺是下级官员和平民参拜之所,这样的等级区分今天已经不存在了。

大年初一孟连的傣族妇女们会穿上鲜艳的盛装,背着挎包,在竹篮里装上供奉佛像和僧侣的果品,清早就赶到寺院中,鞋子脱在廊下,光着脚跪在金塔下念经祈祷,供奉饭食,围绕金塔烧香叩拜之后到大殿中跪下听经,听僧侣们念完一套经文后回到廊下穿起鞋子(多是拖鞋)。傣族居民提来的篮子都编织出四个脚,好精巧。

离开中城佛寺,往高处走到孟连宣慰抚司署门外,转身先去吃东西。随便哪一家门口都是鲜绿的黄瓜,嫩黄的豌豆粉,大红的小米椒,瓶瓶罐罐堆满了。

孟连的特色是手抓鱼米线,腌过的罗非鱼炸酥了,用筷子挑一块鱼肉放在生菜叶子上,再配上一撮米线,浇上酸辣口味的酱料,包起来吃,味浓鲜脆。再配个红亮的舂豆腐(油豆腐放上辣椒酱料柠檬在木臼里舂捣而成)。


在滇南吃饭,解辣要点木瓜水泡米凉虾,放了玫瑰糖又香甜又爽滑。还有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的泡鲁达,我一直觉得泡鲁达这样的冷饮为什么没有得到普及呢,可丰可俭,基础版就是干土司蘸着甜凉的椰奶,杯底还有柔软的西米。


吃完可以去孟连宣慰抚司署看看了。从明代第一代土司罕罢法开始建立孟连城,一直到清代宣抚司署为朝廷封授,府衙始建,直到1949年末代土司刀派烘远遁于缅甸。孟连宣慰抚司署中的主体是一楼的正厅,二楼的议事厅和土司与夫人的居处。现在还能在议事厅里看见土司的石质宝座靠着后墙位于高处,土司议事之前先要从墙后的梯子弓着腰爬到窄窄的石座上(我觉得弄不好就掉下去了)。土司三位夫人的房间一个比一个小,最小的比我的卧室还小,也不知道土司背景的穿越文是不是流行。

最好看的还是后园的四季花开和小动物,石斛扶桑随处可见,墙上爬着小壁虎,路边还有孔雀,我好久没看到开屏的孔雀了。


上城佛寺作为土司的专用佛寺,距离宣慰抚司署府衙很近,建筑很是宏伟,房中放着节庆用的巨大面具和罗伞,华丽鲜艳。孟连居民们的参拜供奉在早晨已经结束了,午后寺里的人们会把贡物分类,米饭,肉类,菜肴,钱币。天气炎热,米饭和肉类要赶紧放在太阳下晾晒,防止腐坏。


下城佛寺已经毁坏了,现在下城所建名为总佛寺,新近修筑所以格外金碧辉煌,装饰华丽。映着蓝天很是鲜明。

总佛寺外面就是孟连的集市,大年下的尤其热闹,卖食物的摊子占了大半,肥大的罗非鱼排在铁架上烤着,肉排香肠兹啦啦滴着油,底下的炭火里升起一阵阵青烟,炭坑里甚至还有烤猪!油滑皮亮,香气浓郁,猪尾巴都烤得翘起来了。


逛过了市集,回去的路上捧着柠檬水,看到金色的孟连大金塔,出去玩的心情就是好啊。


孟连是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到这里要是不吃一顿傣味那真是亏死了。傣味虽然是滇西南一带菜肴的总称,但每一个地方的口味都有差别。这里的木瓜鸡汤里的酸木瓜既有晒干的木瓜片也有新鲜的木瓜块,酸香之外多了新鲜气。

舂猪皮辣得爽快,口感又脆又韧,有嚼劲。炎热天气下还真是要靠这样痛快的菜肴才能下饭。

在这里随处可见包烧,用芭蕉叶包裹在炭火上烤熟的食物,万物皆可包烧。这道包烧猪脑,打开芭蕉叶之后猪脑已经融化裹着肉丁和各色香草,入口绵密细滑,脂香扑鼻。包烧罗非鱼则是传统的经典菜了,鱼肉娇嫩,小米椒与香茅气味浓烈。


牛扒呼是炖牛肉汤,微酸的口味,满嘴薄荷罗勒的香气,酒饭两宜。凉拌刺五加有股浓烈的药气,就算是重辣重酸也掩盖不住。


舂鱼则是把炸过的罗非鱼捣成碎末,纤维纠缠,干香鲜美,大刺都挑走了细刺也不多。把鱼肉和米饭裹在边上的叶子(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子)里吃,原始又刺激。主食是红糖黄米糍粑,裹在粽叶里。

吃完饭听到隔壁庭院里一片喧闹,好奇去围观的时候发现原来是村子里(吃饭的地方是城里的一个村子)适龄的男孩们要出家了,各户聚在一起举行祈福和庆祝,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地区,男孩子成年之前都要剃度,去寺庙中度过一段作和尚的生活,出家是有福的事,举家请宴庆祝,孩子们的爹都在楼下大喝特喝,喝醉了敲起象脚鼓,尽情舞蹈。

准备出家的男孩子们都在楼上,穿戴华丽,脸上点着图案,坐成一排接受邻居们的祝福和供奉。作为陌生游客我们被热情欢迎,在楼上看孩子们和宾客一同诵经。

离开孟连,第二天到了西盟,来看勐梭龙潭。西盟是佤族自治县,连路上的地砖都有佤族的图案。

到西盟来看勐梭龙潭,这里的潭水是周边地区乃至缅甸泰国的圣水。冬天的早晨,湖滩上荷叶已枯,湖面如镜。湖岸边草丛里凝结的露珠在晨光中闪动,远远看竟是一片白蒙蒙的。


虽然是圣水可我也没尝过,倒是别的游客带着的狗子,到了潭边的泉水抵死不走,主人只好捧了水给它解暑。

勐梭龙潭最著名的景观是龙摩爷,这是佤语,意为“神灵聚集的地方”,佤族信奉万物有灵,活物死后灵魂就会聚集在这一片,每当有灾难或者疑难,祭司就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有时候是人殉,在龙摩爷可以看见人头桩。

更多的时候是以牛头祭祀,在龙摩爷的路边水旁到处都是牛的头骨,有些已经被落叶腐土半埋。空气中还有尸体腐烂的气味。


还有些牛头骨层层叠叠地挂起来,骨头上都已经起了青苔,背后是树林,满面青气,很是阴森。我真是兴奋死了。



离开龙摩爷环湖走了一圈,一面是湖光天色,一面是热带雨林,树上附生着巢蕨,随处可见芭蕉丛,冬天姜花盛开,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