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尤克里里学习小记
今年疫情其实打翻了原本的许多计划。可能会有朋友有印象,上学期我抽奖中了一把民谣吉他。那段时间我虽然兴奋,但更多的是纠结。我想的是,这把吉他在我手上到底是沦为摆件,还是真的能弹出像样的曲子来?可惜以我上学期的吉他自学经历、以及我大二以来本就没有领悟到尤克里里要领的现状而言,吉他型乐器为我“弦乐器苦手”的自我认知提供了有力佐证。 即便如此我还是在3月底入了现在这把Tom小C。我不是第一次接触小尤,印象中在大二下学期时我把当时的烧火棍还带去了聚餐,让朋友帮我调音。自己看书练习的结果,就是毫无参照毫无进步。彼时我还不会熟练使用b站和豆瓣,生活里的一些鸡毛也让我没有心情玩这种音色欢快的乐器。 以前我对音乐相关的东西一直是没有野心的。乐器也好、声乐也好,从来没想过要去考个级、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标准化认证。在我看来,音乐就是拿来修身养性的,不论拿它储存情绪还是发泄情绪,怎么舒服怎么来就行了。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正视起我在这方面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纠结归纠结,民谣吉他中奖也许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不管是手里的吉他还是搁置的小尤,我都必须要认真对待。 决心虽然下了,但碰上疫情大半年回不去北京,想练吉他也没辙。我大二时的那把尤克里里烧火棍,在毕业以前被处理了,恰好给我提供了购琴需求。tom、恩雅和uma这些比较常见的牌子都做过比较后, 放弃了小黄人联名款和熊本萌联名款,我选了现在这把乍看之下没什么亮眼之处的单板小尤。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把当时有打折表情不过买回来放在家里摆着,也和我家的家具风格非常搭。 学尤克里里这件事除了花钱买琴之外,目前暂时没有过别的开销。b站上有不少小尤教学视频,随便找一家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好了。一般都会从弹唱开始学起,和弦转换、切音、扫弦、琶音、横按、泛音反正也是指弹的基础,节奏型也很简单。说起来在今年以前,不论我在玩吉他还是小尤,我始终没学会扫弦和切音……幸亏找到了比较详细的讲解视频,才让我脱离这个尴尬期。我选择练的第一首曲子是《小情歌》,原因也很简单,在入门曲里我只喜欢这首曲子,而且我也不喜欢过于按部就班地来。 在我的认知中,我觉得音乐一直是比较神奇的一件事情。一个星期前完全没唱过的曲子,一个星期后就要上台vocal;一个星期前看天书似的谱子,一个星期后能完整弹下来就觉得“哦,也不过如此”;一个星期前搞不懂的指法节奏,一个星期后莫名其妙地就顺了。最关键的是,你也搞不懂具体是在哪个点发生从无到有的质变。这样的特质,会令人着迷的事物大多都具备。 从第一次练习到第一次完整弹下来《小情歌》的十来天里,和弦转换、背谱、扫弦、节奏一个一个慢慢顺下来,中间还穿插着瓶颈期间学会的横按和切音。我对指弹的兴趣大过弹唱,所以也在练《小情歌》弹唱的同时,自不量力地尝试了《大鱼》和《小情歌》的指弹。我曾经把《大鱼》的指弹片段录下来,视频里只练了四个多小时的五品横按和七品横按惨不忍睹,但幸好有这些尝试,让我之后顺利学会了Bm7。 到现在为止,我练习了《小情歌》指弹&弹唱、《大鱼》指弹&弹唱、《想见你*3》弹唱、《last dance》指弹&弹唱、《打上花火》指弹、《你》弹唱、《拥抱》弹唱、还试了试《奇迹之山》和《风之诗》。左手中指无名指也长起了茧。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太心急了,要把所有的指弹练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基本功。 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我手里的这把琴,究竟会沦为摆件,还是真的能够弹出一首像样的曲子?我的答案是,开始学、开始弹,一切只是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