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看看绘本里的中国妈妈
绘本里,有很多不一样的妈妈。母亲节了,挑出来列给大家看看。
我家书架现在是这么分的:
A列-中国(含大陆香港台湾),
B列-日本韩国,
C列-美国,
D列-欧美及其他。
所以,挑书出来时,也是这个分类法。
第一组:绘本里的中国妈妈
在中国原创绘本中,以妈妈为题、我看过买过并且又以为好的,总体来说,并不多。
挑了半天,选出以下四本。两本台湾原创、两本大陆原创。
1、《妈妈,买绿豆!》,曾阳晴/文 万华国/图
明天出版社,2010年11月(台湾信谊1988年出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本台湾原创绘本。
妈妈和儿子,过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菜市场买菜、买绿豆,回家烧饭、做菜;母子两人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吹着微风,喝一碗绿豆汤;没喝完的,拿出冰格自制绿豆冰......这样有滋有味的寻常日子,丰富、朴拙、细腻,充满温度。
有这样的绘本在,妈妈不会的,绘本可以教。
以前写过:
2、《妈妈的一碗汤》,郝广才/文 潘丽萍/图
格林文化,2017年11月

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庭里,都有自己的汤谱。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功用,喝不同的汤:女儿一天天长大,生龙活虎或偶有小恙,有妈妈的汤;高考在即,临阵磨枪,有妈妈的汤;职场忙碌,有妈妈的汤;情场失意,有妈妈的汤。抱着宝宝回娘家,有妈妈的汤。

女儿长大了,跟着外婆学燉汤。
外婆走了。
妈妈回到家,女儿捧出一碗外婆的家常汤。
第一次做不像,会越做越一样! 我们一起做,要让外婆的汤, 永远成为我们家“妈妈的汤”! 银杏树,风中黄。 多少爱,在歌唱, 妈妈的一碗汤!

《妈妈的一碗汤》,无论是主题,还是绘画,还是文本,我都很喜欢。
在我的千聊绘本系列课《逗比妈给成年的你讲读绘本》中,还特意设过一讲《绘本里,舌尖上的爱与温情》,第一本就介绍的是它。
3、《当妈说起来都是泪》,粲然/文,一菌/图
译林出版社,2015年11月
粲然的这本小书,看上去写的应该还是三五锄问世之前的日子。儿子米尼、妈妈粲然、爸爸猴子还有阿公阿嬷小朋友,各种大事小情,有日本漫画中常见、大陆童书里罕见的理直气壮的作怪、作死。百无禁忌,自黑无限,却又有爱、动人。篇篇都是10万+、100万+的范儿。特别轻松。
我闲时翻过很多遍,一边看,一边抖。
估计,对于有些人来说,读这本书,除了笑抖之外,大概也能感慨几句:“呀,原来母子相处、对谈,还可以这样啊!”
随手拍几页:




而且,我觉得这个一菌,画米尼不怎么像,画粲然不怎么像,画猴子怎么那么像啊!形神俱备啊简直。此书一举奠定了我心目中猴子的外形。——这话说的,就像我见过猴子一样......
4、《妈妈菩萨孩子佛》,粲然/著 马鹏浩/绘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

这本书,是粲然写的十三篇童话,几乎全是关于妈妈和孩子。
——粲然脑残粉看过来:提醒:每一篇的后边,都又有一篇你们爱的“碎碎念”,帮你看懂她写的那个童话,以及她的那些总也说不完的了悟、心得。
在没做父母之前,我们都是眼高于顶的人,生于五浊恶世,自己干过无数错事和傻事,却一味贪图索要完美的后代。希望孩子百病不生、遇难成祥、卓尔不群。 我想,从另一方面说,孩子的小病小难也许是他们要交付给我们的上天最可贵的示现,让我们屈下膝来,用卑微的姿态聆听他者的痛苦,接受自己的无能,洞察生老病死迷障之外的勇气,遇见自己最无私的爱。 以及,相信奇迹。
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崭新、生机勃勃、怀抱远大的人。 当你放眼世界,背起行囊时,即使悲伤,我也会带着微笑,跟你说:“再见!再见!” 离别并不仅仅留下痛苦。无尽的爱与祝福,随着波浪滚滚而来。
即使你成为我和你爸爸这样的失败者,我们也会为你热烈欢呼。 因为,你现在目睹的这个世界,这万古以来的所有,并不是哪个救世主留下的战果。 不。他们是历经失败者们所造就的宏大史诗。
嗯,你发现了?
在我心目中,中国大陆童书作家里,写父母子女的爱,最好的,就是粲然了。哎呀,这个女人,才华真是配得上颜值。
粲然脑残粉们过来,我们握个手。
还没粉的,赶紧飞跑着去搜索微信公众号“三五锄订阅号”吧。
没有广告费。我是自干五。
不过呢,写完四本,回头一看,才发现:哎呀,有点偏啊!
选的台湾的这两本,角度相似,都是“妈妈的爱,通过日常饮食来表达”。
同一角度,中国大陆也有一本原创绘本——《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
儿子爱吃包子,不管是外边包子铺卖的,还是妈妈做的,还是外婆做的。
妈妈也爱吃包子,那都是外婆包的。
儿子长大了,去国外留学,偶尔跟同学显摆一下厨艺,也是包包子给大家吃。
听说外孙要回国,外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包包子给他吃。
未完待续。
还有绘本里的韩国妈妈,绘本里的日本妈妈,绘本里的美国妈妈,绘本里的法国妈妈,绘本里的比利时妈妈......
别急,且容我慢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