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该?不该!
今天坐车回家的路上,司机在劝他妹妹要知足常乐,在北京8000的月工资该要坚持,不该要去培训转行,在车上的父母也很赞成,一致的意见就是觉得如果是他们,他们绝对就知足了,挣得少就花的少,挣多少都挺乐呵,不要和人比。我很疑惑,为什么年轻人就该要知足,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本来就该有更多的可能,为什么要深谙知足常乐的意义,难道不知足不是一个很好的拼搏动力嘛?
- 所谓的好坏
知足是对现状满足状态后的一种心态,但是即使是满足现状也不该知足,因为知足了往往伴随着的就是停滞不前,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和安于现状似乎是两个很常同时出现的词语,总是有长辈会说“现在挺好的,工作挺稳定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很纳闷为什么一定要在工作稳定了之后就要结婚生子,为什么在长辈的眼中生活的好坏评判的标准不是这个人快不快乐,而是这个人的工作稳不稳定;不是这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丰足,而是这个人的物质生活还不错;不是这个人的伴侣是不是和他或她相爱的,而是这个人的伴侣工作不错、人挺老实……太多的现状似乎和我们想要的生活总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满足于现状,并觉得过得挺幸福的,我绝对是祝福,但是我们不满足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有另外一种可能呢?
- 没有什么绝对
我们年轻人,或者是即使不再年轻,如果有勇气不满足现状,有勇气改变现状,有勇气转变个生活方式,为什么就不能支持一下呢?我们不是10几岁的小孩子了,不是会轻易被左右的成年人,我们的生活经历和阅历让我们有了基本的是非判断力,有了能力去做选择,更加有能力承担选择过后的结果,无论结果是好还是坏,都是我们能承受得起的。我们深刻明白想要改变结果的风险,我们也深刻明白这一步着实难走,更加明白这一步踏出去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正因如此,我们选择了,那就说明我们考虑好了,即使后果是回到原点,我们也曾经历过了。
作为90后,我们是在20到30岁的年龄段,很多人都说90后是跳槽最严重的一个年龄段,不能吃苦,不能坚持,但是在困难面前,90后也承担了社会责任,也冲在了第一线。我们曾被称为垮了的一代,但同时我们绝对可以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在维护国家上面,我们绝对不会含糊,但我们也想要有自己的多彩生活,我从来不觉得跳槽是个不好的行为,年轻的时候,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是幸福的,我们有能选择和改变的勇气是庆幸的,我真的觉得我觉醒的有些晚了。虽然确实不稳定,但是谁能说稳定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谁说结婚生子是唯一的选择。现在的固定习俗或许在以后会被更多人的共识给打破掉,如曾经三妻四妾是身份的象征,曾经出嫁从夫是女人默认的宿命,曾经从商是末等人,曾经生女孩就是赔钱货,曾经读书无用,曾经………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不断打破原来的固定思维,我们在不断改变,曾经离婚是不道德的,但是如今文明程度的提升离婚是一项参考因素,我们有了更多地不将就,有了更多的不知足,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更好,或许结果并不是,但是这种勇气是更多人会变得更好,甚至是社会变得更好的一个起点,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桎梏,太多的人劝我们要知足常乐,但是我们的不知足让我们觉得我们还可以,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 开始行动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这个年龄段,不知足,想要转变,当然不是空口白牙一句话,一张嘴就马上转身,我们会更加谨慎,至少会思虑周全,如果有资金的或许更容易,但是即使没有充足资金的,这种转变一定是深思熟虑后才会做出的选择,所以我们一定曾经做了很多准备,提升了自己,才会想要转行的,即使不转行,就算是跳槽也是换一种环境,认识另外一群人,古人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嘛,所以成长是不同种类的,我们的成长是变成更好的自己,或者是变成更好自己的路上,然后在努力过后,我们才会明白最终要的是什么,在年老过后才会没有那么多遗憾。“我们不为曾经做过什么而后悔,只会为曾经没做什么而遗憾”。
在我看来,人总要在尝过不同美食,看过不同风景,遇过不同人群,努力过,拼搏过,尝试过,在年轻时候,想要改变就尽力改变,想要停下就淡然生活,年轻人不是一定要不安于现状,但是如果你想要转变,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同时,请收着来自笔者的加油,希望我们可以越来越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你绝对不会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