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的职业适宜性报告
研究课题:
研究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不同工作岗位带来的个人效益。
研究目的:
避免个体因对现有工作产生的逃避或厌恶等情绪问题作出冲动判断,在各种资源反馈的辅佐下,对未来工作作出理性合理的判断。
研究目标:
通过分析个体已任职公司和可能任职的目标企业,明确其职业需求和理想,以选择适合个体的工作。
考虑因素:
1.自身专业能力。包括框架建构能力、研究支撑能力、逻辑创意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美学表达能力、沟通对接能力、以及技术能力。
2.薪资。包括薪资数额、时间和情绪等综合生活质量、工作福利。
3.人际社交。包括人脉圈子和工作氛围。
分析对象:
1.Phillipe Rahm Architectes(2018年兼职)
2.教授工作室(2018年助理)
3.同济院(2019年全职)
4.AECOM(2020年全职)——未来可能岗位
阈值说明:
1.分值含义。基于理性和信息获取,对各项要素进行1-5分的打分。分值代表单位时间内个体各个要素的提升程度,包括自身实践提升能力以及学习提升能力。
2.分值程度说明。1分代表几乎没有增长,2分代表略有增长,3分代表有部分提升,4分代表有较大的提升,5分代表有显著提升。
3.总分计算方式。各要素分值以两种情景下进行计算,第一种以均衡权重计算总分,第二种以主观判断后拟定权重比例计算。
分值判断:

总分计算:
第一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计算方法

研究结论:
从2018年-2019年的工作经历来看,由于工作和个体不同阶段的差异,不同要素的增长率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个人效益增长率上呈现递增的趋势。
判定2020年工作去向上,AECOM的增长率会高于目前同济院的增长率,其中自身专业能力可能增长20%,薪资下降10%,人际社交增长50%,综合增长14%。考虑到现阶段自身专业能力增长的权重更高,以调整后的权重判断未来AECOM工作的增长率会更加突出,达到15%。
综上所述,未来工作相比于目前的同济院,AECOM的工作对个体更具有适宜性。
信息支持:
专业导师Y、AECOM工作者Z、外企工作者X、同行设计者W、同行同学D、同济院前同事F、以及网络等多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