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小说里的师生恋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而且显而易见的原因,师生恋在现实中有颇多忌讳。同为此题材的小说,《至此终年》明显比《你是我学生又怎样》要更有分寸一些。
第一!前者男女主初遇之时在医院,并非师生背景,两人同时遇到关于母亲的过不去的坎儿,为之后的感情发展埋了伏笔。二次相遇在女主大学时期,相对好接受。后者主人公相遇即女主高中,两人即为师生关系,互相产生感情也是高中。似乎就缺失了一些正当性。
第二!因为上一点,前者的感情发展更加自然易接受。前者主要是女主视角,前期男主的言行举止都极有分寸,行事也多位女主考虑,后期也揭示了男主当时的思想斗争和所作努力(比如让某同事继续为女主补课自己抽身)。这样这个人物的形象能立得住。后者的话,男女主之间并无很多铺垫,男主见过女主为旧爱伤神之后,直接问出来“你觉得爱是什么”这种话……结合背景此时女主高二,男主是她老师……不管作者如何浓墨重彩描写男主的正面形象,我都觉得不合适。男主身为师长但实在是缺乏师德,一点都看不见的那种。(但后来有男主性格背书:男主不在乎这些。稍微能扳回一点吧。)
第三!后者对人物和情节的把控都相对薄弱。女主特色不明显,男主对女主的感情发展略显突兀。而且情节推动大部分靠偶遇……?真是一脸问号,女主怎么时时处处都能遇见男主或者男主朋友?感情线略显平直,心理描写不够深入细致,让人觉得说服力不够。男主除了一身光环,个人特质也不明显。除了“追求感情不囿于世俗规则”(这还是我总结的),这一点也是男配说出来的,并非男主做出来的。此外就没塑造出别的特质了。什么好看多金学历高能力强深情专一,这不都是女频文标配么,实在不算什么吧!前者的话,男女主在经历了“补习物理”,“共同主持”等等情节后,又经过一段亲密度适中的短信交流和线下活动,到圣诞夜约会kiss才确认关系,勉强也算水到渠成。
纯粹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师生恋不是不能接受,但要走合适的路子。比如仙侠师徒文《花千骨》,虽然情节有一些扯,但是对于感情的描摹还是很得我心。女主为了保全师生关系也保全男主体面,付出无数却始终不让他知晓。男主对女主有情(但不自知),但自持身份坚持正义,令人感佩。同时为女主尽心尽力,做了师长能做和不能做的一切(违背原则隐瞒洪荒之力等)。总而言之,发乎情止乎礼,是我心中的师生范本。即使最后突破世俗伦理,也要有此倾向或者经过才好。
这么讲似乎是被儒家影响太深。从现代的理念来讲,利用不平等关系中的优势地位所产生的“爱情”到底是不是爱情,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罗翔老师说,如果自由不加限制,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而师长处于师生关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对于“女性”和“学生”双重弱势身份叠加的另一方,开始“爱情”一定要有足够的尊重,平等,宽容,一定要慎之又慎。
鉴于完美的人或感情几乎不存在,所以,师生恋什么的,还是在小说电视剧里看看就好了。现实中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再再再谨慎啊!
我也发现我并不能做一个离经叛道的人。总是标榜“理想主义”,却还是离“理想”远了,离“现实”近了。
为自己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