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镜头下的杭州
查看话题 >杭州自由民闲逛指南

题记:
-本篇文章对杭州的咖啡馆、书店、民宿酒店不作任何推荐,也没有任何打卡景点。
-本篇指南的目标:致力于不用早起也可以观赏杭州的别致景色。
-本篇指南分为西湖、寺庙、公园、风物、食餐、街区等六个部分。
-考虑到现在发达的导航,本指南不放置地图标识,大家按地点索骥即可
全部字数与照片:【不是很清楚】,阅读完所需时间:【看心情】,个人建议:【先转发再细看】。(照片如无标识,则均为本人拍摄)
*在文章完成过程中,有得到@宋乐天影像指引与@汤浅政暗、@阿没的支持,在此表示深深深深的感谢。

一、西湖

这当然是任何一位来杭州的游人都会光临的景点。这也是颇难有新意的,苏堤白堤断桥雷峰塔人尽皆知。
所幸西湖很大,承载了钱塘与京杭的余韵,当然也承载得了几处幽境。以下就是我个人常去的一些地方。
【宝石山&孤山】
如果住的离西湖近的话,得空的时候可以爬一爬宝石山,从保椒路(断桥残雪入口处斜对面)或是曙光路沿着小径一路爬上去,可以俯瞰整个保俶塔和西湖的全景。
在高处俯视西湖,波光如同无尽沙漠中散落的沙,人们在沙中匍匐的巨兽脊背上行走。

偶尔,能于叶隙中看到游船如蚕一样在湖面上生丝。

从宝石山下来后,下一步理应是上断桥、逛白堤。孤山与白堤尽头相连,其间也有许多可去之处。
在孤山,游船的师傅要是没了生意,就在船上托腮、抽烟。如果有游客想坐船,则在船上与顾客交谈一会儿价格、时间,谈拢之后邀他们坐上了船,摇着橹渐渐消失在湖波上。

而工作船的师傅穿着白色衬衣与黑色长裤,戴着斗笠,像越南风格。左臂上戴着红袖标用很长很长的竹网兜在湖道中捞树叶、枝干、垃圾。有时湖边垂柳太长,他就悉悉索索地把几绺柳枝卷起来,打一个结。

后孤山除了片片的荷池,也常常能看见鸳鸯们。小鸳鸯们打瞌睡的话也很可爱,跟人一样,头一点一点往下沉,突然有鱼跃出水面,就吓得头一抬,发现没什么事,就继续点点豆豆。

孤山顶上还坐落着西泠印社,无论阴晴,都颇有风味。


【穗庐&曲院风荷】
同样位于北山街上、可以登高望景的一处僻静地,叫做穗庐。经过底下的江南文学会馆,拾阶而上,能远远地看着群峰叠翠掩映下的湖面。早晨时常有闲人大爷们在上面遛鸟,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

穗庐与曲院风荷离得近,下来后可以径直走进去。曲院风荷算是西湖诸多知名景点中我最常去的一个地方了,虽然每次都会迷一迷路,得好一番摸索才终于寻到荷池与碑。


曲院风荷虽然名字里带了个“荷”字,但其实景色最为多样。
比如三月的樱花、六月的荷花:

夏天池中碧色的倒影,秋天夕光映照的湖林、残荷

又比如 十月的秋光 :

比如人:有时在荷池旁歇息,还能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吹拉弹唱: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556566246/
比如人与景:


【花港观鱼】
离开曲院风荷后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逛苏堤,一个是入杨公堤。
如果选择苏堤,那不谈,毕竟盛景。

在苏堤尽头,有一处唤作“花港观鱼”的地方。名头在此,人们多是去园中心看锦簇的红鱼,我呢,更喜欢去滨湖长廊或者绾波亭中寻个位置,读书、发呆。



【郭庄】
如果没有选择苏堤,而是在杨公堤这端游玩,那么走不了多远,有一处景点,唤作郭庄。郭庄这个名字,确实会给人带来一些疑惑:这难不成是和北京何各庄一样,里面还藏了个红砖美术馆么?
实际是一座尚未取一个风雅名字,便被俗人们简了称呼的园林。俗也有俗的好处,不会像网师园、个园那样,总是游人如织(可能还得益于它隐蔽、很难察觉的入口)。

妙极的一点是,内里还是典型的江南假山流水园林,甫一跨出,视角外竟是一汪西湖。


【上香古道/茅家埠】
郭庄出来,在杨公堤上再走一会,就到了上香古道
这里曾是香客们弃舟登岸的码头——旧时,香客到天竺拜佛,需先得在湖滨雇条小船,一直摇到茅家埠,等泊船登岸,吃了素斋,便一路沿着古道直奔天竺与灵隐。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道路的铺设,此处已成了香火寥落、人迹罕至的地点。

有时天色淹润寥廓,就坐在石凳上对着岸边的睡莲花发呆,耳畔时常传来鲈鱼跃出水面的波声。 间或有一条载着游客的小船从细流中缓缓经过,穿过小小的桥洞,水波流转,连那些属于恋人的絮语也能听得到。







【乌龟潭】
再往下,就来到了乌龟潭。乌龟潭靠近于谦祠,属于那种午后闲来无事,一路蹚过去放空的地方。水草丰茂,湖波涌起,没什么会激起欲望,也没什么值得去诉说。
有时看景看得乏了,就去落日正好的潭边散步,偶尔,看浮浮沉沉的鸭子、眺很远很远的花树、望很小很小的人。



【浴鹄湾】
浴鹄湾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长长的廊桥,如画一般横亘。。立夏去浴鹄湾散步,春日的痕迹好像已不太明显。所有的事物都从静中跳脱出来了,看见皮划艇击破湖水、黑衣的人走过废墟,就连不动的山水,也绿的不同寻常

傍晚,在春寒暑气的交织中回去,看见在霁虹榭中赏景的游客在门廊中放松着站或坐着,静悄悄得没有什么声响,如同一幅深色的画卷。


*曲院风荷并不能算是个人少的景点,但重在景色多变,春夏秋冬各有景致,
**除了郭庄需要10元门票外,其余景点都不需要门票。
***手划船价格略贵(150元/小时,也有别的项目游船),不过体验蛮好的,推荐乘坐

二、寺庙
当我们谈论杭州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西湖、白蛇,阿里与互联网。
这些是杭州外露的显性,而其自生的内隐性,要在诸多寺庙中才得以发现。

杭城寺庙多在天竺山之上,最为知名的为灵隐寺。
除此之外,还有法喜、法净、永福、韬光、净慈等诸多寺庙
上个春天休假的时候,正逢上杭州几天的云雨,就安心地在天竺附近徜徉,循迹把几座寺都逛熟了——虽然鞋湿了又干,继而在不小心踏入雨潭后又湿。但这只不过是个,小问题。
【灵隐寺】
灵隐,杭州第一大寺。大寺者,意味着香火繁盛,光是信徒与香客就已塞得满满当当,更别提仰慕而来的游客。


不知是我运气好还是怎的,拜访寺庙的时候总能遇上法事。黄衣赭袍的僧人们同香客一起吟哦,人群围在栏杆外头,像观看一场肃穆戏剧,如参观一场马戏表演。


愈往上走,愈能感受到灵隐的隐约脉搏。在人潮之上,殿宇和林木,面目模糊。

在灵隐寺不远处,有一家罗森。夜里去那儿买吃的,周边黑漆漆的,就只有罗森蓝白色的招牌在亮,而店里的小哥形单影孤,看起来很惨。
转头脑海里浮现了一现代版的《受戒》:灵隐寺里的小沙弥与罗森便利店的售货员女孩青梅竹马,小沙弥常常夜半偷跑出来帮女孩儿取货配货,有时趁师傅去讲经不在寺里的时候,还会乔装打扮去同女孩儿一起做收银员,一起微笑着对光顾的香客们说欢迎光临。

【永福寺】
离开烟火缭绕的灵隐寺,永福寺需要从灵隐寺出来再往里面走上一段。始建于东晋,人流量相较于灵隐就少些。



在山路上,时常有分岔小径,迷失,被钟声引领。



一位小姑娘说,我拜拜这佛,这佛瞅着瘦。

韬光寺则需要爬一段山路,与山下两寺相比,静得多了,但也确实少了几分禅意。
从灵隐内出来后,可以沿佛缘街一路去往三天竺。

【法喜寺】
法喜寺属于天竺三寺,全称为上天竺法喜寺。规模不啻于灵隐。
坐着公交驶上天竺山,途经灵隐,车上的乘客已下得七七八八,到达法喜时,只余寥寥三两人,从空空荡荡的公共汽车上踏下。
或者,步行途中可见成片的茶田与间或其中的茶农/采茶女。



第一次去的时候,想在法喜等一场大雨,看雨链里的水汩汩而出。等得兴致乏乏也不过几粒雨珠,便打道回府,走到下天竺法镜寺的时候雨才大了起来。

本想回法喜,但是去那儿的游览车一趟一趟载满了人,于是就安心地看在雨中撑伞行走的僧人、或者冒雨采茶的茶农。



后来专门挑了个雨天,去目睹雨中的莲花。

殿宇被雨水遮蔽,山林被云雾阻隔,倒真有种“而今听雨僧庐下”的感觉了。
原视频 ,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609065062/

另外法喜寺的素斋也非常有名,5元一位,支持支付宝/微信,如果去了可不要错过哦!
*****************************************************************************************************
在山中,连日的阴雨会给寺庙覆上迷蒙的雾气,整一座天竺山都会笼罩在飘渺水汽中,如同黄锦树《雨》中不停歇的雨季般,难以消散。
而雨中的西湖虽然也带着别样的媚色,但确实不适合长久的游览。
因此,如果在梅雨时节来杭州,或是不凑巧遇上连绵阴雨,我建议不妨就在天竺山上找间民宿安顿下来,在山与寺间徘徊与周旋,烧烧香、喝喝茶、吃吃素斋,也蛮好的。
【净慈寺】
在雷峰塔对面,还有一座净慈禅寺,是杨万里晓出送林子方时,目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地点。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就在净寺内,十块钱敲三次。




在净寺的中部,有一处“舀水浴佛”的小把戏,有一杆长长的竹竿被拴在栏上,每位游客都可以用它去盛水,颤颤巍巍地浇在石铸的小和尚头顶。


登上寺庙最高处后,你会发现一个巧妙的地方在于,在雷峰塔顶可俯视净寺,而在净寺这头,也可见到雷峰塔的貌容(和它长长的自动扶梯)。
一位信众坐在殿内的布施箱后,沉稳地打着毛衣。她的身后,雷峰塔巍巍矗立。许许多多慕名的人去登了雷峰塔,而她,则在无人的殿宇内等待着登顶的游客施舍下一次法会的香火。

【香积寺】
在京杭运河的边上,有一座香积寺,建寺历史很悠久,但却是2009年重建的,因此会有一种影视城的虚假意味。据说拜姻缘很准(本单身狗不对效果做任何担保)

我不信佛祖,但我想念他。
想起洛阳白马寺的门票,上面写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其中进灵隐寺的门票分为飞来峰(门票45元)与灵隐寺(门票30元),而进灵隐寺需要先进飞来峰。也就是说进灵隐寺是需要75元,同时永福寺与韬光寺是在飞来峰景区内,不需要额外掏钱。
**在杭州居住的小伙伴可以去办一张杭州寺庙卡,全年只需四十元,也有半年二十元的,加上公园卡(同样的费用),基本上去一次灵隐就能值回票钱了。
***我个人推荐的寺庙游览排行顺位为:灵隐(永福)——法喜——净慈
****法喜寺的后面还有中印寺与杭州佛学院,对佛教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关于寺庙更多的图片,可以看我的相册:咫尺西天。
三、公园
【太子湾公园】
太子湾公园位于苏堤的对面,除了春天的盛花期,人流量不是很大。幽静,乐而忘返。人们从远处如一个点般出现,又渐渐以一个点的方式消失在视线中。葱茏的草木,隔绝了马路上的嘈杂,乐而忘忧,适合长久的坐着,看云和阳光的交媾。


公园内有一条盘旋山路,通向旁边的九曜山,在山顶眺望,可以见到西湖全景

【虎跑公园】
虎跑有佛性,一为济公,一为弘一。
虎跑有人性,一为泉水,一为传说。
在虎跑,汹涌的人流不是来游玩的,是来......接水的。“虎跑的泉水泡龙井时绝配”属于杭城市井传说,年纪大的老人们都很吃这一套,所以在入虎跑的小径上,会遇见不少提着瓶瓶罐罐的蓄水市民。

过了拥挤的接泉口,虎跑的屋宇才真正展现出来。
弘一,李叔同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修心岁月。
昏暗林木的笼罩下,隐隐透出的光亮会让人恍惚:虎与观音。像是博尔赫斯的故事。

【杭州植物园&木兰山茶园 】
植物园,呃...顾名思义就是看植物的地方嘛!
门票10元,位于西湖的西北处。我最常去的地方是植物分类区,分成许多片区,松木类、阔叶林......参天古木,郁郁葱葱,一口气吞下去,感觉有草木气息留存。阳光洒落,叶片层叠,叶的脉络被细细地蚀刻出来,一场绿色的幻境。
在松叶林或是阔叶林子间行走,落叶铺陈,踩在其上,像一位赶考的书生,行走于山野间。

在植物园内,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迷思:这树是啥?那树又是啥?


忽然听到树叶簌簌的声响,八成就是有小松鼠从树上蹦下来啦。它们常常隐藏得很好,又很机敏,有时可能近在咫尺,你却不能发现它的踪迹。
有时经过无人小径,能看见好几双小眼睛在圆溜溜地望着你。





植物园的木兰山茶园,是外地游客极少踏足之地。冬日杭城多雨少光,暗淡抑郁时,可以去瞅瞅盛期的山茶, 心情能够舒缓不少。


【云栖竹径】
竹漫布山野,目力所及,都是竹子那坚韧的绿感。
天气好的时候,通透的阳光穿过竹林,洒下赤诚的光芒。碎光照耀着竹中的人们。
偶尔有风,风弦更张。据说是《卧虎藏龙》的取景地。不知道簌簌落叶的时候会是个什么光景,会不会真的有人在竹间跃来跃去。
竹林嘛,春夏去是最好的,秋天去也不赖,










【六和塔】
这是武松剃度的地方,也是鲁智深坐化的地方。“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塔阶梯比较高,有些难爬。若是爬累了,可以在窗口吹会儿风,看看景色,歇息会儿。


六和塔每一层的砖雕内容都不一样,每一层吹来的风也不一样。夏天,一层层迈步爬上陡峭的梯子,温热的暑风无声拂来,远间除了南面汹涌的钱塘与滨江的高楼,其余皆是密密匝匝的乌桕,叶子似火烧般焰起。蜻蜓们在林子中做着布朗运动,莫名像极扑火的飞蛾。
真是又寂寞又热闹啊。




*除了太子湾公园,以上公园均需要门票,10-30元不等。(杭州市民可办公园卡,可免费进)
**观赏季节:【木兰山茶园】是冬季限定,其余几处公园推荐游览季节为春/秋。
***这些公园占地面积都挺大,如果想逛完全,带好水与食物。
****不推荐【九溪】,因为在小道上经常有私家车经过,对于闲逛者而言十分不友好(个人观点)。
四、风物
【寺庙节庆】
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僧人会沿山路托钵行脚至灵隐寺,这一天灵隐寺的大门也会打开,非常的肃穆庄严。
到时来自杭州各寺院的僧人,也包括部分佛学院的学僧,由灵隐寺方丈带领,自上天竺法喜寺出发,托钵行脚,经中天竺法净寺,三天竺法镜寺,前往灵隐,沿途接受十方善信供养,所得善款捐赠用于慈善公益事业。信众可以布施,观礼,也可以到法净寺参加浴佛仪式。
去年没赶上,以下是豆友拍的,拍的都特别好(豆瓣广播太难找了,放的是微博的链接):
@宋乐天:https://weibo.com/1650981822/HwI0Fr6RL
https://weibo.com/1650981822/GhYKwwcXM
@从暮:
https://weibo.com/5245847136/GhT4wAwlR
除了佛诞,杭州的寺庙还有这么几个重要的节庆:盂兰盆节、腊八、地藏法会
盂兰盆节是佛教称法,一般大众叫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在这一天,杭州所有的寺庙都免票。


腊八寺庙熬制腊八粥,在全城各处施粥。全杭各处施粥。 寺中的老人们叠着黄色或银色的元宝,准备烧给亡魂或是祖先。

【春-喝茶赏花】
春天几乎是杭州最好的季节了(废话,哪个城市不是),比较有特色的就是赏花&喝茶了。
赏花:杭州任何一个地方,太子湾、茶博、哪怕是在街边,都会有让你惊叹的花。花种也多样,樱花、紫叶李、玉兰、桃花......数不胜数



喝茶:

从茅家埠,经灵隐,一直到梅家坞和龙井一带,漫山都是茶田。
103路,途径灵隐与三天竺,以及梅家坞茶田与云栖竹径。寺——茶——竹

今年春天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怎么出去,拿点秋天拍的照片凑数



龙井或梅家坞,基本每处都与“茶”相关
杭州与茶叶相关的景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梅家坞,在云栖竹径的附近,另一处是龙井,靠近茶叶博物馆。(十里琅珰)
所以春天其实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去看竹喝茶,一种是去赏樱喝茶。
我不懂茶,平日里随便喝喝,大家可参照傻冒叔关于茶的文章: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559574826/
【武林门码头坐船】
杭州水路多,自然有船横渡水波。武林门的水上巴士是最为耳熟能详的一种。与西湖中的摇橹船不同,在运河中驰骋的水上巴士只需3元,性价比超高的同时也造成了节假日的汹涌人流。
一般而言,在节假日去体验,要预留1-2小时的排队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周六观赏京杭运河的夜景(18:30的班次),那么意味着你需要在16:45-17:15开始等待了。
打开窗子,探出头去呼吸河流的风。灯光在水波中摇曳,同船的人儿在身边低语、远处的行人在桥上晃动,再没什么能比此刻更加动人。

【夏-西湖莲市】
西湖莲市的开市时间飘忽不定,须得看西湖荷花长势如何。一八年莲市是7月9日出梅就开始了,而一九年则是因为梅雨期比较长,西湖荷花与莲蓬的长势受到了颇多影响,因此莲市也就相应推迟到了7月25日。
莲市在无雨的工作日早晨约莫八点开售,地址在断桥边。西湖的护工会撑船携着一船的莲叶莲蓬来到岸边,
在刚开市的那几天,杭城的阿爷阿婆们统统都赶了个大早来,有的甚至三四点就候在西湖边了。不过到了八月,人流就没有那么多了,可以施施然地在八点多赶到断桥边购买荷叶。
荷叶买了做什么用?泡茶、入药、蒸糯米鸡或是观赏
我因为上班的缘故,去年夏天没能去的成,大家可以从天叔的广播里一窥莲市的细枝末节。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569265916/
啊,夏末的晨光与暑气,湖水与莲叶的清幽
夏天偶尔坐车堵在北山路上,倒也不怎么慌乱烦躁,扭头看满池荷花,看断桥苏堤上潮水般的人与柳。想象着今早的莲市,多少人买到了称心的荷叶与莲蓬。
又有多少人正在这片湖中彼此相爱。
【钱塘观潮】
可能大家对于钱塘潮的印象都来自于扑天的大潮与被卷入江底的倒霉鬼。实际上,钱塘江的潮水每天都会有,且沿江会有许多观潮点,每天都会更新一个名叫“钱塘江潮汐时间表”的告示表。等潮水快来时,会有大喇叭重复播报警示。

而我们熟知的钱塘大潮则是在农历8月15日-8月18日这段时间,古时,江干、凤凰山一带曾是观潮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现在最佳地点是在海宁。
而在杭州,观赏程度最高的潮水也是在萧山、下沙较远的地方。所以我看潮水一般就是感受一下上涨的江流,更多的还是观察拍摄江边观潮的人群。
与此同时,钱塘江边也是一处适宜散步、夜跑的怡人地带,江风袭来,潮水翩跹。



潮水来潮水退了
除了我都是寂静的。”
——莱明《除了我都是寂静的》
【秋-满陇桂雨】
秋天,桂花一波波地开了。
桂花季的满觉陇,村民们会晾晒桂花,炒制花茶,或是酿蜜、做羹汤。除了自家吃,也会在门前售卖,例如糖桂花、桂花蜜、桂花酒、桂花栗子羹等等。
推荐不能自驾的朋友坐87路公交车,歪歪扭扭经过满觉陇村,车窗外是满树金黄的桂花,下面就是摆摊的村民。慢悠悠转几个圈,公交缓缓爬上龙井山,再摇晃着下山,遍经茶与桂。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669537792/






《忆江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写的景象虽然已不常见了,但是在桂花季,即使只是随意在街道上漫步,也可以在香气中觅得绽开的桂子。
去年秋末去满觉陇买桂花酒的时候,阴差阳错拐进了一座无人的庭院,桌上、檐上、台阶上、门台上,桂花落得遍地都是。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890897042/





满陇桂雨——满觉陇的村民们用长杆击打桂花树,花实纷纷扬扬落下来——老虎的金黄

不仅是桂花,龙井、灵隐一带的居民们也时常会晒些茶花、橘皮类的花果。

不知是受青黄不接的时代影响还是确实如此,总感觉这个秋天惨淡得不像话。再加之猪肉的价格飞涨,暗地里觉得和煦的秋日也变得昂贵起来。
杭城秋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昏黄沉沉的氛围,一种是暗蓝流动的水波与天空,人在其中,如泛秋舟。整个秋天在湖山寺间徜徉,仰头看景,低头也是看景,几乎没怎么拍人。
【冬-雪落】
那么,杭城的冬天有什么习俗呢?
等一场浩荡的雪。仅此而已。

2019没有遇见雪,如果有兴趣,可以看这位豆友@山有扶苏 所拍摄的杭州雪景: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704058096/
TIPS:
①喝茶没什么挑的必要,在茶田旁进茶农家中就可购买
②武林门码头坐船所指均为水上巴士1号线(武林门——拱宸桥),2号线(武林门——西溪)排队人数较少,如果单纯想体验游船,可以选择省时的2号线
③莲市只在不下雨的晴天有!莲市只在不下雨的晴天有!莲市只在不下雨的晴天有!不要周末兴致勃勃去了却兴致缺缺地回来哦~
五、食餐
【小食早点】
杭州特色:片儿川 油炸桧配咸豆浆
咸豆浆真真是杭州一大特色,雪白的豆浆里加入酱油、米醋与葱花,端上来一碗褐色如麦片一样的浆水,蘸着油条与烧饼,汁水淋漓四溅,不顾烫嘴吃到咋舌的样子像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地老饕。
拌面与煎饺/煎包 干拌面与笋肉锅贴
去西湖赏玩之前可以先去吃碗面条。我常去的一家叫味老大,在松木场那儿,离西湖不是很远。


价目表是这么写的:拌面五元,馄饨五元,白粥两元(配两小碟咸菜),肉沫三元,银耳汤三元,煎蛋两元。
下设新增菜色:凉拌黑木耳 豆皮
再之,门头一块黑板:各位亲,本店周末节假日休息
要葱油拌面的话,老板娘捞出一把面,用漏勺乘着下锅去煮。
在冷饮冰箱旁有一个开水罐,旁边放着一摞小碗,里面放了一些细盐,几粒萝卜干,一缕紫菜,以及三两只虾米。
可以免费冲了来喝,清淡的味道。(杭州基本每个小食店都会提供的免费的紫菜蛋花汤。)
有时睡过了头,十点多匆匆赶去,煮面的锅刚刚熄了火。倘若赶巧还有他人一齐吃早,或是你瞧着面善,老板娘也还是会重开炉子,捞面下水。
【杭帮菜】
除了小食,杭帮菜比较知名的有笋干老鸭煲、东坡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美食这点我其实没什么发言权,毕竟自己是一个把双菱路和太平门直街当做食堂一条街的人:)。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去艾格吃饱了看看关于杭州昂贵美食的文章:链接。
而我个人唯一推荐的一道菜就是【张生记】的【笋干老鸭煲】(不过它其实也是名声在外,位居大众点评笋干老鸭煲第一名就是了),鲜嫩韧滑、汁水充盈的笋干,连皮带肉、入口交相消融的鸭肉,以及浸味许久仍鲜香无比的火腿,连同熬了许久的汤头一起,一口咽下,仿若吞下人世的鲜咸。

其他的没啥特别的感觉,大家可以看个人口味吃吃(有人想吃淮扬菜我倒是能罗列一堆,等下次写扬州攻略再说吧
值得一提的还有杭州的新白鹿,这可能是个杭州人都知道的餐饮店吧(笑,因为确实物廉价美,环境还算OK、等位时间短、上菜快等等也是诸多优点
【浙江风味】
杭州周边的美食荟萃,例如衢州烧饼(夏记),湖州馄饨,嵊州豆腐年糕(嵊州美食),温州糯米饭,等等,不一而足。如果你非浙江人,那么去尝尝这些州市的小食,也不失为一种味觉体验。

时至今日,杭城的苍蝇馆子已然不多,要么是重新装修专营一处(如方老大面、游埠豆浆),要么是扩大范围四处开花(如新丰小吃),剩下不多的苍蝇小馆子一般都是些早餐店,赚不了什么大钱,索性也就一直那样儿不修边幅地开下去、服务老街坊了。
如果你吃素,那么天竺山是个很棒的选择,无论是灵隐的十方苑素面馆,还是寺外的翠微园、大隐清心素食自助餐,以及法喜寺的五元吃到饱素斋,都挺不错。
*张生记总店位于双菱路上,保质保量首选。笋干老鸭煲可以点小份的,每天十份,其实也已经很大盆了。
**法喜寺的斋堂就在入口处右手边,需花五元购买饭票(支持支付宝)。素菜做的还是不错,不够吃可以去添,不要浪费就行。(一个比较烦人的地方就是法喜斋堂里的电视总是在播健身操视频)
六、街区
逛完那些耳熟能详的景点,如果力有未逮(譬如不凑巧遇上杭城八月的高温轰炸),那就足够了,赶紧歇息准备下一日的工作或是学习。
若是还有些许余力,但又不想在家/咖啡馆/书店内待着,那么可以选择性阅读以下内容:
夏日午前,蒸腾的暖气笼着透过树叶的光,照耀在烟尘漫布正在修整的路上。人们在树荫下,被光点拖慢了步伐。男孩跃过时间的灰迹,奔向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下午。

这正是我对于街区如此喜爱的理由,在这里,在人们的家园,他们的神态与动作是如此的放松释然,笑、或者跳,
【中河高架】
沿着中河高架的中河南路、中河中路是我所体验过最舒适的道路——梧桐树,老街坊,将道路从中间分割的河流,沿街吹拂的凉风。像南京,但是又像北京。
河边有垂柳,道路两旁是梧桐与银杏,春夏秋三季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

沿途的历史街区熙熙攘攘,南宋御街等等,与此同时,一些小巷子却也别有人文气息。如果不赶时间,完全可以乘兴钻进每一条感兴趣的巷道,去看下棋的老头,修车的师傅,嬉闹的小朋友......





【馒头山与凤山新村】
中河南路走到头,拐个弯,再上个坡,就到了馒头山。
馒头山上的社区叫凤山新村。这里到处晾着衣服,楼与楼之间伸手就能够到。
说是新村,还不如说是个庄子。迷宫般的道路,赤膊看电表的男人,穿着睡衣的女人,嘻笑打闹拿树枝作刀剑的孩童;砧板上切菜的声音,煤气灶滴嗒嗒打开、油烟爆开呲拉的声响。
用鼻子嗅一嗅,满满是童年的味道。看小朋友们——像蘑菇一样,这儿一簇,那儿一簇,突然冒出来,又突然隐没。一个人逛,有种孤零零的伤感——我的童年总是三人成虎的。
很有一些丑狗。好像他们仍将宠物当做工具,而不认为有什么审美性。





这些随处可见的入口,是爱丽丝通往奇遇的通道。人们在树的庇护下生活,像一句诗的言语:“丰屋连栋宇,郁郁起青烟”。
【江汀社区及其他居民社区】
这是我在早晨外出吃烧饼油条时所误入的一处社区,植株像青苔般将青色覆在整片屋舍,人们以青色的姿态来来往往。








这样的社区还有许多,如采荷社区、南肖埠社区、朝晖社区等等,都是一片翠绿的枝干,拱涌着来来往往的路人。在杭州这些树木茂密又葱茏的社区街道里行走,时常会怀疑在树木掩映中,一辆龙猫巴士在树枝与电线杆间跃来蹦去。而那些来来往往不停收费的车辆管理员,是否就是狸猫所变?
【江边不重要的事】
沿着钱塘江骑行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江风飒飒,一路驰行。加之我住的离钱江不远,因此时常在江边闲逛。
说实话,我对于人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景。每座城市总是会有着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杭州不过是普遍的一座,看到他们,就会想记录下来。


江边的建筑物颇为巨大,在一些雾或霾天里,像是赛博朋克中吞吃人类的巨兽。







【跨越京杭运河】
或者,在京杭运河边,看老人在驶来的船只倒影中,解开晾晒的渔网或欲望。


在周五翘课的小朋友,去图书馆看那些他玩不了的游戏。

钻过一座座桥,波光粼粼的河水带来北国的讯息,闪烁,以摩斯电码的方式诉说。

然后灵活而自由地钻入寻常的门洞,像闲逛回家的小市民,再也看不见身影。
七、后记
豆瓣上,有许多友邻都住在杭州,游山,玩水,写作,养宠,种花,恋爱,生活。
现实里,有许多朋友也住在杭州,通勤,加班,失眠,心塞,焦虑,寂寞,生活。
有时候我加班加到胸闷难受,会觉得似乎如我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能得到那些闲适的愉悦。想必,会有人和我是一样的想法吧?
下班,精疲力尽,躲回房间,玩手机,看描绘60年代的美剧,看剧中的他们吸烟,创造,绝望。在工作之外,我们又拥有什么呢?我也在困倦痛苦中质疑。
一周里,属于我的,只有拿起相机的时刻。或许有些急功近利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或许有些窥探冒犯去拍摄他人的生活。但只有在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不再属于某个具体的利维坦,而回归到了怯懦胆小好奇的自己。
所以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还没来过杭州,但是又对于它很好奇(因为我市瘦西湖与西湖的渊源)。我问一位在杭的朋友,这座城市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他答,你知道雾气蒙蒙的时候你在湖边能够闻到的味道吗?杭州就是那种味道,滑腻,而又朦胧。

当我真正居住在这里时——
夏天,雷阵雨后。骑车回家的路上,闷热的湿气裹着我,如中年夫妻交媾般厌恶又缠绵,楼道间传来的洗发水香波味像是七年之痒。洒水车的电子音乐愈来愈远,蝉声复起。
入秋,天晚得早,下班时天已变成蓝黑色的墨水。恰逢饭点,双菱路上各种食物的味道止不住地飘。骑行在路灯穿透不过的阴影下发呆时,桂花的味道闯过。偶尔,涩气的野柚,成熟散落的银杏果,还有翻炒中的糖炒栗子,将我抛至曾经更深露重的一次次秋。
再之后就是冬天了,寒气在毛线的缝隙中起舞,白色的雾在呵出刹那化为乌有。
然后春的痕迹开始发芽,又到了去西湖春游的时节了。 春天的西湖总是熙熙攘攘的,说是散步看景,其实有一半时间是在看形形色色的人们:逛苏堤时经常能遇到穿着校服来春游的学生们,在桥上吵吵闹闹,来来去去;那些热恋的情侣一簇簇地拥在湖中长桥、湖边座椅或是湖上小船里,谈天又说地;偶尔在湖山里望见落单的,竟替他/她觉得孤独。

尝试一下吧,一次体验,一种放空,而非杭城的九九六。
选择一,而非接受九。
本指南献给——所有囿于生活,而心怀自由的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