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阅读记录(2月)
这个月写了15000字,读书量应声下跌,只有8本,简单记录一下。
《最危险的书: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战》 非常精彩的非虚构作品,完整叙述了《尤利西斯》的创作和出版经过。我之前完全不知道尤利西斯是乔伊斯在如此痛苦的眼病折磨中被创作出来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他用肉体生命的巨大损耗换取的。乔伊斯写作《尤利西斯》的过程是这本书中最迷人的部分,他每天创作十几个小时,随时随地在稿纸的边角上写下想法,并不断补充修改,碎片式写作成就了小说中的意识流,后来出版商看到无比混乱的手稿几乎要昏过去。《尤利西斯》的出版与其创作一样波折不断,在好几位慧眼识书的出版商和律师力挺下才得见天日。而该书最终被解除出版禁令、获准进入美国则要归功于伍尔西法官。这位爱好文艺的法官发誓要把《尤利西斯》读完后再做判决。他不仅读完,而且被深深折服:“当如此伟大的语言艺术大师力图描绘一幅欧洲城市中下层阶级的真实图景时,难道美国观众不能合法地观看这幅画吗?”帮助乔伊斯的人诚然很多,但只有法官能决定这本书的生死,现在我们知道完善的司法体系和人文修养有多么关键了。《尤利西斯》获准出版还意味着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不变的抽象,没有永恒的价值,在‘经典’和‘污秽’之间,在传统和堕落之间没有永久的藩篱,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单一的文化欣赏角度,没有一种整齐划一的思想凌驾于我们之上。”
《纳粹猎人》 我本来以为这本讲犹太人上天入地追杀流亡各国的纳粹分子的非虚构著作会非常惊心动魄,结果这本书像新闻报道一样平板干枯。这固然有作者写作能力的问题,但恐怕我的期待本来就是错误的,被相关题材影视作品所误导了的,真实的追凶过程可能正像该书所叙述的那样漫长枯燥,如果不是彻底索然无味的话。二战刚结束时,人们急于将战争抛在身后,根本无暇追凶。直到1960年后纳粹猎人才开始比较系统地行动。而且他们的活动屡经质疑和阻挠,甚至猎人内部也时常围绕狙击对象和程序问题发生冲突。猎人在追逐纳粹的同时,自身也受到双重追逐:纳粹分子的衰老、世人的遗忘。恰如出版方甲骨文图书在介绍词里所写的那样:“对纳粹的审判从来不是理所应当之事”,正义的实现是多么艰难和依赖巧合的眷顾啊。
《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和《麻风医生与巨变中国》 这两本是应时而读,本来想了解一下新中国防控麻风的历史经过,但这两本书都不符合我的要求,不过我还是看到一些和现在防控新冠肺炎一脉相承的做法。1)当年也使用中药治疗麻风,尽管被证明并无多少疗效。2)隔离手段的原始和残酷。3)个体在集体面前伸张权利的空间仍然极为逼仄,个体不断将权利让渡出去,而且这种让渡没有极限,以生命为终点。刘绍华老师这段时间数次在媒体谈到这个问题。我之前在微博也做了一些摘抄,可以搜一下。
《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 让・埃默里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写法和另一位著名的奥斯维辛幸存者普里莫・莱维有很相似的地方,但更加晦涩。这本书中的两篇文章《精神的界限》和《酷刑》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发了一条关于“共情”的微博,观点是毫无新意但自认为绝对正确的“现在人缺乏体会他人痛苦的能力”。但转头翻埃默里这本书,他居然写人类向同类施加暴力的原因不是共情太少,而是共情太多,因为施暴者也是人,他们太明白怎样的折磨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人痛苦,而他们这样做的唯一且毫无辩驳余地的原因就是他们更强大,这是彻底的丛林。我想到殴打老人的城管、因为户籍不让业主返家的小区管理者,他们获得了一点权力便肆意挥洒在更弱者身上。埃默里痛定思痛之后以优美而深刻的哲学语言写出的这本书句句沉痛,是被侮辱和被伤害者的哀歌。
《小行星落掉在下午》 听剩余价值被推荐了沈大成这本短篇小说集,果然非常好看。每篇故事都充满奇思妙想,短小精悍但不失完整性,画面感很强,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玻璃球,捧在手心里被阳光折射出五彩的光。我想了想,这本书最吸引我的特质应该是“安静”。尽管故事中出现种种匪夷所思的情节,但底色仍然是静谧收敛的。其中一篇我很爱的故事《黑鸟》里有一只黑鸟唱着不可名状的歌,乘着过于明亮的满月前来,带走一个留恋人世很久的生命。又美又荒凉又安静。
© 本文版权归 Cynthiasta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