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学家身份更出名的语言学家
在我个人看来,和语言有关的学者分三种:语言家、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学家。语言家就是文学家,功夫娴熟的被誉为语言大师,他们在创造语言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莎士比亚;语言学家(广义的)是研究语言的人,或是从宏观上研究文学作品(那就是文学学者),或是从微观上研究语言(狭义的语言学家);语言学学家就是研究语言学/文学和语言学家/文学学者的人,比如研究语言学/文学史。
理论上:
有专门的语言家,他们对语言学/文学技巧和语言学史/文学史啥的一窍不通,但写得一手好文章(指文学作品);
有专门的语言学家,不一定写得了小说,但语言的机制(狭义语言学家)、文学的原理(文学学者)讲得头头是道;
有专门的语言学学家,没怎么研究过哪个作家的文学作品,没怎么研究过一门具体的语言,但是说起语言学家或他们的故事,那是如数家珍;
实际上,优秀的学者往往是通才。比如在语言学家(广义)内部,有兼跨语言学家(狭义)和文学学者的,比如RomanJacbson、太田辰夫、斯皮策(奥尔巴赫 | 评斯皮策《语言学与文学史:文体学论集》)等。可惜这种学者是越来越少了。钱钟书作为文学学者批过语言学家(狭义),他说:
譬如说,世界上还有比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识字更多的人么?然而有几位文字语言专家,到看文学作品时,往往不免乌烟瘴气眼前一片灰色。……有一位语言学家云:‘文学批评全是些废话,只有一个个字的形义音韵,才有确实性。’拜聆之下,不禁想到格利佛(Gulliver)在大人国瞻仰皇后玉胸,只见汗毛孔不见皮肤的故事。
这个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假如有语言学家(狭义)批文学学者呢?比如说:“你们这些文学学者,语言学都不懂,搞出的东西能可靠吗?”文学学者听了不知是什么感受。反正不管谁批谁,都说明了,语言学家(狭义)和文学学者是越来越分裂了。
在上述三分里面,兼跨语言学家(广义)和语言学学家是比较普遍的,因为若不了解后者,你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的语言学家(广义)。但兼跨语言家和语言学家/语言学学家就比较少见了。兼跨语言家和文学学者还比较多点,有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 纳博科夫、木心等等(太多了),他们都写出了很好的文学理论或批评。但兼跨语言家和语言学家(狭义)的就比较少见了,我们这篇list就是想列一些这类人。通俗点说就是:他们都写过很好的文学作品,同时在语言研究上也造诣很深。有的人作为语言家更出名,有的人作为语言学家(狭义)更出名(如王力(和梁实秋、钱钟书并称“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可参《龙虫并雕斋琐语》),纪录片参: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FX33WKCzowweQhAxxnGK9yPqaxbzkva0za5pBJhbv84__)。我作为一个语言学学生,尤其关注前者,因为这些人在语言学界(狭义)是被大家忽视的,他们的语言学家身份被语言家掩盖了。下面开列:
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百度百科)
我个人读过他的《中国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里面他有很多论到语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说汉语具有女性化特征:
中国话,中国语法,显示出明确的女性特征。它的形式、句法和词汇,都揭示出中国人思维的质朴、想象的极端具体、句法关系的极端简洁。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G0YHjrN5B2405xhAjXlMbQ
补充(2021.07.05):
记得抗战以前,有一位先生署名棱磨的(至今我还不知道这棱磨是谁)在上海《申报》的《自由谈》上发表一篇谈话。大意是说:语言学是介于科学和文学之间的学问,所以难怪语言学者常常走到文学上去。但是,语言学者不要忘记他们自己的园地。当然,像《之部古读考》一类的文章是不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的,但是,像王了一的《论别字》之类却是颇有贡献。语言学者如果不谈他的本行, 却只知道写些幽默的小品,未免太可惜了。这一篇文章发表于《论语》最盛行的时候, 显然是讽刺林语堂, 其恭维我的几句话只不过是傍敲侧击的一种手段而已。假使棱磨先生现在看见了我的《龙虫并雕斋琐语》,一定长叹一声说:“王了一跟着林语堂堕落了!”
——王力《<生活导报>和我——<龙虫并雕斋琐语>代序》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zhoubian/xuba/72572.html
刘半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5%8D%8A%E5%86%9C/1491505?fr=aladdin
托尔金
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英国作家、诗人、语言学家及大学教授,以创作经典严肃奇幻作品《霍比特人》、《魔戒》与《精灵宝钻》而闻名于世。(百度百科)
托尔金著作的流行对语言的使用,尤其是在奇幻文学类,已经产生微小但深远的影响,甚至是dwarves“矮人(复数)”和elvish“精灵的;精灵语”这两个原本自19世纪中或甚至更早一点就已经不再被使用的拼法,也在托尔金的复兴下广为现今的字典所接受,分别取代19世纪后dwarfs及elfish的拼法。其他如他所创造的新词eucatastrophe(救赎的时刻,或直译:“善战胜恶”)也在与托尔金著作相关的文章中经常被使用。
《魔戒》作者托尔金曾为其笔下的中土世界发明庞大复杂,且体系完整的语言;实际上,身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当初乃是出自于其对语言的喜好,才著手发明这些语言,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在他各种相关作品中,大量出现的精灵语。
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有一本《余光中谈翻译》可看。
格林兄弟
格林兄弟(德语:Brüder Grimm或Die Gebrüder Grimm)是雅各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和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两人因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他们共同整理了销量仅次于《圣经》的 ”最畅销的德文作品“——《格林童话》。
格林定律(Grimm's law),又译格林姆定律或格里姆定律,是一项用来描述印欧语语音递变的定律,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林(Jakob Grimm)提出。
但丁
但丁·阿利吉耶里(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在意大利,他被称为il Sommo Poeta(至高诗人)和il Poeta,意大利语之父。但丁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头”,也称为“文坛三杰”。
但丁既是批评理论家,也是语言学家,他的《论俗语》(De Vulgari Eloquentia,1302—1305)是文学语言学的前无古人之作。(封宗信 2020 即《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的交集》)
塞缪尔·约翰逊
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1728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因家贫而中途辍学。1737年开始为《绅士杂志》撰写文章。以后自编周刊《漫步者》(1750~1752)。经九年的奋斗,终于编成《英语大辞典》(1755)。约翰逊从此扬名。1764年协助雷诺兹成立文学俱乐部,参加者有鲍斯韦尔、哥尔德斯密斯、伯克等人,对当时的文化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一生重要作品有长诗《伦敦》(1738)、《人类欲望的虚幻》(1749)、《阿比西尼亚王子》(1759)等。还编注了《莎士比亚集》(1765)。
英国作家约翰逊被誉为“最后一批新古典主义批评家和最有影响者之一”(Adams,1971:357),但他更以《英语词典》(1755)闻名于世。(封宗信 2020)
朱自清(暂列,目前尚未查到更多资料)
王力先生的《怀念朱自清先生》讲道:
抗日战争时期, 大学教授的生活很艰苦。我和朱先生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都住在昆明的乡下。朱先生住在司家营,我住在龙头村。朱先生每逢星期天都来龙头村看我, 共同吃一顿午饭。我们谈论一些学术问题。我不知道他曾在英国研究语言学, 在谈论中我惊讶他在语言学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见解。(https://www.sohu.com/a/113384085_115854)
补充(2022.07.14): ↓
后面接触了“语言家”的一个新用法,说英文linguist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说是掌握多种语言的人,一种是研究语言的专家,然后汉语使用语言家和语言学家来区分,见:
1《语言家》豆瓣条目: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62355/ 2相关报道:"人人能做"语言家——专访斯蒂夫·考夫曼(图):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28/09/89866_262796718.shtml
待续!欢迎补充!
联系方式:yangxu1216@foxmail.com(邮箱)、18621076992(手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