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调阴阳》要点摘录(更新中)

关于“性”——在压抑与放纵之外,转述,下文仅供参考。
1.性分左派和右派,以及中庸派
性这个主题和死亡一样,是人们日常禁忌和回避的话题,宗教认为性是需要禁止的,中医和传统流派也多多少少认为“男人泄精会伤身”,姑且就将赞成“节制”“压抑”性欲的,称为右派,而赞成要“自我解放”的称为左派。
根据对立统一观点认识,任何一种二元对立,通常,两边极端其实都有问题。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他们所认知的性,其实都与幸福无关,两种论点彼此对立,看起来是死地,其实是互为补充,因为没有一边,便没有另一边,很不幸,两种极端的观点都不太对。
于是,自以为聪明的中庸流派又跳了出来:“适量即可”,“不要过分”之类的言论便脱口而出,但其实这种看似稳妥的各打五十大板的思想既无可操作性,也容易滑入到上述两种极端死地中,从而产生更大的挫败感。
这三种论断的共同点,便是容易让人产生神经紧张,沮丧,身体变坏,此三者皆为死路。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泌物
当一个现代人的精神处在某种状态下,他身体的整个运作机能、免疫功能是紊乱的,当身体处于这种紊乱的状态下,很多毛病才会发生,即“神经自律失调”。自律神经,即是我们人体内,有一些神经系统,它是自己管自己的,我们不能用意志把它怎么样,不能控制它,即为自律神经系统。
自律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人体不能主动控制这两种自律神经,但心情变化时,这两种神经就会自然跟随调节反应。交感神经分泌肾上腺髓质素,即“损耗”;副交感神经分泌肾上腺皮质素,即“滋养”。
交感神经的应用:例如战争或危急情况下的肾上腺素分泌,可以让人短期内爆发超乎寻常的力量,人体的交感神经在兴奋时,调动肾上腺分泌肾上腺髓质素。交感神经的胡乱分泌后果,举例即有糖尿病,而中国人的糖尿病,是区别于欧美人胡吃海喝引发的糖尿病的,两者看似相似的病状,但想医治,方法截然不同。中国人的糖尿病,多源于“亚焦虑”。
相反的,副交感神经分泌的肾上腺皮质素,能让人身体放松,开心,吸收营养来滋养身体,让人的体力变好,帮助身体消炎,免疫力增强。
3.关于“七损八益”
当男人习得健康的房中术后,女人就会很愉悦,然后就能更接受性的去孝顺公婆、善待子女。其中原理便在于如果女人每天能气血通畅,精力充沛,那就会没事也会找事做,每件事做的开心;但如果心情沮丧,精神不济,则容易“肝气郁结,郁而生火”。归根结底,性生活美满与否,其体质差异很多。
对于男性来说,传统观点即认为男性止泻即补,但对待女性,则反而认为持续性的高潮能带来女性的精气神全方位的解放,当然,温柔对待的细节是另外的内容,并不在此叙述。
如果男性能让女性持续多次性高潮之后,才射精结束,不但男性不会受损,反而两边都会得到补益。高层次的房中术,已类似于“修道”,我们老百姓能做到不让性变成伤身,就已经是善事了。
但该论断并非要求男性“勉之”,强行努力同样也会失败。房中术最难一点,便是要活在副交感神经这边,便是不能刻意为之,努力勉之看上去很感人,其实很伤人。
另外,食素者,房中术难为。
顺便说一句,完成房中术,也需要两人彼此喜欢的足够,才能用三小时以上来完成房中术的演练。这个喜欢比较复杂,涉及可爱、契合等许多要素,可爱即为“是否产生压力”的意思。
莫要被性欲牵着鼻子走,被性欲欺负。但并非让人禁欲养生,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谎言。
4.关于调阴阳
中国人说的调阴阳,或者说修道,大都是希望我们能把阴的比例压到最低,变成一个纯阳之体。
人的身体的败坏过程:阳实-阴虚-阳虚-阴实,阴减阳=性欲
性欲的来路,在性活动之外的地方。
当人的自律神经失调时,人类需要一种活动,使人的副交感神经能得到伸展,排名第一的即为性,其次为吃和睡,但效果并没有第一种那么好。
性欲这个东西不是用道德就可以处理掉的,它是一个科学的现象,除非人活在不受恐惧支配的状况下,否则人类的性欲就是多出来的东西。
“阳密乃固”,人的阳气、生命力如果越充实、密集的话,就越安稳,越凝聚,如果一个人的阳气越虚,就越容易外浮,飘散。阳气越凝聚,则自身性欲越发低沉消散,反之,则越发想要。阳气凝聚的表现有:如小孩,腿脚能量多,走路都能用跑的。
前面说的,所谓禁欲养生,造成的结果是闷闷的,没有快感的,进入了空虚的状态,所谓的冷静,并非是一种超越,而是人虚,才会没力,无感。
当下的世道,是一个阴实阳虚的时代。因而大家为表面而粉饰,男女性为性感而作,但性感只能帮人吸引到人,之后的故事,天堂还是地狱,要看自身阳的部分。
而很多家庭所谓的相爱,其实也是一种不断制造压力的关系,活在其中实乃痛苦,即无法放松。而家人的关心,便是压力很大的东西,一般也与轻松无关。而能制造轻松的关系,才是两个相爱的人才能创造出来的。
当一个人的生命不受恐惧支配时,他的神经系统自然而然安稳与副交感神经,这种副交感神经的系统散发出来的能量——也不晓得算气味还是磁场,叫做可爱的能量,那个东西的威力是无敌的。
5.关于道家对人生的一些观点
庄子在《齐物论》中表达过一个清晰的观点:人不要害怕自己的未知:我现在活着,你如果问我我前世在哪里?我不知道;你问我死后会去哪里?我不知道。这些都是人总要面对到的未知,道家希望人要有面对未知的勇气,不知道就要能够承认自己的不知道。
道家关于“逍遥”的追寻,是希望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是以“灵魂人”的立场,来活“地球人”的一生,这称之为“逍遥”,而要如何透过生活中的锻炼,去复制出这样一种高次元的自我认知,他的观点是庄子提供了一种类似真实世界自我投射在这个地球世界之我的模式,而非认为这个肉身即我全部,如果是后者,便只需要发财平安即可,不会想遇到困难和磨难。
“逍遥”一词,本即为泛舟河上,看船下水波和周边景色,超然自得。庄子认为,人是百分之四的肉体加上百分之九十六的灵魂人构成的完整人体,我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设定,应该是在一个更高的地方,在地球上就要以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来过自己的一生。
而当人真的能不被恐惧所支配的时候,即真正将灵魂人的百分之九十六发挥出来,在遇到快乐或是不快乐、顺境或逆境时,才能很开心的继续打这局在线游戏,即为“游”,游即为玩,合称逍遥游。
中国人修道的追求,就是要让自己的生命状态往“阳”的方向发展。因为那百分之四的肉身不该禁锢住百分之九十六的灵魂,而肉身为阴,灵魂为阳,人之一生,即在摆脱那百分之四的控制。庄子所推荐的,是一种“绝对境界”的价值观,“阳”的世界的观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