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历史(5):自由国度的打造(国王,还是共和?)
本系列的西班牙原文来源为西班牙教育文化体育部的西班牙历史教参《Historia de España, Manual para estudiantes de español de las Secciones Bilingües, MECD》
文中图片皆为上述教参自带图片
1,争取独立的战争(1808-1814)
1807年西法签署的《枫丹白露协定》使法军可以在1808年未遇抵抗地进入西班牙。由于害怕西班牙最终被法国占领,加上对王位的觊觎,王储费尔南多(即后来的费尔南多七世)在1808年3月发起了史称阿兰胡埃斯的暴动(motín de Aranjuez)的民众起义,迫使卡洛斯四世退位,首相戈多伊下台。5月,拿破仑在巴约纳召见费尔南多七世及卡洛斯四世,逼迫二者让出王位,并将王位交给了自己的兄长约瑟夫·波拿巴(即约瑟夫一世)。由于王室被迫流亡,1808年5月2日马德里爆发了人民起义,反抗法国军队,并迅速蔓延成全国起义,战争打响。

由于国王流亡在外,起义后的9月马德里以费尔南多七世的名义在阿兰胡埃斯组织了中央政府,从马德里领导全国的反抗运动。与此同时,亲法派的各部长及官员则支持约瑟夫一世,于是反法的起义变成了一场内战。由于西班牙人缺少组织领导,物资匮乏,在1810年不可避免地被法国全面入侵。同年,在尚未被法国人占领的加迪斯召开了加迪斯议会,在议会上,自由派(liberales)战胜了专制派(absolutista)和改革派(reformista),废除了专制君主制,促成了西班牙第一部宪法,即1812年宪法的诞生。宪法确定了国家主权及权力分立,并拒绝接受巴约纳的退位风波。
1812年开始,由于英国军队开始加入反法战争帮助西班牙人,西班牙人运用的游击战战略,再加上拿破仑把在西班牙的法军调去参加对俄的远征导致兵力不足,法军开始在西班牙屡屡失败,最后,约瑟夫一世宣布放弃西班牙。拿破仑被迫于1813年12月签署了瓦伦萨和平协定,与西班牙议和,承认费尔南多七世为国王,于是费尔南多七世重登王位。
2,费尔南多七世的统治时期(1814-1833)
1814年3月回到西班牙后,费尔南多七世国王马上废除了宪法并下令逮捕自由派和亲法派议会成员,使得大量的人流亡。他恢复了君主专制以及宗教裁判所,恢复了由于宪法被没收的财产及被取消的特权。这一系列举动使得民间多次出现要求恢复自由宪法的呼声,其中最重要的是1820年拉斐尔·列戈将军发动的起义,最终促成了1812年宪法的回复,重赢一段自由时期。期望恢复君主专制的费尔南多七世向神圣同盟寻求帮助,后者的介入使得1823年自由宪法再次被扼杀,西班牙重回帝制。1830年伊莎贝拉公主出生后,为了使自己的女儿可以继承王位,费尔南多七世废除了萨利克继承法。
3,美洲独立
在对法独立战争期间,西属美洲成立了政府委员会。与远在欧洲的中央政府的冲突以及西班牙本土战争造成的权力真空加剧了西属美洲各国的不满并开始追求独立。支持维持帝制的保王党与独立军的战争一直延续到了1824年。由于西班牙本土经济衰退,无力支援美洲大陆的保王党,而独立军获得了英国和美国的支持,各殖民地迅速宣布独立。到了1824年,还在西班牙统治下的殖民地就只有美洲的古巴和波多黎各以及亚洲的菲律宾。
4,伊莎贝拉二世女王的统治(1833-1868)
- 王太后玛利亚·克里斯蒂娜摄政期(1833-1840)
费尔南多七世国王死后,关于王位继承问题,爆发了一场两派支持者之间的内战,内战从1833年持续到1840年:一派是卡洛斯党(专制派,支持费尔南多的弟弟卡洛斯),另一派是由自由派支持伊莎贝拉公主一派。
在王太后摄政期间,她进行了细微的改革,批准颁布了1834年王国宪章,因此成立了由温和派和现代派组成的新内阁。出于对这保守的宪章不满以及反对卡洛斯战争,民众分别于1835年夏天和1836年爆发了革命运动和起义,要求恢复1812年宪法。1836年至1837年间,进步党人、政治家金融家门狄沙巴尔上台,没收并拍卖贵族及教会资产并收归国有,1837年进步党尝试与温和派达成共识,颁布1837年宪法。1840年进步党人再次起义,摄政权从王太后手中传到了进步党人埃斯帕特罗将军手中,后者掌权至1843年。
- 伊莎贝拉二世的成年统治时期(1844 - 1868)
- 温和派十年(1844-1854):温和派将军纳尔瓦埃斯(Narváez)在这一阶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这十年间,又公布了一部更加保守的宪法:1854年宪法。政府致力于推行政治及管理的中央集权化。
- 进步党两年(1854-1856):进步党埃斯帕特罗(Espartero)与自由联盟奥唐奈尔(O'Donnell)经革命后执掌政府,1856年又一部更加自由的宪法出台,不过这部宪法最终并未获得实施。
此期间经济上的重要举措包括1855年财政大臣马多兹推行的没收法案,将原来由于封建爵位或教会所属未能买卖或交易的土地、林地没收及出售;以及同年的铁路法案颁布,开始进行西班牙的部分铁路网络的建设。

- 自由联盟奥唐奈尔掌权时期(1856-1863)
在此期间,温和派与自由派轮番上阵勉力维持,直至这个体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 温和派政府(1863-1868)
在伊莎贝拉二世统治的最后几年,她更倾向于温和党,导致进步党、民主人士、共和党及自由联盟于1866年在比利时的奥斯坦德达成一致,1868年9月,又一次发动革命,推翻了女王的统治。
5,六年民主时期(1868-1874)
- 1868年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起义成功,伊莎贝拉二世女王流亡海外,以普利姆将军和赛拉诺将军为首的临时政府组建起来,国家未来的政治体制有待最终确定。
此次革命建成了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府,以男性普选权为原则选举出来的议会制定了1869年宪法,执行君主立宪制,因此政府还需要为这个“君主制”国家寻找一位国王。拒绝再度拥立波旁王朝为君主的普利姆将军,最终使议会接受了萨伏伊家族的阿马德奥,后者1870年12月30日抵达卡塔赫纳收到的关于他即将统治的新王国的第一个消息是:普利姆将军被暗杀了。
1869年9月,古巴独立战争爆发。

- 萨伏伊家族的阿马德奥一世统治(1871-1873):
普利姆将军被暗杀,刚刚抵达西班牙的阿马德奥一世失去了他最重要的支持者,不得不在他的王国面对1869年起就已爆发的古巴战争,以及新一轮的卡洛斯战争。最后孤立无援的阿马德奥一世于1873年2月选择了退位。西班牙马上宣布成为第一共和国。
- 第一共和国时期(1873-1874):
第一共和国最大的特点是风雨飘摇,成立的第一年就换了四任总统,国家政体从中央政府的共和制到后来变成联邦制,各地区掀起了要求地区自治的运动。这场自治运动,加上卡洛斯战争及古巴战争,最终导致1874年再一次发生政变,议会被解散,共和制政府又被交回给了保守党赛拉诺将军。赛拉诺将军是支持波旁王朝复辟的。不过1874年12月坎普斯将军(Martínez Campos)先他一步,在萨贡多宣布阿方索十二世为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成功。
6,复辟时期(1875-1923)及阿方索十三世统治时期(1902-1931):
阿方索十二世于1875年1月抵达西班牙,卡斯蒂略(Antonio Cánovas Castillo) 所领导的君主立宪政府成为国王的后盾。在阿方索十二世及其政府执政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是摧毁了卡洛斯派(1876年),废除了巴斯克区的自治权(1876年),颁布1876年宪法做为君主复辟的依据。此外,1878年政府在古巴签订了桑洪和约,暂时中止了与古巴的冲突。
这段时期的政治体制在两大政党当中形成了暂时的轮流执政的和平时期:以卡斯蒂略为首的保守党和以萨加斯塔为首的自由党,这段和平一直维持到了国王过世后他的王后奥地利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的摄政时期(1885-1902)。
在王后摄政时期,1895年爆发了第二次古巴独立战争,反抗西班牙宗主国对古巴岛的统治,追求自主权。美国觊觎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98年有预谋地激发了西班牙和美国的一场短暂的战争,最终以1898年12月在巴黎签署的《巴黎和约》而告终,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并将菲律宾与波多黎各割让给了美国。这将殖民地拱手相让的行为可见当时西班牙国内危机深重,由此产生了主张从政治、经济及文化全面深度进行改革的“再生主义(regeneracionismo)”。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方索十三世于1902年被宣布为国王。在阿方索十三世在位的初期,两党依然保持着轮替制,同时为了加强工人运动,开始出现了社会主义党派(1879年建立的社会工人党)及无政府主义(主要势力在加泰罗尼亚和安达卢西亚),同时地区主义运动也在不断增多。为了反对往北非梅里亚派兵与摩洛哥作战,1909年在巴塞罗那爆发了罢工与暴乱,史称“悲惨周”。
一战时,西班牙为中立国,这刺激了大量产品出口,西班牙产品价格有所上升,资本家收益增高,但工人的工资并没有改变。
到了1917年,西班牙整个社会危机重重:在各个行业的劳动者工作条件恶劣,每个行业都有工人运动,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大罢工。由于社会不稳定,而政府过于软弱,1916年军队组成了国防军委会与政客对峙,而另一方面,共和党人、社会党人和加泰罗尼亚党人呼吁进行宪法改革,实现国家民主。由于诉求被拒绝,1917年这些党派举行了巴塞罗那议员集会,意图改革君主制,终止两党轮换制,实现真正的民主选举,保证各地区的自治。此次集会被政府制止了,但再一次激化了社会矛盾,于是工会再一次组织了一次全行业的大罢工。工人运动被军队残酷地镇压,反对党议员们集聚起来,发起了促成选举修宪议会的运动,以期从根本上对国家进行改革,此举最终使得执政党辞职,自由派、保守党及地区主义者组成了新的政府。之后几年政权依然动荡不安,几番更迭。1921年西班牙军队在北非阿奴阿战役的大败更是将复辟后的政权危机推到了高峰。
1923年将军里维拉(Miguel Primo de Rivera)趁乱发动政变,废止了宪法,禁止了所有政党政权,建立了军人寡头的独裁政府。里维拉通过执行经济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令经济稍有复苏,并建立了相应的委员会来处理劳工状况。里维拉试图通过制定新的宪法将独裁制度化,这一举动,加上糟糕的经济状态,自1927年起日益上升的失业率,使得里维拉大失民心,最终1930年1月里维拉宣布辞职,接替他的临时政府试图恢复君主制,但失败了。 1930年8月圣塞巴斯蒂安协定成立了反对君主制的革命委员会,并希望通过武装起义来最终改变政体。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