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叁月读书目录|二〇二〇
叁月的拖到四月底才写。
以下。
壹
三月对读篇小说的兴趣不减,找来了这本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全本》。
非常喜欢,喜欢超过我在二月读过的大部分短篇。这一本作品,写了南来北往的各种市井人物,性格不一,各有风骨。
如同在站在菜市场耳边有专家给你做人物侧写,每个面孔都非常可爱,且个个身怀绝技。但是时代苍老,人物都隐没在市井里,整部书都呈现一种照片的灰黄感,好像玻璃积了许久的灰,擦了去看依然明亮可就是不甚清晰。
读书过程中我没有做下什么笔记,不是说写得不好。没有太惊艳的文字,不玩弄词语,不说长长的一行写不完的句子——非常朴实地讲故事。
但是同我上个月写到的《六里庄遗事》不一样的是,虽然两者都使用了非常平实的文字,《俗世奇人全本》并没有构想一个不存在的“六里庄”。冯先生这本书笔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天津卫。
是浓浓的烟火与风尘,但就是摸不到。
“人间容不得高人,只有死后再去长了。”
我个人打了五星。
贰
我不记得是在看到了什么消息之后决定开始读这本书,从晚上12点开始,一口气读完。
我非常佩服诗织小姐的勇气,能够把被强奸这件事记录下来,还打赢了官司。
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诗织小姐在被强奸后努力维权却发现遭遇重重阻碍,就好像背后有一个她看不到的“黑箱”。
这是一本让我觉得很遗憾的书,也是一本让我觉得很振奋的书。我很遗憾在诗织小姐身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但也很振奋有诗织小姐这样勇敢的人勇敢地去斗争。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更多人意识到,“不要”就是“不要”,没有做声也不代表默许。以及作为受害者并不代表自己做错了。希望媒体和大众能抛弃“她的一辈子就毁了”这种观点,很多时候正是这种观点毁掉了女性,而不是被害。
我非常讨厌一些论断,诸如“她怎么还有脸出来”“她怎么还有脸去xxxx”, 大众需要怎么样的受害者呢?在被害之后自杀才对吗?
叁
这本书是一本饱受批评的书,在书中历史学家讨论了阿伦特艾希曼的“罪行”以及对他的审判。
但我个人更想要说一说关于罪行的部分。
艾希曼作为一个像机器一样的存在,我们是否应该谴责?他唯一做的就是在巨大的机器中做好一颗螺丝钉,服从上级的命令,但是在他手中的确丧命了无数犹太人。
“他的罪过在于服从,而服从曾经是备受称颂的美德”。
艾希曼有精神病吗?给他做检测的专家说“比我还正常”。他甚至非常聪明,以及完全可以胜任一位备受爱戴的父亲和优秀的丈夫的角色。
作者的论点是“平庸之恶”。艾希曼有过可以使用各种理由去拒绝任务的机会,但是他没有,他明明知道他把犹太人送进死亡的洞穴,而自己并不面临拒绝任务就会带来的生命危险,他还是遵守了命令。所以这一份平庸之恶就是在“机器运转时”却不努力思考而犯下的滔天罪行。
智力并不代表道德,职位高低也不代表道德,头衔重要与否也不代表道德。
“一切令其反对者‘遁于无形’的努力也都是枉然。并不存在遗忘的洞穴。人间没有那样完美之事,只不过世界上有太多人把遗忘变成了可能。”
“平庸是一种过继来的托词,实际含义是强烈要求抛弃良知。”
肆
朋友推荐了这一本,我个人觉得可以在三星半到四星之间。
前半部分非常好,一个小故事接着一个小故事,中间至后半部分有些冗长了,一直围绕着“他的肚子上到底刺了什么”但是又一直不说明,好像猫捉到耗子不急着吃掉,玩来玩去我有些腻几度想放弃,但是到了最后一部分柳暗花明,叙事明朗了许多,甚至到结尾部分我非常感动,差点哭了。
整个故事让人唏嘘不已,上校一辈子的故事总是太遗憾了,想哭一哭,作者却就这样平平淡淡叙述出来,好像差一把点燃哭泣的火,没有一股劲在后面推一把。如同上校的一生,一辈子也没有一股劲推一把,就是那样活着又死去,好像动力不够的汽车,被风吹得高又软塌塌掉下来的纸片。
仔细想想,他的确又是悲苦的。
伍
只要你见性至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陆
专业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