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如何运行的---Principles by Ray Dalio 笔记
经济由几个简单地零部件和无数次重复的简单交易构成,这些交易形成三股主要的经济动力:
1. 生产率的提高
2. 短期债务周期
3.长期债务周期
经济不过是无数交易的组合,在每次交易中,买方使用信用或货币向卖方交换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交易是经济机器最基本的零件,所有经济周期和动力都是交易造成的。一个市场是由买卖同一种商品的所有买方和卖方构成的,经济就是由所有市场内的全部交易构成。
其中,政府是最大的买方和卖方,而政府由两个组成部分:既收税的中央政府和花钱的中央银行。央行控制着经济中的货币和信贷数量,因此不同于其他买方或卖方,央行通过影响利率和发行更多货币来实行这种控制,因此央行在信贷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贷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经济中最大且最变幻莫测的部分。贷款人和借款人与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卖方和买方没有两样,当利率高时借款人就会减少,而利率低时借贷就会增加。如果借款人保证偿还债务且贷款人相信这一承诺,信贷就产生了。
那么为什么信贷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借款人一旦获得了信贷,便可增加自己的支出,支出是经济的驱动力,因为一个人的支出便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则会有更多的贷款人愿意借钱给他。信用良好的贷款人具备两个条件:偿还能力和抵押物。收入债务比率高,借款人就具备偿还能力,如果无法偿还,借款人还可以用有价值,可以出售的资产作为抵押物。因此收入增加使得借贷也增加,从而能够增加支出,而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将导致借贷进一步增加,,并不断循环。这一自我驱动的模式导致经济增长,因此产生了经济周期。在一项交易中为了获得某样东西你必须付出另一样东西,长期来看,你得到多少取决于你生产多少,而经验的积累使得长期的生产率提高。但是在短期内,信贷最重要,这是因为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剧烈波动,因此不是经济起伏的一个重要动力,但是债务是这种动力,因为我们能够通过借贷让消费超过产出,但在还债时不得不让消费低于产出。
债务量的波动有两大周期,其中一个周期持续5年至8年,另一个周期持续大约75年至100年。经济的上下起伏是取决于信贷的总量,借债不过是提前消费,为了购买现在买不起的东西,支出必然超过收入,因此信贷实际是在向未来的自己借钱,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未来的时间,那个时候,你的支出必须少于收入,以便偿还债务。一旦借了钱,就制造了一个周期,信贷触发了一系列机械的、可以预料的未来的事件。因此,有信贷的经济运行能增加支出,使收入的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超过生产率的增长,但长期并非如此。这就是短期债务周期。
随着经济活动增加,出现扩张,这是短期债务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支出继续增加,价格开始上涨,原因是导致价格增加的是信贷,而信贷可以即刻凭空产生。如果收入和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商品的生产速度,价格就会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而央行在看到价格上涨时就会提高利率,使有能力借钱的人减少,同时现有的债务成本也会上升。由于还款量增加,支出的速度也会放慢,而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环环相扣,人们的收入将下降。由于支出减少,价格将下跌,也就是通货紧缩,经济活动减少,经济将陷入衰退,如果衰退过于严重,央行将降低利率,使经济活动重新加速,出现另一个经济周期。
这个周期是由央行控制的,通常持续5至8年,在几十年不断重复,但在每个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后,经济增长和债务都超过前一个周期,这是人的天性造成的:人具有借更多钱花更多钱的倾向,且不喜欢偿还债务。因此在长期内,债务的增加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长期债务周期。
尽管如此,贷款人还是会提供更宽松的信贷条件,原因是人们都认为形势一片大好,只注意最近发生的情况: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上升,股票市场欣欣向荣,用借来的钱购买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很划算。当人们过度借贷消费时,便产生了泡沫。因此尽管债务一直增加,但收入也以相近的速度增加,从而抵消了债务,人们大量借钱购买资产,因为投资促使资产价值增加,因此虽然积累了大笔债务,收入和资产价值的上升帮助借贷人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信用度。
但是这种情况无法永久持续下去,几十年来,债务负担缓慢增加,使偿债成本越来越高,到了一定的时候,偿债成本增加速度超过了收入,迫使人们削减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收入开始减少,人们的信用因此降低,使得信贷减少,周期开始逆转。这时到达长期债务的顶峰,债务负担变的过重,经济需要进入去杠杆时期。
人们削减支出,收入下降,信贷消失,资产价格下跌,银行发生挤兑,股票市场暴跌,社会紧张加剧,整个过程开始下滑并出现恶性循环。随着信用消失,信贷枯竭,借款人无法筹集到钱来偿还债务,因此不得不出售资产,市场充斥着待售资产。同时股票市场暴跌,不动产市场一蹶不振,银行陷入困境,抵押物价值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借款人信用。支出减少,收入减少,财富减少,信贷减少,借债随之减少,陷入恶性循环。与衰退不同的是,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挽回局面,因为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利率已经很低,从而丧失刺激功能,因此降低利率不起作用。美国国内的利率在1930年代去杠杆化过程中下降到0,2008年也是如此。衰退与去杠杆化差别在于,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借款人的债务负担变的过重,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减轻,贷款人意识到,债务过于庞大,根本无法足额偿还,借款人停止借贷,贷款人停止放贷,整个经济体都失去了信用度。
债务负担过重可以采取四种方法应对:
1. 企业和个人削减支出
这种方法导致收入减少,偿债的速度超过了收入增加的速度,因此债务负担更加沉重。这种削减支出的方法引起通货紧缩。同时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增加,这导致下一个步骤:减少债务。
2. 通过债务违约和重组减少债务
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导致人们担心银行无法返还其存款,因此纷纷从银行取出存款。银行收到挤兑,而个人,企业和银行出现债务违约,这种严重的经济收缩就是萧条。萧条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人们发现,原来属于自己财富中有一大部分其实根本不存在。很多人不希望自己的资产消失,因此同意债务重组,这意味着贷款人得到的还款减少,或偿还期延长,或利率低于约定的水平,但这总比血本无归好。
债务重组导致债务消失,但它导致收入和资产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债务负担继续日趋严重,同样导致通货紧缩。同时政府的税收减少,但由于失业率上升,政府还要增加支出,给失业者提供财务支柱。此外,政府还需要制定刺激计划,以弥补经济活动的减少。在去杠杆化过程中,政府的预算赤字飙升,原因是支出超过了税收。因此政府必须加税或举债以减少赤字,此时政府只能向富人融资。
3. 财富再分配,从富人转给穷人
政府只能向富人增加税收,以帮助经济中的财富再分配。穷人怨恨富人,富人也同样怨恨穷人,如果萧条继续下去,就会爆发社会动荡,不仅为国家内部紧张加剧,债权国和债务国也同样如此,这种情况有时会导致政治变革。
4.央行发行更多货币
无法降低利率的情况下,央行只能发行更多货币,这会引起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央行通过用这些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帮助推升了资产价格,提高了人们的信用,但这仅仅有助于那些拥有金融资产的人。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购买商品和服务,可以给人民送钱,但却无法印钞票。因此,中央政府和央行必须紧密合作,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其实是把钱借给政府,使其能够运行赤字预算,并通过刺激计划和失业救济金来增加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这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采取这四种办法时,决策者需要平衡兼顾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如果适当平衡,就可以带来和谐的去杠杆化。达到和谐的去杠杆化时,不仅需要收入的增长,而且需要让收入的增长率超过所累积的债务的利率,此时债务收入比率下降,经济实际是正增长。如果债务的利率高于收入增长率,则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但发行货币很容易被滥用,会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德国1920年代)。
去杠杆化的过程可能会需要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因此有“失去的十年”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