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提高听力?
以前老看到广告,类似于“每天5分钟,一个月听懂CNN”,我就琢磨着太扯淡了吧。听说读写,任何一方面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不在一朝一夕,更不是每天听5分钟就行的。但是每天保持几分钟的英语学习,比起完全不学习,确实可以让你保持一种良好的语感。
我11年硕士毕业开始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并不是英语。但是我本人很喜欢这门语言,我觉得英语能够让人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那并不一定是一个更好的世界,但是好与不好,总归是要自己亲眼看到之后再去做判断。所以这么多年来,我没有间断过英语学习。可以说平均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每次别人夸我说我有语言天赋,我都微微一笑。。心想你可能真不知道我学习有多慢。。)。
听美剧练习
就听力而言,我在11-12年主要是靠美剧练习听力。但我也不是看一堆剧,我只是挑一部喜欢的剧反复看很多遍,因为我觉得内容的重复温习很重要。很多人都推荐看老友记Friends,但我不喜欢看情景喜剧,总觉得背景有人哈哈大笑很奇怪。而且情景短剧对笑点要求很高,几十秒就要求一个小高潮,编剧会使用大量俚语和双关语达到笑果,而且需要对美国的文化有一些了解,可能并不适合完全的初学者(不过我没怎么看过老友记,这是看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得到的一点体会)。
我最喜欢看的剧是生活剧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这部剧讲的是美国郊区的几个看似光鲜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狗血人生。我觉得每个人物都塑造得特别生动好玩!而且语言相较其他题材的美剧要简单,更生活化,比较适合英语初学者。前五季每一集我都看了很多遍,最多的一集看了13遍。

我看美剧的步骤如下:
首先,我会先带着双语字幕看一遍内容,熟悉整个故事情节(现在字幕组一般都做双语字幕)。
接下来就去掉字幕,一句一句地盲听,看是不是能听懂。如果能听懂就过,不能听懂就一遍遍地听,直到毫无障碍听懂为止。我有一个小本子,可以记下所有不懂的词或者句子,平常坐车无聊的时候可以翻翻,加强记忆。
把所有难点都搞清楚后,我会把整集剧再重新不带字幕看一遍。这里我会使用浸入式学习法,就是把自己代入到一个人物角色里,用她的心态去和对方对话。这样一来,可以训练我在不同的场景下的语言使用能力。
其实看完一集电视剧需要花好几个小时,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得好几天才能看完。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到生活中很多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学到美国人到底在不同场景下会怎么说话,这是我们在书本教材里所学不到的。而且这么几个步骤下来,可以面面俱到地练习粗听和精听,对我们的英语提高非常有帮助!
我也推荐This is Us,非常温情的一部剧,讲父母兄妹情的,看了特别感动T__T 豆瓣评分9.7,相当好了。

听新闻节目练习
到了13年,我开始对美国新闻感兴趣。 有几年我开始痴迷两个美国主播Anderson Cooper和Rachel Maddow. 喜欢Anderson Cooper是因为他是一个很棒的战地记者,我看了他所有的书,可以说是我的英语阅读启蒙了。至于Rachel Maddow,我觉得她真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女人了!幽默、博学又努力!这俩人是美国身价千万计的大主播,都是传媒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各自有着一档工作日每天播出的新闻秀。可以说他俩的节目极大地增强了我之后两年准备留学的决心。

其实当时我并没有多喜欢新闻本身,主要是我对这两个人的热爱,驱使我去听他们的节目。美国的新闻绝大多数还是政治类的,那时候我对美国政治一窍不通,先不说听不听得懂句子,听懂了句子也不清楚在讲什么事儿。但我就是不信邪,特别顽固!每天听这俩人的节目,一遍听不懂听两遍三遍,直到听懂为止!
有那么两年我对听新闻节目几乎达到痴迷的地步。每天下班就特高兴,开始戴上耳机听podcast. 每天也都在地铁上挤得很扁,但是一点也不觉得累,就觉得天天都在食用超棒的精神食粮!真是太幸福了!正好能在回家路上听完俩人的节目。回家之后匆忙吃点东西,就开始查看当天新闻,看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或者CNN,MSNBC官网这些,把今天讲的内容全都弄清楚。每天我大概会进行两个小时的阅读,接着会把两个录音听一遍或者两遍。到后来光听已经不能满足我了,我开始做翻译。不理解的地方会去查阅官网,会有字幕transcript. 我会将两个人比较有意思的节目配上字幕,压制出来发到微博上。再后来,我就和一帮小伙伴们做了一个字幕组,专门翻译Anderson Copper的节目,还吸引了几千个粉丝(后来荒废了真的很可惜。。)现在想起来真的蛮有意思的,而且这一年我的听力水平有了巨大的进步!(所以我从来不催别人找男友或者结婚。。单身真的是自我升值非常棒的时期。。)
听力的提高,本质上是你对单词和句式的了解,以及对于语境的掌握。你必须有足够大的单词量,对句式有足够多的了解,再加上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对方的意思。而听译这些材料,会让你细致地去捕捉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式。但是单纯背单词,可能比较无聊。最好的方式,是在语境中背单词。比如在阅读中,在对话中背单词,是最有效且相对不枯燥的。而且听力是需要大量练习的,进步是缓慢但是循序渐进的。可能刚开始你都没发现自己进步了很多,但是慢慢的,以前听不懂的就开始听懂了。这种喜悦真的让人激动的!就我自己而言,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主播们说话实在太快了,根本就跟不上。但是大概三四个月之后,我就可以没有太大障碍地听懂他们讲话了。三四年之后,我已经可以完全当做娱乐背景,做饭洗衣服的时候听。
在我对美国的政治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开始听Podcast里其他的节目(可以在app里搜索到)。美国人还是非常喜欢听podcast的,他们有很多精心制作,非常有意思的各种类型的广播。
我自己经常听的几档节目
Wait Wait Don't Tell Me(很搞笑的脱口秀,需要对美国文化有了解)
Planet Money(NPR的经济类节目)
Word of the day(韦氏词典的每日一词)
This is American Life(讲一些美国社会的小故事)
比如最新一期“Before the next one”讲的就是美国校园枪杀案泛滥背景下,学校应对的各种措施以及在各界人士中的反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社会。
Stuff you should know(各种有趣的冷知识)
知乎上有个人把podcast各个分类总结得好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65706
Podcast真是个宝库!先下载下来,如果你不确定你想听什么,就搜一个你感兴趣的单词,比如经济(economy),文化(culture),就会出来好多节目。或者你就搜英语(Engligh)。总能找到一款你喜欢,语速又适合你水平的节目!慢慢听,随着听力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地换节目。
再推荐一个app:NPR One. 最近几个月每天我都会听这个app,它是NPR旗下巨多节目的一个汇总。你只要在首页点播放键,它就会一直给你播各种不同的节目。特别适合在做家务啊,或者跑步啊这些时候听。完全不用花心思,就可以听很多故事。NPR有一个每天的“National Newscast”,会在三分钟之内介绍一天的新闻。同时你还可以在“Explore”这个选项里订阅自己想听的节目,大概有上百个节目可供选择!真的也是一个宝藏!!
其实我觉得,只要我们有心,什么资料找不到呢?根本不需要老是跑出去问:怎么找这个材料那个材料!互联网这么发达,什么玩意儿不能在网上搜到?
英语听力的掌握分好几个层次
能听懂老外和你讲话是第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能听懂外国人讲话,说明英语挺好了呀。但是老外和咱们讲话,一般会选择比较简单的语言,普遍讲话会比较慢一些。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和一个日本人用中文聊天,会不会自动放慢语速?尽量不用复杂的句子?不信你试试听俩老外交谈,尤其是瞎唠嗑儿,就难懂得多。其次是能听懂国外新闻节目。新闻播放通常语速比较正常,而且用词精准正式,比较符合我们自小学习的英文使用习惯。再其次就是能听懂专业方面的英语。最后就是能听懂外国人之间的交谈。不然我们试试盲听电影或者脱口秀,会发现很多时候毫无头绪,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我老公在外国生活了六年,专业英语和在工作上沟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太能看懂美国电影。。有时候去医院看个病描述病情也有点困难哈哈哈!
讲一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特别囧的一件事儿~我在出国之前对自己的听力倍儿自信,当时在公司工作也需要经常听国外新闻,可以做实时听译,再加上托福听力考了满分,我完全没预料到自己会遇到听力方面的问题。
没想到搬进学生宿舍的第一天就被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我当时住的是六人间宿舍。每人拥有自己的小单间卧室,和其他五个人共享一个厨房、小客厅和卫生间。国外大学不分配宿舍,只有有限的几栋宿舍楼可供学生申请。规格不同,价格也不一样。有适合情侣或者单人住的一室一厅,也有七八个人合租的大套间。住宿舍楼的好处是在学校里,去哪儿都很方便,缺点是价格并不便宜。
我的宿舍里除了我之外,还有三个加拿大人,一个英国人,以及一个日本人。这个日本姑娘从小读的就是国际学校,号称不交日本人朋友(也是个诡异的人),英语接近于母语,完全不是我们印象中发音尴尬,爱说“solly solly”的那种日本人。也就是说,我们整个宿舍只有我一个人算是非英语母语者。第一天搬进宿舍,我们几个人收拾完屋子后都坐在客厅里聊天。除了我,其他几个都是刚读本科的小丫头,即将同住一年,大家都表现得兴奋而友好。有个小姑娘买了几瓶啤酒,一人拿了一瓶,边喝边聊天儿。但是我特别尴尬的是,根本插不进话。也不是完全听不懂,但是我的语言反应系统好像慢了一步。她们刚讲几个词我还能听懂,再说快点我就跟不上了。本来加拿大口音和英国口音夹杂着就让我有点困惑,再加上中间有几个词听不清楚,对整句话的理解都模模糊糊。我还在琢磨上一句呢,几个小姑娘又噼里啪啦七嘴八舌又连说好几句。偶尔能听懂她们再聊手机,因为听到iphone,Huawei这几个单词,华为是国产品牌哎!妈呀我总算能说上两句话了!我在心里默默组织语言:华为我也很喜欢,也算是我们自主产出的高端品牌了。结果我还单词还没挑好呢,几个人迅速转移话题,又扯上其他的了!留下我内心默默流泪。。总之在那儿坐了半个小时,喝了一瓶啤酒,说了不超过十个单词。真是太尴尬了!我最后假装去卫生间,悄无声息溜回了房间。。
我感受到了很强的挫败感,要知道那时候我已经空耳听了两年多的美剧(家庭剧为主),以及三年多的CNN了哦!!我竟然依然没办法听懂一群英语母语的小姑娘日常聊天!!
后来我是如何破解这份尴尬的呢?我每天都趁着有室友在客厅的时候去做饭,这样就能和她们聊天,练习听力。我对自己的硬性要求是每天至少练习半小时听力,同时当然也练习了口语。每天硬逼着自己出去聊天,也真是赶鸭子上架硬找话题。因为我室友都是二十岁的小丫头,爱好是泡吧和抽大麻(加拿大那时候药用大麻合法,很容易买到,前几天娱乐性大麻也合法了),年龄差加上文化差异,实在是无法建立起多深刻的友谊。和她们聊天,能够扩大我的日常生活词汇量,而且一旦熟悉了她们的语音语调,再理解她们讲出的句子要容易得多。听久了我自己说话的调调也会改变。比如我以前说“sorry”,就是正常口音。因为我加拿大室友每天要说几十遍sorry,我就不自觉地也开始和她一样,说 “sorry”时s发第三声,ri第二声。加拿大人真的太爱说sorry了!比方说,如果你没有听懂对方的问题,不用说“pardon”,感觉有点太书面了,就说“sorry?”就行。我室友说她在超市被人碰了一下,也要脱口而出一声“sorry”.英国室友说英国人虽然也说sorry,但大都比较高傲,并不真心感到抱歉,意思一下而已。和不同文化的人住在一起还是挺好玩的~~我很感激有这段同居的经历,确实让我的英语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后来的一年多,我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听力障碍。不管是上课,还是课下交流,都比较顺畅。完全没有出现需要录音机录下老师的话,课下再温习的情况。我觉得这和自己之前几年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现在大家工作和生活都很忙,尤其是我们这个年纪,很多人也都有小孩了。孩子每天在家闹腾,需要大量的时间陪伴,可能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去学习。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比如下载一些听力app,上下班路上可以听一听。有时候睡觉前安静的时候,也可以抓紧再学习一会儿。要想收获,总是要付出的对吧?No pain,no gain. 想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行。人真的还是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对自己建立起深层的不容易被击垮的自信。
有良好的英文听力环境固然好,但是如果在国内的话也没关系。只要能努力听懂英语电影,那么出国听懂别人讲话就非常容易了。总之,学英语和做其他所有事情一样,都是需要坚持的。坚持当然不容易,但是一点一点取得成绩,还是让人非常喜悦的。我们要等待的,就是那个在长期的积累后突然开窍的时候。那一刻就会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