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后的反思,恍然大悟后的“意外之财”
今天我和老公吵架了,起因是一支口红。

前几天我看直播种草了一支口红,今天快递终于到了,一进家门我便迫不及待地将口红上唇,兴致冲冲跑去给老公看,没想到被浇了冷水,老公抱怨我这个月买了太多支口红,还抱怨我乱花钱。“乱花钱”这三个字直接窜起了我和老公的“战火”,于是我也开始历数老公最近“乱花钱”的行为,比如老公又为已经落灰的相机买了一个新镜头,再比如老公明明只说要买一个音箱,结果却买了一整套的家庭影院音响回来……就这样,我和老公吵了起来,谁也不示弱。
和老公争吵之后我想了很多。老公的工作一直都很忙,家里的钱基本都是我在打理,而家庭理财无外乎“开源节流”四个字,现在想想,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在“开源”方面,虽说我和老公目前都没有副业收入,但平时我还是比较注重理财的,会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也会做一些基金定投,多多少少可以做到以钱生钱。而且,我们的房子近几年也升值了不少,多亏了我们买房早,早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房产。虽说我们还有房贷,却没有还贷的压力。不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好像每天睁开眼睛就在为银行打工一样。有时候在公司看到一些年轻同事,为了还房贷而节衣缩食,确实很不容易。但是,正如会计常用的那个恒等式所说的一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了增加资产而背负的债务虽然辛苦却是值得的。
然而,在“节流”方面,显然我和老公都“不合格”。每个月的吃穿用度、老公的应酬、儿子的兴趣班、女儿的早教、旺财的狗粮……花销并不小,如果还经常产生额外的支出,能存下来的钱就很有限了。但尽管如此,我也从不认为所谓“节流”就是要一味地省钱,毕竟家庭的生活质量还是要有所保证的,这样才不枉我和老公辛苦打拼。所以,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只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把钱花在刀刃上”,道理很简单,实际生活中却有很多人都做不到。甚至还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精打细算,但最后还是花了不少冤枉钱。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在儿子小的时候我很喜欢给他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尤其是男孩子喜欢玩的遥控车、机器人买了很多,因为我认为这些玩具不仅可以开发智力,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带来很多乐趣,是儿子成长中真正需要的。但后来我渐渐发现,儿子经常玩的机器人就只有那一两个,其他的都是没必要买的。不只是儿子的玩具,家里诸如此类的花销还有很多,比如我因为打折买的半年都没用完的面膜,再比如老公去年在健身房店庆期间办的健身卡......
说到底,之所以我们会产生这么多非理性的支出,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没能在消费之前真正想清楚“需要”和“必要”的区别,甚至没能想清楚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需要”。更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放大自己的消费需求,把“不需要”放大成“需要”,把对于某类事物的“需要”放大成购买某件东西的“必要”。
如果在每次消费之前,我们都能多问自己一句——“这是必须要买的东西吗?”也许几个月之后我们就能收获一笔“意外之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