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女孩的十年
微博抖音前段时间火了一个话题,叫一个普通女孩的十年。说穿了就是晒晒十年间的照片,然后无一例外的都变得更漂亮了,没什么爆点,但总归是对自己的过往有了个总结。
十年弹指一挥间是什么概念?
大概就是昨天初中教化学的老胥抱着猫上课的视频上了热搜,不出意外的炸出了朋友圈里的好多老同学。我们几个初中同学群里一算。哦,原来初中毕业已经八年了。
12年毕业,真要写十年,就得再往回倒两年。
2010年,我初三。
有作业,有跑操,有补不完的课,有写不完的作业。但是也有朋友,有校门口的麻辣串和土豆片,有火华的贴纸和盗版的台剧光盘。整个班都是亲戚关系,付出叫王心怡妈,我好像是大姨来着。啧,真乱。
2011年,我初四。
和初三比没什么变化,大家在历史课上换座,在物理课写语文作业,在数学课写英语作业。没什么涵养,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在作文里写过红楼梦的赏析。然后就中考了,六月28和29。天气下着雨。两天的时间足够所有人分道扬镳。二高三高点高,还有人独辟蹊径去了盘锦市高。毕业在生态园吃过散伙饭,其实很多人那时候就已经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可惜那会儿大家都没发现。
2012年,我高一。
中考是滑铁卢,也是是我作为踩线选手的初体验。重点高中的公费线是702,我考了704。踩着不用多交赞助费的线,也没找人,晃晃悠悠就进了重点高中的普通班。走关系,递条子的人多的是。四十人的教室硬生生装下了72个人。教室在二楼,我记得那年夏天特别的热。
2013年,我高二。
嘿嘿,那年我换同桌了,是个物理学的贼好的男生。按下余话不提,但这些年一直有联系,是个特别好的朋友。
2014年,我理应高三。
说是理应高三,是因为那年出了国。没有了密密麻麻的练习册和压抑的气氛,会有那么一瞬的轻松,然后就是扑面而来的恐慌。人的安全感大抵来自熟悉的环境和可预知的未来,于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下一天让我觉得恐慌。
2015年,美高。
那一年我开始研究厨房的艺术,然后做出了很多黑暗料理。遇上了不友善的房东,还有全程diy的学校申请。但开始学会和自己相处,写了很多日记,看了很多老片子。
2016年,我大一。
我用排除法选了专业,学了应用数学,成了工院的菜鸡。那一年我开始在食堂打工,第一次拿到工资的时候我给自己买了只纪梵希的口红。
2017年,我大二。
我开始试着跳出comfort zone。试着和美国人玩到一起,还参加了好多volunteer,给一型糖尿病募捐。那年暑假靠着兼职的钱和好友去LA完了一趟,去了心心念念的迪士尼和环球影城。
从那一年起,我越来越喜欢没事出去走走。
2018年,我大三。
那年幸运的很,物理学渣的我海投简历进了JILA。工资照比以前提了一档,没事也能和拿了物理诺奖的可爱爷爷们聊聊天。老板每天牵着拉布拉多来上班,狗子憨憨的,见了所有人都摇尾巴。
有些朋友三年毕业,于是这一年有和很多人说了再见。但随着年龄渐长,经济也逐渐开始自由,天南海北就是一抬脚的事,倒也没有太过难过。
2019年,我大四。
那年十月份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随便便找了个周末订了机票,飞了芝加哥。看看景色,也看看老朋友。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性的大爆发。
我得以有时间敲下这些流水账。
十年不短不长,可细数下来,每年也就短短几行字。做过很多决定,有的处于本心,有的是被推着走,有遗憾也有收获。出国六年,一共回国两次,于父母,多少是亏欠的。可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毛不易在歌里唱,太年轻的人,他总是不满足,固执的不愿停下远行的脚步。可很多事情就是难以平衡,天平上一头的砝码加重了,另一头自然也就翘起来了。遗憾两个字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