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形水注
我的书房里摆放了一些小玩意儿,笋形水注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件。 说到水注,现代人也许对它有点陌生了。水注又名砚滴、书滴、水滴、研滴、滴子等,虽然别名很多,但都和“滴”有关。顾名思义,水注是供磨墨时在砚中注水的一件蓄水文具。写字作画时,水注虽非不可缺,却是文房四宝之外,较之镇纸、笔格之类更为重要的器物。水注的重要性,似乎可以从它的起源上得到证实。水注出现得很早,有史可查的,周代已见使用。《西京杂记》中记载,在晋灵公的墓中,有“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玉取以为书滴”。 笋形水注,就是水注做成笋的形状。我的那件笋形水注,是我在妇儿医院旁一家专门出售宜兴紫砂壶的店里淘到的,用紫砂做成,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把笋壳的细纹、根芽等都再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个水注,除了它的形象逼真外,还因为它的小巧。整个水注长约9厘米,高约4厘米,笋头和笋尾都有点向上翘,有点像船的形状,让人联想到一帆风顺的寓意。最重要的,我喜欢这个水注,是因为笋这个意象。一般说来,水注多做成动物形,如辟邪、天禄等祥瑞之兽或狮、牛、鹿、鸡、雁、双鸳等,刚才提到的晋灵公墓中的水注就是蟾蜍形状的。也有植物形的,但多为立瓜、石榴、双桃等。我私下以为,书房是让人安安静静读书的地方,动物形状的,意象太直接了一点,又吵闹;立瓜、石榴之类的,又让人觉得俗了一点;至于辟邪、天禄,似乎又没必要。而笋不同,因为竹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笋易让人忽视或忘记,现在被做成了水注,不仅说明了制作者的别出心裁,而且还可以让人联想到竹的清高、根的无闻,以及丰收的喜悦等。 总之,这个笋形水注,我十分喜欢。 (宁波晚报19990109)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