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论书单分享
我们的阅读方法论基本建立于18岁之前,但离开学校以后,我发现这些在学校里建立的阅读方式和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一来时间有限,二来受制于记忆的窄门,根本记不住。所以就算在这个新书层出不穷、好书汹涌而来的时代,依旧会有强烈的知识贫穷感。
以“乐读”为目的的时候,不求甚解;实读的时候则是为了获取知识有效输出或者转化成行动,需要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当下我们处在一个被各种碎片信息包围的时代,当我想了解某个领域又不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架构,很容易被这些碎片信息弄得思维混乱,越读越懵。而且网络文章面向大众阅读,多为速食文,内容浅显,也很少深挖,对于获得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知识很少有帮助。所以,应该多读书,在脑中勾画了某个领域的知识图谱以后,再读网络文章就不会那么慌乱了,也可以丰富填充自己的知识图谱。
为了避免陷入低水平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我进行了一次“阅读方法论”的主题阅读。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和阅读速度各有差异,别人的方法论可以借鉴,但更好的方式还是通过了解系统的阅读知识来搭建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大框架。
在此分享我的阅读方法论书单和一点浅显的阅读经验。
我们读书经常会有一个误区,就是先读简单的书、入门的书,如果你对于阅读完全没有兴趣,那么读入门书培养阅读兴趣很重要,避免读了一会儿难书就打退堂鼓。但如果有明确想要获取的系统学科知识和一定的阅读基础,首先应该啃难书。
所以我的主题阅读通常会先阅读教科书。教科书可以帮助你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图谱,架构起对整个领域的认知,抓住主线。同时感受好的理论,抬高自己对知识的“品味”。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阅读方法论的经典之作,可以当作这个领域的教科书来读。很多人感觉这本书读来生硬、读不下去,如果确实感觉很难读,阅读一下目录、序言、章节小标题、正文里的黑体字和小节最后的总结也能帮助你对全书的框架和重点有个了解。特别是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一章中很多小节的末尾都有一个精炼又全面的方法论总结,必须不能错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完,你大脑里关于阅读方法论的知识图谱就基本搭建好了,然后可以通过阅读其他有代表性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图谱或者替换部分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快速阅读》和《超级快速阅读》是格吕宁的两本经典之作,也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论书籍,文中还引用了大量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快速阅读》和《超级快速阅读》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写作逻辑和重点不同。
《快速阅读》的主线是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通过加快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培养理解力和增强记忆力四个方面来阐述,最后还捎带介绍了一下阅读整本书的步骤和技巧。全书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加快阅读速度。这一章节提出了很多可以直接实践的方法,个人感觉很受用。目前正在实践中,过段时间来给大家反馈~
《超级快速阅读》的逻辑主线是如何学习一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如何快速阅读、如何处理书本信息、如何记忆,最后一笔带过如何转化为行动。重点是第二部分中的视觉卡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导图,以及第三部分如何记忆内容。书里还穿插描述了一些时间管理、压力与动力管理的内容。
这两本书互为补充,我都是挑选了各自的重点部分进行阅读,填补了我的知识图谱中关于如何加快阅读速度、如何记忆书中内容的知识空缺。
读完经典之作,我挑选了几本畅销书进行阅读,借鉴一下他人的阅读经验。写经验方法论的多为日本作者,风格也都差不多,浅显易懂、逻辑清晰,略微有点啰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五个板块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逻辑思维非常清晰,重点落在如何做笔记上。作者介绍的笔记方法是一元化笔记术,就是把所有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技巧都塞进一本笔记本里,对于创意工作者更有借鉴意义。作者的另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里重点介绍了一元化笔记术,如果感兴趣,可以拓展阅读。书中有一部分内容和我们实际的阅读习惯还是有一定差距,可以取其精华完善自己的阅读方法论。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总结了89个阅读技巧,虽然内容由89个技巧组成,但并非零散堆砌,内容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第一章节到第三章节的37个技巧为“读书初级篇”,旨在帮助作者爱上阅读;第四章节为“读书中级篇”,通过14个技巧教你利用速读法,快速掌握书本内容,解决阅读时间有限的问题;最后三个章节则是“读书高级篇”,作者利用理论加实践的论证方式告诉读者如何通过阅读实现知识系统化,建立用于产出的数据库,实现高效输出。可以挑选对自己有用的方法论进行阅读~
读完了格吕宁的两本经典之作,本想通过这本书看看其他的快速阅读方法论,结果发现这本书主要在讨论如何培养阅读习惯。流水式阅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呼吸式阅读记笔记的方法有点像《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出的葱鲔火锅笔记法,这两点对我来说最有借鉴意义。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也是一本非常浅显的阅读方法论书籍,作者写得很接地气,都是自己的经验之谈,只要看目录就能了解个大概。这本书和上一本《快速阅读术》一样,关于如何培养阅读习惯的部分写得较为详细,可以借鉴一些方法论。第四章节<如何将书本内容转化为自身能力>中作者提出的“读书档案法”对我来说最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阅读前三章节就够了,作者的中心方法论就是通过“便签读书法”拆书,将书本中的部分内容转化成自身的行动。
《实用性阅读指南》从有效率地读书、边读边做笔记、如何牢记读到的内容和知识转化成行动四个部分来讨论阅读方法,重点是第四块如何转化行动。作者提出的方法论需要拥有一个很小很明确的行动目标,感觉对自己用处不大。如果议题是如何将知识转化成行动,《这样读书就够了》讨论的便签读书法和《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里的读书档案法操作起来更加简单。
以上就是我的主题阅读“读书方法论”书单,通过阅读这九本书,基本画好了自己的知识图谱,计划通过阅读一些网络文章来随时补充完善自己的方法论,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实践验证。
你可以在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部“教科书”后,去阅读其他自己想读的相关书籍,或者按照我的书单来挑选阅读,每一本都会有所收获的~如果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实践《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的方法论,在这个主题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实战,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高效阅读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