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转HCI,我在全美第一CMU的毕业故事
設計者說 | 设计师发声平台| 一只梨的第106位设计师故事 |

子璇 | Zi Xuan 一只梨HCI人机交互导师美国Tulip Interfaces 设计师研究生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专业(MHCI)本科建筑学专业斩获Offer:卡内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均为HCI交互方向)

每年CMU申请率100%的一只梨又迎来了一位学霸导师助阵,截至目前,梨导师团队已经有整整7位CMU背景的优秀导师了 (此处应该有掌声~)作为国际交互设计领域及人机交互方向排名NO.1的院校,CMU一直在为业界不断输送顶尖设计人才,也一直是一众人心中的Dream school。
今天,梨子将特别对话子璇导师,来看看她与CMU之间会擦出怎样的奇妙火花~

与CMU的完美契合Perfect fit with CMU

- 在众多offer中,选择CMU的理由是什么
我当时是收到了有CMU、华盛顿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七所院校的offer,经过比对各院校的项目设置同时结合自身职业规划,我最终选择了CMU的MHCI专业。首先CMU的MHCI是全球最早开办人机交互研究生专业的院校,它也拥有全美顶级的计算机学院,无论是从专业度还是知名度来说,CMU都是趋于完美的选择;其次,它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和我完全契合的。因为我个人不是很热衷于做学术研究,而是更偏向于就业,CMU的就业导向性是非常强的,同时用一年的时间去完成两年量的课程,帮助你快速掌握交互设计师需要的技能,让你更快速地去适应工作一般的生活节奏;除此之外,CMU一直和业界联系密切,毕业生遍布美国各大科技公司,有丰富的校友资源。同时各大公司也非常青睐这所著名的高科技院校。这不管是对今后的实践还是毕业实习找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

- 在CMU的就读体验是什么
来到CMU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周围的每个人都是优秀又努力的。他们很多来自于不同背景,大概1/3计算机相关,1/3设计相关,还有1/3来自金融、艺术、心理、新闻等各种专业,正因为他们背景的多元化,才使得他们可以从更多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CMU就是有这种吸引各方面优秀人才的魅力。所以在CMU,优秀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不优秀才是。

CMU的各路校友 当你面临着来自周围的人的心理压力时,学业上也会给你施加一定的压力。对于一年制的硕士而言,CMU的课程安排其实十分紧凑,最多的时候一个人会同时要做5份作业,所以CMU的凌晨两三点,经常是灯火通明的,更有学生为了做project会熬一整个通宵。而这个也是CMU让我爱恨交加的点: - 一方面,我在CMU常常疲于奔命,整日与各种课程周旋。仔细算算,我一学期大概要上7门课,除去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我还另选了类似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辅修课。CMU的选修课是非常灵活的,让学生可以有机会探索不同的学习方向,但收获之余不免让人身心疲累,可以算是一个甜蜜的负担。 -另一方面,CMU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个专属的Lab,你可以和两三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进步,既是室友又是战友。课余之时,可以一起相约出去玩,赶DDL的时候,就能够一起并肩作战,这种和谐温暖的气氛实在是让人难以忘怀。 在CMU和我的‘战友’一起拼命地努力学习,是我最真切的就读体验。

- CMU的MHCI专业有怎样的课程特色与培养模式
CMU的MHCI(Master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是一个课业高强度并且具有就业导向性的一年硕士项目。它一共由三个学期组成,第一二个学期主要学习一系列HCI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必修课(交互、设计、用户研究、前端编程等),第二三个学期中会完成一个长达八个月的毕业设计。这三个学期之中还有有多种多样的选修课可以参加,比如机器学习,硬件交互,游戏设计等等。同时在这一年中更是有很多帮助学生们找工作的校友分享会,mock interview,career fair等等,可以说是学习实践两不耽误。

在CMU,你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各种专业性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实践设计中与像 NASA, bloomberg 等真实客户来沟通合作,全方面多层次地立体式培养,是对HCI专业非常准确的概括了。 - 在CMU,尤其是读MHCI的就业前景如何
尽管目前交互专业人才济济,竞争非常激烈,但CMU依旧占有足够的优势。在CMU,每个月都会有像Microsoft , Facebook等大公司特地来招聘。HCI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并不局限,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在毕业后并没有从事和HCI直接相关的职业,而是像VR、AR设计之类五花八门的领域,这也是CMU的一大培养特色——T型人才:在自己喜欢的大领域内做研究,并在某一方向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总而言之,在学校的时候你可以抓住像career fair这类认识大公司、重要客户的机会,就算毕业了也能因为简历上CMU的存在而获得录取优势,还有丰富的校友资源也是顺利拿到工作offer的一大法宝。一句话,来CMU,真的不亏!


HCI究竟在学什么What is HCI

- 为什么会想到读HCI?
其实我本科并不是学交互的,而是读的建筑学,所以也算是跨专业申请了。大概是在大三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擅长学建筑,而且未来也不想从事相关行业,但我当时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学什么,所以就开始积极地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后来第一次接触到了交互设计,也是在学校的一个设计工作室里。从那之后,我开始对交互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大量搜索相关的资料,来进一步加深了解。但如果说最终确定要学交互,特别是HCI这种偏人机交互方向的,是因为参加了一只梨的工作坊,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那之后开始有了眉目,有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 上下滑动查看 ∨

智能雨伞





后来的跨专业申请阶段,我大概花了三四个月去认真准备作品集,也对每个申请院校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在文书中做出重点展示——这也是跨专业申请成功的法宝之一。我将作品集的内容做到了趋于全面,那么在文书撰写中,我可以就作品集中的某一个项目进行特别呈现,比如有学校会看重学生对于“以人为中心而设计”的理解,那么我就会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有针对性地包装自己,让他们认为我是一个非常符合要求的申请者。简单来说就是对症下药,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 CMU的MHCI专业适合怎样的申请者
1. CMU的MHCI是比较注重就业的,它的学制很短,而且会给出一个长达八个月的capstone project,期间也会有很多接触业界公司、重要客户的合作机会,这就对学生的软实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是对学术研究不太感兴趣,倾向于毕业就找工作的申请者,这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 CMU的MHCI专业是以用户体验设计为重的,主要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并不太注重偏工业设计的硬件交互,所以会更适合有UX设计背景或对此感兴趣,未来想要成为产品设计师、用户研究员之类的申请者。
3. CMU的MHCI专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非常高,我身边的同学几乎全都口才一流,特别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所以如果你想在CMU读HCI专业,一定一定要练好自己的口语,这不仅仅是为了能在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如果未来要以用户体验设计为就业方向,不能和用户进行良好沟通的设计师就很难有新的职业发展空间。

专业详情

链接指路 学校官网: http://www.cmu.edu/ MHCI官网 http://www.hcii.cmu.edu/
- 跨专业申请MHCI专业,你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跨专业申请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你没有别人那么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作品集,所以这也成为你必须克服的。我当初确定要读交互的硕士后,就开始不断找机会给自己‘充电’,去弥补之前落下的专业知识。这里要给大家特别推荐一个网课平台——Cousera,它的专业分类十分齐全,而且每节课逻辑清楚,质量很高,课后也会有作业任务,帮助你巩固知识。我当时就是靠Cousera恶补了好多课,也对我后续申请HCI起到了很大的用处。

至于作品集方面,我比较建议跨专业的同学提早准备,最好是多做几个项目,各方面都涉及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你的设计能力,也大大增加了你申请通过的几率(说不定你的哪个项目就得到了别人的赏识)。总之,认真打好基础,精心准备作品集,二者一定是缺一不可的。 - 学习HCI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其实是在生活中非常感性的一个人,在学习HCI的过程中,我学会从设计中探索人机交互的关系,学会利用数据模型来将设计变得更智能化,更有未来感。可以说,因为学了HCI,我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也更有逻辑,随带着设计作品也增添了井井有条的秩序感。

带你走进神奇的CMU 拿我曾经的一个设计作品举例,这个项目是受CMU招生部之托,为CMU入校新生设计了一个信息平台。一个CMU学新生在被录取后直到初入校园会经历什么?这一直是招生部管理人员看不到的盲点。我们设计小组经过调研并结合自身经历,发现新生在这期间有大量入学手续需要办理,并需要和 CMU很多部门打交道,晚交材料都会有麻烦的后果,又需要忙碌的准备搬家,很多时候忙得一团乱,毫无头绪可言。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信息平台,集中展示入学需要的信息,同时帮助追踪各部门手续办理的进度。新生可以借助此平台一目了然地知道To Do list 每一步的详细内容以及注册时的注意事项等等新生必知内容,按部就班地一项项完成,效率会明显提高很多。CMU的招生办十分喜欢这个设计,并在新版网站上加以参考应用!

- 可以分享一个你最满意的作品吗?
我最满意的一个作品就是当初花了七八个月完成的毕业设计。我们当时的客户是一家为患有创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提供康复program的非营利组织,客户是以一套叫做PTG的创后应激障碍康复理论为核心,帮学员们(指参加了program的退伍军人)组队并接受2周线下和18个月在线上学习康复理论课程。我们当初之所以会对这个毕业课题感兴趣,也是因为它本身的公益性和背后的社会价值。
“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的存在也不是为了单纯地炫技。事实上,设计是方式,而不是目的。”

之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采访调研确认了设计方向:面对漫长的康复过程,如何保证学员们坚持学习理论课程运用于实践,并和距离自己很远的队友们相互扶持?在这个主题的引导下,我们结合用户调研结论和多次设计原型的测试数据,对web app的两个主要 feature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一系列服务设计的提案。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一个产品的使用时长是决定产品成功的关键,但这个作品之所以最后获得成功,我认为是它使得用户可以自信的回归生活,有健康的关系网,稳定的社会状态,再也不需要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很多选择都源于此:尽量减少科技的存在感,增加线下面对面的接触点等等。作为一名合格的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至上,才是王道。


交互设计申请How to apply
- CMU除了MHCI,还有哪些与交互相关的专业?
CMU作为交互设计的王牌院校,除了炙手可热的HCI专业,CMU的艺术学院、工程学院以及计算机学院都有交互的相关专业,包含服务、工业、用户体验、人机等多项领域可以来选择,不过总结来说还是一句:无论学什么专业,分析自己的优势特长一定是第一位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CMU学位设置展示图

相关项目推荐
1.交互设计 (MDes) 「 Master of Design in Design for Interactions」这是个长达两年的项目,主要欢迎具有设计背景的申请者,这个专业在二十年前主要关注于电脑软件和网站的界面设计。但随着硬件与软件,设备与用户的边界越来越模糊,CMU就将“交互设计专业”和“传播策划与信息设计专业”合二为一,设立为设计硕士学位(MDes)。这个专业非常注重research(调研)的设计,对于实践能力强的申请者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特别说明:国内江南大学交互设计系的系主任,把交互设计带到中国的辛向阳就是这里毕业的!)链接传送:MDes官网:http://design.cmu.edu/content/master-design
2.教育技术与应用学习科学「 Mast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pplied Learning Science」是和HCI师出同门的,都是12个月的课程设置,二者的区别是开展这个研究生项目的教授们是learning science方向的,尤其专注于在线教育,学习的课程也十分类似。正如其名,这个项目会涵盖一些learning science方面的必修课,但也会享有HCI的资源,大多数必修课还是和HCI/UX相关的。对于想成为UX Designer的申请者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链接传送:METALS官网:http://www.hcii.cmu.edu/masters-educational-technology-and-applied-learning-science-program-overview

- 需要具备什么潜质才适合学人机交互方向?
其实最重要的是看个人兴趣,这个非常重要。学人机交互的前提是,你要有学习的热情,你享受学习它的过程。如果你真的对人机交互方向感兴趣,未来又想从事相关工作,那么你就要顺着这个方向,去认真研究与学习,探索未来的智能化、可视化发展。当然,拥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 美国还有哪些类似的院校值得推荐?
美国涉及交互设计领域的院校其实有很多,艺术类和综合类都各有千秋。比如我当初申请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等,都有着非常优秀的师生资源。我比较建议申请者先去研究院系官网贴出的专业Structure,对它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结合自身擅长的领域去做选择,这样成功率会更高。

点击了解更多美国交互设计院校信息
子璇的Tips :
关于交互设计申请,我想和大家推荐一些必读书单和对我帮助很大的书。毕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更长远地发展。
- Universal Methods of Design - The Information Dashboard Design -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eb and Beyond - Microinteractions: Designing with Details - The User Experience Team of One: A Research and Design Survival Guide- Designing Connected Products: UX for the Consumer Internet of Things

结缘一只梨Zi Xuan & One Pear
- 对梨的初印象是什么?
第一次认识一只梨,就是参加它的交互设计工作坊的时候。我觉得一只梨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因为在工作坊中对项目的具体研究和设计以及专业导师的指点与帮助,我才更清楚地认识到更适合自己学习的领域,才确定了未来的方向。一只梨不仅为喜欢设计的人创造了一个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挖掘了设计的价值所在。



子璇在一只梨工作坊

据梨所知,子璇所在的这一届工作坊硕果累累:共有3个CMU、2个Delft以及其他顶尖院校的录取offer。一只梨的交互设计工作坊一直致力于为怀揣设计梦的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点击了解更多关于梨子的工作坊信息)
- 成为梨导师后有哪些规划?
我目前的职业是一名Product Designer,主要负责数据相关的产品设计和用户调研,作为一名新晋的梨导师,我也会充分发挥我的职业优势,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用户和产品设计,尽我所能地给他们一些实用性经验,帮助他们在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最后想对梨说些什么?
感谢当初与一只梨的相遇,更感恩、珍惜现在梨导师这个身份,饮水思源,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一起进步,一起为设计做出自己的贡献。

*按设计领域以及姓名首字母排序

职业规划

服务

服务

服务

服务

策略

策略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鞋靴

鞋靴

鞋靴

服装

思辨

思辨

汽车

汽车

新媒体

新媒体

食物 | End |
撰稿 | shiny
图片 |子璇
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设计师本人和所服务企业所有,未经允许转载挪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9 | 我们在设计界的前瞻创新实践
一只梨的优势&态度 【定位】只针对全球Top院校和企业,致力于UX、交互、服务、产品创新、人工智能等前瞻领域。【高度】庞大的资深导师团,拥有全球顶尖院校背景,及多年工作经验。【收费】教育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保值的投资,但大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我们杜绝乱收费,甚至发起过众筹资助学员。 【理念】我们是设计师蜕变平台,秉持亦师亦友的培养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梦想。除了面试指导、作品集规划,还提供后续的职业规划,这也是为何梨学员都把一只梨当成家,愿意常来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