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
历时一个月终于读完《罪与罚》。35mm的厚度,全书567页,让人有些生畏。文中人名字长,大篇幅的人物对白,爬山虎一样四处蔓延的心理描写,以及着实缓慢的故事发展,枯燥的学术文字都一度让人乏味产生搁置放弃的念头。断断续续看到书的一半,终于在惊呼之中渐入佳境。惊叹作者对人性剖析之深刻,犹如一位雕刻家把世情百态刀刀刻入书中,小说人物跃然纸上。让隐藏在每个人心底最黑暗,邪恶的恶魔无处遁形,那些我们甚至自己都不会承认的恶念也被拖出来公之于众。 主人公科夫是一位年轻,穷困的大学生。原文这样描述:他性格阴沉,目空一切,神经过敏,多疑,却又慷慨大度,心地善良,一个矛盾的人格。他认为人分为两种,平凡人和不平凡人。平凡的人必须听话没有犯法的权利;不平凡的人却有权犯各种各样的罪,有权任意违法,比如拿破仑。他自认为自己是不平凡一类,于是谋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太“这只对社会无益的虱子”。然而黑暗恶魔的释放并未让他感到欣悦,相反他开始生病,胡言乱语。善与恶之间模糊的界限使这位桀骜不驯的主人公不断自我折磨,自我惩罚。直到戴着十字架被迫沦为妓女的索尼娅出现。在信仰和爱情中科夫得到救赎。到此,压抑,沉重的令人窒息的全篇终于松了口气。 即便是经典,也会有些许瑕疵。文中有荒诞的地方,不合逻辑,生硬的拼凑。但作者用对人物心理描写的高超能力,神经质的紧张气氛完全抹平了这些粗糙生硬。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种文学,经典之意义在于它永远都有再次打开的必要。而作者描写的罪与罚也蕴含着浓厚德宗教意识。然而宗教仅为信仰,信仰却不单单是宗教。那些自相矛盾,自命不凡,盲目空洞之人所缺失的不就是信仰?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