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世界
最近迷上了诗歌,论语、诗经、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书是买齐了,上周开始慢慢品唐诗了。
读唐诗,是件开心的事情,细细斟酌字字句句,仿佛初中读故事书那般喜爱的感觉。每一首诗是一个故事,每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跟着诗句里的意境、发挥自己无限想象,诗中情景总能在眼前浮现,《望月》里,‘胸荡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未去过泰山,但站在泰山顶上看着漂浮的行云尽在咫尺,飞鸟在眼前徘徊飞旋,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泰山的巍峨高耸;而从李白的《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李白那晚的整个过程,潇洒、飘逸,与月影对酒,月下尽情歌唱、舞蹈,而从李白另一首《春思》里,‘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又描绘了女子思念行军中的丈夫的细腻情感,情绪饱满、贴切,写物寄情,我也喜欢《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里‘翠竹入幽径,绿萝拂行衣’里的农家田园的生活,像这样优美的村落环境,现在乡下也难得一见了,借着诗歌在脑中创造一个自己理想的田园生活的样子过过瘾也是极好的;而在《赠卫八处士》的重逢旧友的情景中,杜甫将与自己二十年不见的好友再次相见的情景及心理凝聚成短短的几行诗,原来古代重逢旧友与如今是一样的,都是刚重逢时,感叹时光飞逝,再聊彼此共同熟识之人的情况,另外一个熟悉的情景就是主人一定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离别时感慨'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虽然时隔千年,人类的情感确实不变的。
其实发现诗歌的优美,源于这一次清明节回家。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家乡的春天,今年特别强烈的想要回家,果然,回家是件美好的事,尤其是在四月份的春天回家,这个时节恰逢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野味收获的季节,香椿、松树菌、野藠头、春笋、蕨菜、春茶、野芹菜等各种野菜都长出来了,在城市待太久,时常想念家乡的这些味道,所以这一次回家,自己亲自亲自上山下田,再通过爸爸的厨艺将这些菜呈现在饭桌上,这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也是在这个当下,我家房子旁边的田野里荷叶已小露尖尖角,'小荷才露尖尖角,更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完美的描绘了我看到的这个场景的诗情画意;我另外一个最爱的情景,青蛙也在冬眠中醒来了,晚上睡觉时伴着悦耳的青蛙声入眠真是件及其美好的事情,本人文采不够,但我却可以用古人的优美诗词来恰如其分的描绘我所热爱的场景,这难道不是诗词带给我们的美好吗?
遥想当年读书时,背诵唐诗宋词不说是件痛苦的事情,但学习诗词基本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学了18年语文,没有那一刻学习诗词的心境如同这般轻松自在和享受,这大概是东方教育思想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吧。除了语文,还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等各科学科,方到用时才发现全忘光,工作和生活中其实无时无刻都需要运用各科学科解决的问题,例如需要统计学分析数据、需要地理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来了解客户,需要政治中的哲学来思辨分析问题,需要物理学来解决电子里的各类复杂问题,当然也需要微积分、概率论来分析呀,然鹅,这些知识已经全部还给老师了,如果当年我是以学以致用的目的来学习知识,那今天的我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了吧。但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即使把学过的知识全部忘完了,我也要坚持学习,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带给我力量,就像今天樊登读书里讲犹太人之所以聪明,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财富是可以被掠夺的,只有知识才是自己的,所以要不断学习。
诗词,带给入到另一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