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记
爬山记 假期结束,仿佛只是一瞬间,并没有感觉到漫长,而回忆中,记忆犹新的是几次登山的事。 01 越王古道 疫情来袭,难得的假期,我和老婆终于有空闲的日子了,决定要做点事情,徒步、爬山也就提上了日程,大家都在家休息,老婆又约了闺蜜,第一站说是去寻找越王古道,只是听人说,没有去过,在牌头坑西方向。疫情刚有所松动,开车去了一个叫勾嵊山的地方,传说是越王练剑的场所。那边离齐村很近,晓居竹海也在那个地方,我平时骑摩托车常走的路线。 进山后就看见一个小水库,水很清澈,周围都是竹林,这个水库十多年前我曾来游过泳,同时也想起了往事。然后就沿着路径前行,沿着山中的溪水而上,有原始的山路,身边都是竹林,竹林东倒西歪的,没有人搭理。大概走了两公里,路越来越难走,是一条野路,还不见尽头,很多竹子倒在了路上,这应该不是要找寻的古道,决定返回。 又回到水库,向另一个方向前行,途中见一寺庙,同行人拜了菩萨。在山下遇见山里的大哥,见众美女打招呼问路,主动把自己挖的冬笋相送,朴实善良的山里人呢。另外一条路很平坦,一直向山里延伸,两边都是大山,山上全是竹子,感觉不错的。路边有野花开放,一树树的花,路边也有黄色的小花,春的气息已经很浓郁了。 大概又走了一两公里的路,路还在延伸,人说可以到义乌,傍晚的阳光快落山了,大家决定返回。回到水库大坝上,看阳光下的小山村很静谧,和天空一样纯净,像油画一样,很美。 没有穷尽大山的路,带着遗憾离开了,或许这也是下一次来的诱因。 上周我骑摩托车从义乌那里的山路上来,回到诸暨,也经过晓居,这条路我是在地图上看到的,觉得可行,果然不虚此行。义乌那边的山路像F1赛道一样,路中间有红黄蓝三条线,很高大上。在盘山路的最高处,对面就是东白山,山上的大风车清晰可见,意外之喜。一路上除了映山红外,刚出土的毛笋也很可爱。 02 秦皇古道 第二次是去马剑,听说马剑有古道,同行人就有老家是马剑的,家就在戴氏宗祠边上。还在疫情中,有熟人带路方便些。到了马剑就在戴氏宗祠那里上山,经村人带路,上了一座山,说远处的山峰上都有红旗,爬到三旗就可以了,这一段路距离不长,对面的山里古道距离更长些。 这是新开辟的山路,很原始,没有台阶,有的地方坡度很陡,刚爬了一段距离就气喘呼呼了,然后休息,补充能量,大家都带着吃的,互相分享一下。多是老婆以前工作过的同事,爬到一个山峰看见了红旗,然后又看见另一座山峰上的红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爬完了,有点不过瘾。大家又说去走秦皇古道,这像是为开发旅游虚构的传说,据说是秦始皇走过的路,所以叫秦皇古道,又没有人去考证,以此为依托,配套的设施都在建了,比如秦皇跑马场,星级酒店等。 我是第一次走秦皇古道,多是平路,穿过村子,有一些古建筑还很不错,然后沿着一条河走下去,向镇外去,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水流很急,有的地方很平缓,这和河的宽度有关。经过的时候我想起了人生也是这样的,有的时候很急,充满理想和热情,有时又很淡泊,平平常常就好。用河流比喻人生还是很恰当的。 古道向山上伸延,顺便爬了一座小山,山的那边是一个村庄,沿着山下的路回走,就又回到了马剑镇上。路过村庄有很多好看的别墅,只花城里商品房不到一半的价格就可以了,山清水秀的,环境又好,真的比城里住着舒服多了。 马剑特产是馒头,还有豆腐包,大家一起买了很多带回去,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马剑之行。 后来,我又去了一次马剑,是爬那边的三界尖,后说。 03 东白山 第三次就是爬诸暨的最高峰——东白山了。因为疫情防控,东白山还不放行,好在老婆嫂子娘家就是山下廖宅村的,嫂子带着一起去的,还有嫂子的弟弟一起去爬了东白山。 整个过程只见十多个人,东白山我以前爬过两次,也骑摩托车从东阳那边上过几次,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年暑假半夜起来骑摩托车上东白山看云海,东阳那边绕路太远,那次还真的看见了云海和日出,但也冻得够呛。 三月的春天,笋还没有拔出,但山上的野花烂漫,一树一树的,白色和粉色为主,也有一树树黄色的,有的山坡上都是,远望去很美,像漂浮在山间的云。由于雨水充分,山间的溪水喧哗着,声音一直在身边,偶尔会看见远处挂在山上的瀑布,给路途多了欣喜。 山上有茶园,据说价格在千元以上。几年前我早晨爬的东白山,到茶园位置就能看见云海了,我当时新奇的大叫了起来,但置身在茶园中采茶人却熟视无睹,每个人专注的事情不一样,心境也大不相同;还有一种可能是采茶人天天看,对云海已经厌倦了,而我是难得的一次。美多是瞬间的感受。 走过了几个亭子后,就到了茶厂,地图上显示为龙门顶,那里有山庄,既经营茶厂,也提供餐饮服务,院子里有两条大狗,没有栓绳子,对着人大叫,很吓人。龙门顶海拔800多米,天有点阴,风也大,有点冷的。逗留了一会继续前行,我记得要穿过一片松树林,都是台阶铺成的路。 走了很久也没有见过山顶的大风车,我记得路程不远,但实际要远得多。松树林大约有一公里长,最好的感觉是走着走着,天忽然放晴了,太阳出来了,就在那一瞬间,照亮了松树林,能看见光线在树林的样子,眼前一下子明亮起来了,心情也豁然开朗。这种邂逅来不及设定,赶上就很美好。疏影横斜的意境就是这样的。 走出了松树林就看到了山顶的大风车,天空在阳光的映衬下也特别的蓝,一切都那么美好,心旷神怡的。到最高峰还有一段路,但已清晰可见了,只是路途要曲折一些。山上的树还在冬季,枝条都是光秃秃的,海拔高呈现出落后季节的特点。一步步地上升,突然就看见东白湖了,远方一片水洼,这是我在东白山上第一次看见东白湖,年前骑摩托车上车层看见过石壁水库,这都是旅途中让人难以忘记的印象。 山顶的大风车有力地转动着,走过下面是一种震撼。但更多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远处所有的山都在脚下,更远处是重叠起伏悠远的山峰。爬山的意义就在于此,登高望远,心向往之。山上的人不少,多是从东阳那边开车上来的,还有人露营的,带着小型煤气灶,围在一起做饭,味道不一定最好,但体验肯定不同。我朋友圈里有人就喜欢露营,经常带着老酒上东白山,晚上就着星光和篝火喝酒聊天,有一批人有着相同的爱好,就那东白山搞了个基地。这或许就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浪漫情怀。 在太白峰下留了影,然后下山。旅行是忌讳走回路的,尝试着走另一条路未果,又回到龙门顶山庄,经老板指点从另一边回去,是一条野路,一块石阶都没有,走起来也很舒服,同样有看到了更多的野花,绕到山的另一边,然后围绕山之字形的路下山,一直走一直走,走到脚疼,走到不想再走,终于下山了。总共走了13公里山路,至此,诸暨无山。 回到嫂子娘家黄昏将至,吃了一碗外婆烧的西红柿鸡蛋藤羮,带着疲惫心满意足地回城了。 04 三界尖 如果说爬东白山是一次壮举,那么第二天去爬三界尖就是一次自虐的过程,但虐完后同样觉得十分满足。 爬三界尖只是因为那天天气特别好,我想站在山顶上看风景肯定特别棒,东白山刚去过,少了新鲜感,而三界尖是完全的陌生,只是刚听说过,上次去马剑他们说三界尖是诸暨的第二高峰,海拔也超过了千米。为此我还在网上搜了信息,也看见网友的游记,决定找机会爬一次。但很多人不愿意去三界尖,说路太差,都是石头路,而且风景也单调。 我是一个人去的三界尖,酝酿了一个上午的情绪,按捺不住了就骑着摩托车奔马剑了,不知道路就导航,导到一个脚龙门脚的村子就可以了。三界尖,顾名思义就是三个地方的交界处,诸暨、桐庐、富阳三地的交汇处。 因为疫情,不知道是否开放,我带齐了证件,还是想去试一次。从马剑到桐庐方向是我经常走的,朝龙门村向山里拐,一条绕山而行的水泥路,风景很美,山上到处都是野花,我没有想到三月的春天是如此美好。到了龙门脚村口被两个大爷拦住了,问我哪里人,我主动出示了身份证,还有健康码,两个大爷犹豫了一下,放行了,说把车停在前面就可以直接上山了,还说我的时间怕是不够了,要四五个小时。我谢了大爷就向前骑行,到了一个空场地上,已经停了很多车,应该是爬山的。 阳光好得很,天空是湛蓝的,心情也天空一样好。带着雀跃的心情就上山了。三界尖果然和传说中的一样,一开始两公里都是沿着溪流走,全是石头,大大小小的,岸边的桃树已经开花,粉红色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是谢记忆中的美好往事,而眼前的风景很是迷人,山上很多花,像纯净的云。沿着路一直走一直走就可以了,途中见到岔路口,但有路牌指示,不时遇到几个人下山,山上的路一直都是上坡,一直都很累,特别是我昨天刚爬过东白山,梁旭两天爬两座海拔千米的山峰还是很有挑战的。 怎么也到不了山顶,我仿佛有点焦虑,然后遇到下山的人就问,爬一半了吗?回到说差不多,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了。我有点绝望,但决心要做的事是不可能放弃的,况且天空这么蓝,我还想到山顶看风景呢。稍作休息,继续爬行,很多的之字形路,能听到山上有人在呼喊了,我想这可能是在山顶的人,感觉没有多远了。 一个坡又一个坡,沿着山势起伏的路,两边都是一人多高的灌木,我感觉远处那个最高的山头应该就是顶峰了。沿着山脊前行,两边视野开阔,能看见更远处的山峰和山下的村庄和田地,受风景的刺激,走路又呈现亢奋的状态了。 我终于到了三界尖顶峰了,有一块石碑上写着“诸暨第二高峰三界尖”,我到时有三个男人在上面,很快他们就下山了,我一个人在三界尖顶,看着远处的群峰,有一次豪迈起来,这是经过艰辛努力后获得的审美体检,是免费的高级享受,是流了很多汗水换来的,大自然真的是平等的,在这里,没有尊卑穷富之分,只要你努力攀登,就能领会这眼前无限的风景。这种经历多一次,人生也就有了丰富的色彩。几年前我在黄山的天都峰,傍晚的时间,山顶上就我一个人,一个人独享天都峰的大美风景,看云海和落日,看瀑布云的流动展现的奇幻色彩,至今都令我感动不已。 三界尖顶上还有一个木质的路牌,上面是旅游线路图,据说是马剑百公里山路行,全是越野路径,原始的山路。我被风景刺激得亢奋,又加上自己不走回头路的执念,决定去走一个圈,不按原路返回,这就意味着我要绕道桐庐富阳,然后再回诸暨,我还作了比较,要多走几公里,最后还能回到龙门脚,这真是一个完美的路线。 于是我下山去了另一边,那边的路一看就少有人走,又窄又险,身边都是一人多高的竹子,很多时候枝叶是盖住路径的,还有点潮湿。冲到200米我就后悔了,因为都是速降的路,坡度很陡,想返回还要再爬上山,我还是想冒险一次,继续下滑,途中坐在地上,手触地的时候手心被竹子扎破了,疼得只叫,没有带登山杖也吃了苦头,找个树枝支撑着,还好,下去后路一下子就开阔起来,又是在山脊上行走,两边都是树木,很平坦的路有一公里多,走起来爽得不得了,之后又是下山,遇见山里人在整理路,就是把原始山里的土松动一下,走起来还很舒服。沿途有越野人士做的标记,下山又上山,都是很陡的路,有一处下坡我又绝望了,一点点的挪下去的,又下到一个岔路口,有两条路,一条是翻过一座山去龙门脚,一条是直接下山去龙门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实在不敢折腾了。 但这条路也难走得很,很陡峭的路,之字形的山路一直走一直下滑,山里很安静,阳光也被山挡住了,多了清幽,对面山上有很多花,天空一直都很蓝,犹豫劳累,已无心看风景,之希望快点下山吧。终于到了上下经过的一个亭子,心才算踏实下来。又走一段石头路,总算下山了。途径一个水潭,水很清澈,能清晰地看见水滴的枯树枝,像九寨沟的水那样。山里无人,我有想游泳的冲动,真的下去游了十几米,太恐惧了,一点也没有体会到美好,胆战心惊地上来了。 走到村子的时候,又看到了阳光,仿佛重生了一样。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开心地回去了。到马剑的时候天就黑了,我停下来买了三个豆腐包,两个萝卜饼,把消耗的能量全都补回来了。又结束了一次壮举。 05 环布谷湖 也是三月,在油菜花开的正好的时候,我又和老婆去了安华水库,现在又叫布谷湖,边上还有个布古村,村里有一家民宿,两年前我和同事去吃过饭。 早就听人说安华水库一圈打通了,有游步道,可以跑步的,正好有10公里,我听了蠢蠢欲动起来,很想找机会去跑一圈。 借着看油菜花的机会,我决定先去走一圈,探探路,到了才知道,游步道只是油菜花那边的一段,再走下去是砂石路,刚下过雨,上面还有点泥泞,大约有两公里的距离,勉强能走,就这样走到很远的地方有一条路把水库分成两段,到对岸环湖就走了一半,接下来有两条路,一条是柏油路,隔开湖的,另一条是邻水的,但是原始的山路。我们走的是邻水的,只是开出一个路径,估计以后会重新,很多就是推土机赶出一条路来,树都倒在一旁。 安华水库的水质一般,岸边的风景也一般,但经过一个水厂,到了汤江岩景区后,风景就好起来了。很多油菜花盛开,岸边很多树,刚长处新叶,太阳也在这时落山,透过枝条看落日在湖面上,也是很生动的画面,也是无意遇见的,旅途中最好的风景就是这样不经意的遇见,那种美好是能铭刻在心中的。 水库大坝还是很壮观的,我记得以前附近山坡上有一片桔园,一次和同事去那里吃饭,饭后去摘桔子,我喝多了,就躺在桔园里睡着了,同事回到城里才发现我不见了,后来又回见接我,我还在熟睡中。那两年每次和同事吃饭,都被笑谈。十多年前我也因喝多酒出车祸了,被警察送到人民医院,醒来就是第二天早晨了,多是皮外伤,不幸中的万幸,那时还没有酒驾,如果是现在,肯定要吃几天牢饭的。 环安华水库徒步后,我又带老婆沿着一条河走了很远,郊外王家井方向。还沿着市内的浦阳江边走了半天,几乎走遍。我开学上班了,老婆还在休息,但已没有时间走路了。 06 三次老鹰山 假期还爬了几次老鹰山,都感觉很好。 第一次是陪老婆,她没有去过一旗,以为到电视塔就叫爬老鹰山了。没有去过一旗就不叫爬老鹰山,因为一旗是最好的观景平台,整个老鹰山脉和整个城区一览无余,而且山路不算险,几乎是沿着山脊的开阔而行。那次爬到一旗就下山了,没有返回,出口在滴水岩禅寺那边,然后走了很长的山路过一个村子到了市南路,又步行回去的,走了很多路。回的时候天都黑了,正好和老鹰山平行,看山顶平缓的山势,想到刚经过那里,也觉得很有收货的。 第二次是带我儿子去的,他几年没有爬过老鹰山了,人胖又不喜欢运动。这次愿意去爬山了。刚上山几十米,就叫了起来,说自己以后再也不爬山了,在爬山就是狗。然后不停地抱怨,到了半山亭休息了半天,然后继续山上,直到看到电视塔才好一些,然后到了山顶,气喘吁吁地坐在石凳上。 我诱惑他说:“一旗就在前面,都是平路,而且都是原始的山路,走起来很有意思的。”他好像歇过来了,有想试试的冲动。我又说“如果你爬到一旗,我有物质奖励的,至少100块。”他说:“爬到二旗会给200吗?”我给了肯定的回答。他立马就说:“走,别影响我挣钱。” 去一旗的路的确不错,多是平坦的沙土路,只是距离有点长,途中也遇见有小朋友,儿子也表现出了不甘落后的势头,他没有再抱怨,中间歇了两次,就上到了一旗。他说一旗的风景不错。我指着对面的山头上的红旗说:“那就是二旗,去二旗的路上有绳子可以攀援的。想去吗?”他又一次坚定地出发了,途中遇见有人拔笋,儿子也拔了一个。有一段很陡的路上有绳子供人使用。儿子说:“太短了,不够刺激。”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到了二旗,二旗风景一般,就是距离远了一些。 傍晚的阳光照在山上,儿子没有再爬三旗的意思,没有返回,二旗有下山的路。路很陡,全程都有绳子作为抓手,儿子开始不敢,后来就驾轻就熟了,并体验到了快乐,边下山边大声叫到:“太好玩了,下次我还要来。”再也不说累了。这次又是从滴水岩下的山,走盘山路的时候,遇到好心人让搭车,到了市南路坐公交回来的。 第三次是和老婆儿子一起去的,还有娘舅家度初一的女儿,这次是去的一旗,儿子因为有过经历,狂妄得不得了,说自己去过二旗,一旗小意思。果然上山过程没有抱怨过。外甥女是第一次爬一旗,说一旗的风景真好。这次没有从滴水岩下山,而是返程走回路。距离比上次长了,下山的过程儿子又开始抱怨了,说脚疼腿疼的,最后是艰难地下了山。两次爬山的经历,他好像也懂了一些道理,我也趁机给他灌输了一些大道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去体验最好。 我去年用半天的时间爬过老鹰山的四旗,其中上四旗有一段路是陡立的岩石,要靠着绳子攀援才能上去,很惊险刺激。老鹰山系到大唐那里的省道结束,过省道,另一边是斗岩山系的开始,绵延几公里,我想有一天去走一趟。 现在回忆假期,并没有感觉时间的漫长,但有了这些徒步、爬山的记忆,也算是觉得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