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钟书与他的《围城》等著作(一)》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4、19
一个″艺文大家″钱钟书,却以一本小说《围城》闻名于世,这可不是他当初想像得到的。钱钟书有三本巨著《管锥篇》、《谈艺录》和《宋诗选注》,都是享誉于艺文界的。而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也被评价很高。这本长篇小说《围城》,却和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同称为近代四大名著小说,钱钟书的文名也因这本小说,闻名遐迩。
钱钟书,他和陈寅恪、季羡林等位一样,都是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家″。他是无锡人,他一出生就由他伯父抚养长大。他取名钟书,是因他在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才叫″钟书″。十一岁时,考入东林小学(四年制的高等小学)。小学毕业,因为他英文好,到苏州上美国教会办的桃坞中学。这一年,他父亲钱基博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1927年,桃坞中学停办,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无锡辅仁中学。二十岁时考上清华大学。数学只考得十五分,但其他科目考得很好。钱钟书在清华,他的中英文造诣都很深,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他上课时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是考试时总是第一。1933年,钱钟书清华大学毕业,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了两年英语。1935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1937年得到副博士学位,然后到法国,入巴黎大学进修。1938年,清华大学聘他为教授。钱钟书回国,在香港上岸,转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那一年,他父亲钱基博原是浙江大学教授,应老友廖茂如的邀请,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围城》的背景,就是这一段过程)钱钟书应他父亲的召唤,也到国立师范去当英文系主任。1941年暑假,他由广西到海防搭海轮到上诲沦陷区。 《围城》这部小说,就是1944年在上海沦陷区动笔的,1946年完成。写完《围城》,他又动笔写《谈艺彔》。因为他学贯中外古今,他不但懂得西方文艺,也懂得中国的诗文,所以驾轻就熟地,完成了《谈艺录》。《围城》1947年在上诲初版。(关于《围城》的写作过程及判读,请看另文 《 《围城》这部小说的看点在哪里?》,有详细介绍)。1948年再版时,《谈艺录》就在同年6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他在原《小引》里说:″余雅喜谈艺,与并世才彦之有同好者,稍得上下其议论。、、即以诗话为外篇,与诗文专篇之表里经纬也可。″这本《谈艺录》问世后,钱钟书的文名大振。但他对这本″诗话为表,诗文为里″的《谈艺彔》并不满意。后来在1985年重版时,他在《引言》里,是这样说的:″自维少日轻心,浅尝易足,臆見矜高,即亿而偶中,终言之成理而末澈,持之有效而未周,词气通说,亦非小眚。、、故余后来论文有作,未尝稍及此书″。
《谈艺录》上,钱钟书批评黄公度的《人境庐诗》:″奇才大句,自为作手,五古议伦纵横近随园(袁枚)、瓯北(赵翼),歌行铺比翻腾处似舒鈇云,七绝则龚定庵取迳实不能高,语工而格卑,怆气尚存,每成俗绝。大胆为文处,亦无以过其乡宋芷湾,而于西人风雅之妙,心性之微,实少解会,故其诗有新事物而无新理致″。钱钟书批评袁枚的《随园诗话》并非一笔抹煞,却挖了《随园》的许多痛脚疮疤。钱钟书论黄山谷诗失当,却是一针见血的论断。
钱钟书最早出版的书,不是《围城》和《谈艺彔》,而是他创作的《上海的梦》、《猫》、《灵感》和《纪念》等四个短篇小说的结集《人-兽-鬼》一书,由上海开明书店于1946年出版。比《围城》的出版早一年,同样是在上海沦陷区创作的。这本书就成为钱钟书文学生涯中唯一一本短篇小说集。在这些作品里,钱钟书以非凡的机敏睿智和辛辣犀利的笔锋,扫描出抗战时期,上层知识界的人生剖面和众生相,对社会世态作了入木三分的揶揄、调侃和针砭。使这几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讽刺艺术史上的珍品佳作。钱钟书在《人-兽-鬼》的《序》文中,非常幽默地说:″假如谁要顶认自己是这本集子里的人、兽或鬼,这等于说,我的幻想虚构的书中角色,竟会走出书,别具血肉、心灵和生命,变成了他″。
如果说,比《人-兽-鬼》这本短篇小说集更早出版的,应该是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在1939年出版。《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这篇散文就是收在这本集子里。他在《序》里,开头就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如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集子里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这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后来,杨绛又把钱钟书自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之外的论文、随感、序跋、书评和译文等各类文字,定名为《人生边上的边上》,整理编辑后出版。其中有一篇《马克思传》,他在序中说:″这本《马克思传》(EPCaxy:karⅠ Marx)颇有兴味,妙在不是一本拍马的书,写他不通世故,善于得罪朋友,孩子气十足,绝不像我们理想中的大胡子″。他认为是一本″宽题窄作″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