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庆幸读过的书
查看话题 >最理想的中国城市,在「东京梦华录」里 | 国风书单VOL.01
如果人间有理想国,必然是《东京梦华录》里的汴梁。
一切就是盛世的模样,吸引力堪称无与伦比。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市面繁华,商铺稠密,钱财富裕,物品丰足,放到当下也契合我心中最理想的城市形态。

此亦为我把《东京梦华录》列为国风书单第一期的缘由——
这部记录北宋都城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博物志既非名篇,作者也是文笔寻常,更没有高潮迭起的故事,但却引发了我旺盛的好奇心。
自打序章的「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朱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辇耀目,罗绮飘番。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就是华胥国梦游的沉浸式体验,相隔千年的繁花似锦与节物风流,扣我心房。
世人说这书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但完全不能概括它对我的吸引力。 《东京梦华录》的还原式描述,满足我对于一座城市的想象力——繁华、丰富、讲究且有一定自由度。字里行间,皆宜当下的云游之思。

01 琳琅满目的美食
用吃货梦华录,来代称这书一点不为过。作者孟元老对于汴京的吃食太门儿清了。四海果蔬,新奇珍品,看得应接不暇,读的活色生香。 《东京梦华录》里好几章专门讲述吃食的,罗列一个长长的美食名目,抄也抄不过来。
丰富到今时的五星级大饭店,都未必有那么齐全,更让我产生出有谁能在有生之年复原的遐想,必定甩满汉全席十条街不止。

用炙凤烹龙都不足以形容书里300多个品种的菜式,溜、炒、鲊、烧、蒸、煮、卤、炖、腊、煎、糟、腌皆有,烹饪方式可谓臻于化境。 这里有名可查的珍奇小吃,达数千种之多。
外卖和冷饮一样不落,沙糖绿豆浮瓜沉李等,读着读着都能吞口水。


宋人在吃法上喜好鲜爽脆嫩,对卫生条件也挑剔,细节理念与极简美学一脉相承的领先全世界。

京师之人阔绰又审美在线,以纯银铸餐具厚待饮食可见一斑。

《东京梦华录》里的汴梁,活色生香如梦。
生民百万,坐享山珍海味,注碗盘盏;不临海,却有船载来南北鲜食,蛤蜊、海蟹、紫苏鱼未尝断绝;有千万里奔赴而来的胡姬,用葡萄酒招揽宾朋。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花光满路,箫鼓喧空,繁华得不真实,谁还管王权富贵与庙堂江湖,沉醉其中,不醒最好了吧。

02 丰富成熟的商业
即便用当代人眼光去衡量汴梁,也是铺面而来的宜居气息。宋朝是唯一一个不抑商的朝代,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也是北宋年间发明,领先了全世界一大步。
汴京四野如市,遍满园亭,经商不受限制,消费参差多态,文化不计雅俗,娱乐属于黎明百姓,大多数人都能富足安康。宋朝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中国古代无一朝可及。
夜生活之丰富,是汴梁的最迷人之处,是中国史无前例的突破,由此改变城市建制。

在此做个小科普,我国从北魏到唐城市实行坊制,夜间坊门关闭,禁止在街道上通行,人们则住在四周有坊墙的坊内,消费并不自由。
但从宋朝开始,虽然明面上从三更天到五更天有宵禁,但是坊制宵禁具体执行起并不严格,商铺超时现象很频繁。 夜市大大地便利了市民,酒楼热闹的可以通宵,上早班和下夜班的人更能买各种日用。一年四季几乎不停,即便「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汴梁由此成为中国古代首个敞开型的城市,勾栏瓦肆之类消费场所比比皆是。
夜市中的角儿——酒肆,在京师光正店就有72户。最豪华也最具传奇性的白矾楼,建筑之宏大,装饰之华丽,令人叹为观止。
宋徽宗与李师师的风流韵事,白矾楼也是见证者。白矾楼被后世文人化作樊楼意象,山河不再的落寞里,都会被提及,用以慰藉他们心中花香载道、笙管齐天的北宋胜景。

服务足够人性化与体贴,各类从业者的都有了规矩。做下酒菜的厨子有专属名称,斟酒换汤有青巾妇人……最好的时间在汴梁,都是用来浪费的。
什么庙堂江湖,什么王权富贵,都与我无关,有什么不愉快就喝点小酒,戏梦人生吧。

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汴水秋声,相国霜钟,繁台春色,隋堤烟柳,两侧的繁花熙熙攘攘,一眼望不到尽头。
宋人的四时里,只有一派美滋滋,无一丁点的辛酸愁苦。

03 无处不在的仪式感
一期一会的仪式感,溶在国都人民的血脉里。皇亲贵胄,市井百姓,都悉心准备着节气的礼数,繁琐的细节也在《东京梦华录》里变得诗意。
汴京的风物民俗里,有依旧欢度的七夕中秋,也有被遗忘旁置的寒食秋社。北方人过节总是洒脱率性的,每个节日都热热闹闹,身心舒畅,人情和美。


宫廷的生活也带有烟火气,百官入朝,以御酒宴,歌舞百戏,杂技玩耍,奏乐也平缓舒畅,有十二三岁的小孩子献上对联。除夕的宫中更有爆竹轰鸣,众人欢呼,围炉守岁。
京城的喧嚣与温热,融化了纷纷扬扬的雪,把凡间点缀的犹如天堂。

北宋和无与伦比的汴京远去了,但我依旧感谢孟元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拥有过那么美好的时代。
我无比的偏爱《东京梦华录》,没有故事却满足了我所有关于城市的想象力,每每细读,都能感受到作者娓娓道来那个他活过的仙境。
我亦随他徜徉在汴梁一梦里,与宋人露着幸福迷醉的神情,不愿醒。


图文编撰 | 我是夏凉
转载请豆油或公号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