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骑行东三环”──道路状况考察组报告
一、考察时间:2010年5月30日9:00—12:30
二、考察地点:地铁十号线三元桥站至劲松站
三、考察人员:李宁,江小帆,戴海平,马艳飞,陈丹丹,王博怡,田之遥
完成任务了!感谢道路考察组成员:李宁(组长) 、戴海平、江小帆、田之遥、陈丹丹、马艳飞、王博怡
四、考察内容及结果
5月30日,天气凉爽,非常适合骑自行车出行。当天,也正是自然之友低碳出行小组组织的“周日低碳一夏 骑行东三环”考察的日子。按照事前的分工,我们道路考察组负责东三环(三元桥——劲松段)自行车车道现状的考察。由于我们组新人较多,所以在考察过程中,很多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希望大家谅解并能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早上8点,在雍和宫集合,经过简单沟通和分工后,我们就奔赴三元桥准备开始实际考察。九点半左右,到达三元桥。作为三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三元桥不仅是东三环与北三环的交界点,还连接着京顺路和机场高速路,车流量巨大。
途中讨论记录
总体来说,东三环这段路线的骑行感觉一般,不是特别舒适。影响骑行顺畅的主要因素有:公交车站、对自行车道的随意占用以及速度快且逆行的电动车和三轮车。此外,噪音也是影响骑行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对骑行者安全造成最大威胁的是,从东西方向支路驶入东三环辅路的机动车和在无隔离带路段的同方向快速行驶的车辆。同时,该段路线经过CBD核心地区,可观赏到一些北京标志性建筑,如央视新楼。以下是详细的骑行考察经过。
我们一路向南,从三元桥到长虹桥,道路的平整度较好,没有坑洼,没有修补痕迹;自行车道较宽。同时,这一路段的绿荫也比较茂盛,轻风吹过时感觉舒爽。路上的风景也很好,不但主路隔离带上有盛开的蔷薇,在人行道上也有不少绿植。
绿荫和花
过长虹桥后,骑行路况变得很差,自行车道不但宽度变窄,而且被大量占用。短短几十米,就停满了二十多辆汽车。骑行者只能骑行在机动车道上。这么多的汽车占道原因在于,长虹桥医院周边没有足够的停车位,从而到长虹医院看病的人把车辆都随意停在路边占用自行车道。
停车占道的机动车
从长虹桥到国贸桥这一段,不但自行车道占用现象严重,而且安全问题也很突出。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的隔离带不是没有,就是破损。而且从东西方向汇入三环的支路路口缺乏明显的提示标志,机动车和自行车之间很容易出现互相躲避等意外。
路口_混乱
国贸桥附近交通线路比较复杂,在桥底还有一个公交车总站。自行车和机动车、人行道的分辨标识不是特别清晰,会出现自行车错上机动车道现象。
从国贸桥到劲松地铁站沿线,自行车路况问题更加严重,自行车道标识几乎没有,私家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也较多。由于国贸到劲松是东三环车流量最大的路段,因此,每天的早晚高峰都会非常拥堵,尤其是早高峰时段,拥堵情况严重到自行车也无法通行。但是由于我们此次考察时间是在周日,且是离峰时段,所以未观察到较大的车流量。同时,在VIVA商场的前面,也出现了长虹医院门口大量小车占道的现象。还有,这一路段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在通惠河边上有一个庆丰公园,是沿线上除了团结湖公园外的第二个风景点。
庆丰公园
中午11点20分,我们到达了劲松地铁站,全程历时约100分钟。如果按正常骑行来算,从三元桥到劲松,骑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对于高峰时段交通非常拥堵的情况骑自行车出行会节省时间。也可以缓解三环主路的交通压力。
综合当天考察来看,便民措施明显不足,沿途未见公共厕所,从三元桥到国贸只有1家便利店,国贸到劲松段,便利店的数量还是足够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路上前后见到三名佩戴头盔的自行车骑行者。
戴头盔的骑行者
由于考察日为周日上午,非工作日,故考察结果中的“路线骑行比例”一项仅对周末的路况调查有参考价值。
五、小组建议
此外,我们道路考察组成员对于此次活动的一些个人感受和建议如下:
1、作为骑行活动,每位参加者佩戴自行车头盔应该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
2、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应该有统一的服装或标识(T恤、胸标、肩章或统一借车);
3、以后类似考察中应增加有关“绿荫和景观”的项目;
最后有组员特别提到,考察表中“路段”项,很难描述。其原因有两个:
a)道路状况的分界点,不一定在十字路口,也可能在一条路当中。这种情况很难用地名进行描述。
b)对地名不熟悉的人,进行记录时,也非常容易出现差错。
建议在考察过程中,用荧光笔划出各段路段,并指定编号进行记录
因此我们建议,把需要考察的路段,用大比例尺地图打印出来,在考察过程中,记录者用荧光笔划出各段路段,并指定编号,如下图所示。每个路段都用一个编号表示,进行记录。将来在电子地图录入考查结果时,就不会出现标错路段的情况。
“低碳”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一个名词,我们如何将它变成一个动词?是我们值得思考的。更多的选择自行车出行来支持低碳行动,有赖于我们大家的支持。
道路考察组内卧虎藏龙,小帆是低碳出行地图的软件制作者之一,戴阿姨则是全方位参与自然之友的志愿者。
二、考察地点:地铁十号线三元桥站至劲松站
三、考察人员:李宁,江小帆,戴海平,马艳飞,陈丹丹,王博怡,田之遥
完成任务了!感谢道路考察组成员:李宁(组长) 、戴海平、江小帆、田之遥、陈丹丹、马艳飞、王博怡
四、考察内容及结果
5月30日,天气凉爽,非常适合骑自行车出行。当天,也正是自然之友低碳出行小组组织的“周日低碳一夏 骑行东三环”考察的日子。按照事前的分工,我们道路考察组负责东三环(三元桥——劲松段)自行车车道现状的考察。由于我们组新人较多,所以在考察过程中,很多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希望大家谅解并能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早上8点,在雍和宫集合,经过简单沟通和分工后,我们就奔赴三元桥准备开始实际考察。九点半左右,到达三元桥。作为三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三元桥不仅是东三环与北三环的交界点,还连接着京顺路和机场高速路,车流量巨大。
途中讨论记录
总体来说,东三环这段路线的骑行感觉一般,不是特别舒适。影响骑行顺畅的主要因素有:公交车站、对自行车道的随意占用以及速度快且逆行的电动车和三轮车。此外,噪音也是影响骑行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对骑行者安全造成最大威胁的是,从东西方向支路驶入东三环辅路的机动车和在无隔离带路段的同方向快速行驶的车辆。同时,该段路线经过CBD核心地区,可观赏到一些北京标志性建筑,如央视新楼。以下是详细的骑行考察经过。
我们一路向南,从三元桥到长虹桥,道路的平整度较好,没有坑洼,没有修补痕迹;自行车道较宽。同时,这一路段的绿荫也比较茂盛,轻风吹过时感觉舒爽。路上的风景也很好,不但主路隔离带上有盛开的蔷薇,在人行道上也有不少绿植。
绿荫和花
过长虹桥后,骑行路况变得很差,自行车道不但宽度变窄,而且被大量占用。短短几十米,就停满了二十多辆汽车。骑行者只能骑行在机动车道上。这么多的汽车占道原因在于,长虹桥医院周边没有足够的停车位,从而到长虹医院看病的人把车辆都随意停在路边占用自行车道。
停车占道的机动车
从长虹桥到国贸桥这一段,不但自行车道占用现象严重,而且安全问题也很突出。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的隔离带不是没有,就是破损。而且从东西方向汇入三环的支路路口缺乏明显的提示标志,机动车和自行车之间很容易出现互相躲避等意外。
路口_混乱
国贸桥附近交通线路比较复杂,在桥底还有一个公交车总站。自行车和机动车、人行道的分辨标识不是特别清晰,会出现自行车错上机动车道现象。
从国贸桥到劲松地铁站沿线,自行车路况问题更加严重,自行车道标识几乎没有,私家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也较多。由于国贸到劲松是东三环车流量最大的路段,因此,每天的早晚高峰都会非常拥堵,尤其是早高峰时段,拥堵情况严重到自行车也无法通行。但是由于我们此次考察时间是在周日,且是离峰时段,所以未观察到较大的车流量。同时,在VIVA商场的前面,也出现了长虹医院门口大量小车占道的现象。还有,这一路段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在通惠河边上有一个庆丰公园,是沿线上除了团结湖公园外的第二个风景点。
庆丰公园
中午11点20分,我们到达了劲松地铁站,全程历时约100分钟。如果按正常骑行来算,从三元桥到劲松,骑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对于高峰时段交通非常拥堵的情况骑自行车出行会节省时间。也可以缓解三环主路的交通压力。
综合当天考察来看,便民措施明显不足,沿途未见公共厕所,从三元桥到国贸只有1家便利店,国贸到劲松段,便利店的数量还是足够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路上前后见到三名佩戴头盔的自行车骑行者。
戴头盔的骑行者
由于考察日为周日上午,非工作日,故考察结果中的“路线骑行比例”一项仅对周末的路况调查有参考价值。
五、小组建议
此外,我们道路考察组成员对于此次活动的一些个人感受和建议如下:
1、作为骑行活动,每位参加者佩戴自行车头盔应该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
2、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应该有统一的服装或标识(T恤、胸标、肩章或统一借车);
3、以后类似考察中应增加有关“绿荫和景观”的项目;
最后有组员特别提到,考察表中“路段”项,很难描述。其原因有两个:
a)道路状况的分界点,不一定在十字路口,也可能在一条路当中。这种情况很难用地名进行描述。
b)对地名不熟悉的人,进行记录时,也非常容易出现差错。
建议在考察过程中,用荧光笔划出各段路段,并指定编号进行记录
因此我们建议,把需要考察的路段,用大比例尺地图打印出来,在考察过程中,记录者用荧光笔划出各段路段,并指定编号,如下图所示。每个路段都用一个编号表示,进行记录。将来在电子地图录入考查结果时,就不会出现标错路段的情况。
“低碳”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一个名词,我们如何将它变成一个动词?是我们值得思考的。更多的选择自行车出行来支持低碳行动,有赖于我们大家的支持。
道路考察组内卧虎藏龙,小帆是低碳出行地图的软件制作者之一,戴阿姨则是全方位参与自然之友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