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益保护
查看话题 >女性 | 我的朋友圈从未有过“女权”
我的朋友圈从未出现过关于“女权”的内容。
当“春蕾计划”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当PUA被热烈讨论的时候,当宇芽被家暴、伊藤诗织胜诉的时候,当《82年生的金智英》成为亚洲女性的代表,芬兰有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的时候,当滴滴发表性别歧视条款,当高校屡次发生性侵的时候……
当豆瓣炸锅、部分微信公众号推文(当然还是成不了微博热搜)的时候,我的朋友圈没有人发表过任何观点。

我想主要原因是平台的定位,我们的衣橱里有很多戏服,总会穿上合适的衣服,转换不同身份,登上不同平台:微信、微博、豆瓣、知乎……另外,肯定是样本太少。
当然发不发朋友圈,跟实际怎么做是两码事,很多人都在努力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不分年龄和性别,活的非常出彩。而关不关心“女权”,跟是否幸福美满也是两码事。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说一些不讨喜的话,做一些不讨喜的事。我的朋友圈几乎不分租,我那么愚蠢总是无法假装很多个形象。不止一个朋友跟我说过,如果把你的书单/影单/关注的话题给别人看到,仿佛把自己暴露给别人看。大概是因为知道无法坦白的痛苦,所以相反我一直想要的,反而是坦坦荡荡(唔,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会关注一些“女权”的话题,并非是对自己的处境有多么不满(也许有些不公我并未察觉),更不想被视为煽动“性别对立”(我更关心在性别之上的普遍人性),甚至享受了一些被关怀的“优待”,身边遇到的男性也都以礼相待,失败并非由于女性身份而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和懈怠。
但很多时候,也会有违和感。比如我妈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并非带着温暖感动,而是裹挟着只对女性的责任和义务;时不时听到“女孩子压力小点,不用拼命工作”、“月经期间的脏东西”、“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很辛苦”、“你一个女生自己来玩哦”、“你以为想不生就不生吗”,或是女性朋友告诉我找工作时一再被问“有没有结婚”,跟我聊“女生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要奋斗,不管几岁”带着寻求认同的语气的时候。
还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在空荡荡的街上、停车场总会不断回头确认是否有人的不安全感;想要拒绝不太熟的男性朋友又不能立马找到借口但又怕没有礼貌的慌乱……
在珀斯时,遇到一个日本姑娘被男生纠缠,男生找到她的工作地点不时骚扰,在她拒绝后仍然如此。她很害怕,聊到这件事的时候,反而质疑是不是自己“自我意识过剩”,我非常认真地跟她说了好几遍“你没有意识过剩,如果你觉得有不舒服的地方,那肯定是对方有问题”,她才相信自己没问题。我们,可能和其他很多女性一样,有过同样的别扭感受;
遇到的韩国姑娘说“我很感谢男生帮我搬行李,但其实我最想要的,是不需要依靠男性自己来做这件事”,没错呢,我也想提起一百八十斤的重物!
奇怪的是,我身边的男生从未提到过“女权”的问题,无论多么博学健谈的人,提到这个话题时,总是显略尴尬和沉默。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自己的女性身份,关心“女权”的话题,我已经记不得具体的契机。翻看了一下近几年记录的电影和书单,整理了一个与“女权”有关的清单,大概,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觉醒了,并且再也无法沉睡。
当然,与其说是“女权”,倒不如说是“与女性相关”,而“与女性相关”的很多内容,不只是关于女性,同时也超出性别,关于普遍的人性。
那些与女性有关的书/影/剧/公众号
◆◆电视剧◆◆
《她说:女性人生瞬间》再怎么推荐也不过分的独白剧,“如果连出门看星星都做不到,那教她们去追逐星辰还有什么意义”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1-3》喜欢热爱的事业,同样也喜欢大到整个房间的衣橱
《凪的新生活》不做pleaser(有没有人觉得再次陷入爱情后的凪没有魅力了)
《致命女人》三个女人和他们的丈夫和婚姻,偏爱刘玉玲
《大小谎言1-2》这也可以说是“why women kill”,5个女人共同背着的一个秘密
《选帝侯大街56》男一和男二都在自己的选择之后
《使女的故事1-2》害怕的是,某一天,它又会成为现实
◆◆纪录片◆◆
《月事革命》关于月经和卫生巾的纪录片
《女人之声: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性》瓦尔达的记录短片,关于女性的身体
《日本之耻》有关伊藤诗织、日本、性侵,这也许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印度的女儿》你也许觉得他们的言论不可思议,但是却很熟悉
《沙漠之花》我总是反感“比起**,我们好多了”这样的话
◆◆电影◆◆
《嘉年华》你我都知道,电影里的结局有多假
《我在伊朗长大》“一生中,你会遇到很多混蛋,他们伤害你,是因为他们愚蠢。”
《百元之恋》尽管现实不是少年漫画,我们还是“很想赢”
◆◆书◆◆
《82年生的金智英》总能时不时在书里找到一点共鸣,哎这不是我吗?
《醒来的女性》60年代的美国女性,跟金智英一样平缓的叙述,不同的是,她醒来了就再也不会沉睡,但是……
《那不勒斯四部曲》是朋友,更是对手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文字那么美,又那么痛
《夜航西飞》我们还能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能像任何人一样飞越大西洋
《第二性》为何女性就是第二性,为何女性从来不是一个群体
《白兔夫人(绘本)》《顽皮公主不出嫁(绘本)》
◆◆微信公众号◆◆
第十一诊室 了解自己,保护自己,愉悦自己,少交智商税
女拳文化
我说的朋友圈没人关心“女权”,我希望这是个误会。
我想,是不是有人会跟我说,哪怕不在这个平台,但是:I care.
微信公众号:一米八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