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 | 你的那个他有暴力倾向吗?
最近在看丹·希思Dan Heath的《Upstream:The Quest to Solve Problems Before They Happen》,中文版还没有出,。
丹·希思Dan Heath就是大名鼎鼎的希思兄弟。《决断力》《黏住》《瞬变》《行为设计学》都来自他们之手。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个关于家庭暴力的案例。
有个女学生叫邓恩,在法庭当志愿者,调阅了一些女性被杀案件的卷宗。一般的规律是如果一个女性被杀,她有超过一半的可能性,是被自己的丈夫或者男朋友所杀。
邓恩发现,有些被杀的女性,之前就有过因为在家里被打、受伤、而寻求治疗的记录。比如有个女性,她丈夫把她的胳膊给打骨折了,医生也知道她是被打的,也报警了,警方也调查了,也上报给地方检察官了 —— 该走的流程都走了,但是她的丈夫后来还是有机会杀了她。
为啥呢?因为各方都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坐下来一起讨论讨论这位女性面临的危险局面。
邓恩后来全职加入了一个帮助受家暴女性的社会组织,她了解到一套数据分析系统。这个系统非常简单,只有十五道是非题,能评估一个女性的丈夫或者男朋友杀她的可能性。






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并初步翻译成了中文版,你可以作为测试参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家庭暴力专家研究发现,如果有很多答案是肯定的,这个男人就是高危。
在每个问题下选择是或否(“他”指你的丈夫,配偶,前夫或前任,及任何正在使用肢体暴力伤害你的人)
__⒈在过去一年中,他使用肢体暴力是否越来越频繁?
__⒉在过去一年中他的肢体暴力是否越来越严重,且或持械或持械威胁过你?
__⒊他是否曾经尝试过扼颈使你窒息?
__⒋房屋内是否藏有枪支?
__⒌他是否曾经在你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迫与你发生过性关系?
__⒍他吸毒吗?我此处指的毒品是诸如“uppers”,amphetamine,speed(安非他明类及其别称),天使粉(苯环哌啶非正式),可卡因,“快克”(强效可卡因),街头毒品及混合类毒品。
__⒎他是否威胁过要杀了你,或你是否相信他有能力杀了你?
__⒏他每天酗酒或几乎每天酗酒吗?(依据酒精量判断)
__⒐他是否控制你大部分或全部的日常生活?比如:他有没有告诉你只能跟谁交朋友,告诉你能花多少钱用于购物,或者规定你在什么时间段才能开车?(如果他尝试过,但是你没有让他得逞,选择此处:__)
__10.他是否在你怀孕的时候打过你?(如果他从来没有让你怀过孕,选择此处:__)
__11.他是否暴力且频繁的猜疑妒忌你?(比如说,他是否说过“如果我不能拥有你,没人可以。”)
__12.你是否被威胁过或尝试过自杀?
__13.他是否被威胁过或尝试过自杀?
__14.他的暴力针对过你的孩子们吗?
__15.他有在家庭外部实施过暴力吗?
____统计为“是”的回答
当然邓恩也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呼吁成立“家庭暴力高危应对小组”,成员可以是13至15人,包含了:医生、警察、研究院等等。每个月聚会一次,一个个地讨论可能的受害者和施暴者,并通知警方进行提前干预。
家庭暴力分为偶发性和循环性两种。对于循环性的家庭暴力案件,如果没有外界专业性的干预,最后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施暴者将受害者杀死,另外一种是受害者将施暴者杀死。所以,如果我们外界不进行干预的话,家庭暴力可能最后的结果是非常残忍。
家庭暴力的干预不仅仅需要妇联,还需要司法、需要民政、需要医疗等一起来干预。我们有反家暴多机构合作的平台,公安、法院、检察、司法、民政、医疗、妇联等部门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在多机构合作中,各部门既有相互转介也有各自的基本职能,比如,法院负责人身保护令的发出和婚姻诉讼的审判等,公安负责对施暴者进行震慑和施行强制措施,民政部门提供对受害者的庇护场所。

对于家庭暴力的认定,《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家庭暴力的概念仍局限于殴打被害人,对其身体造成侵害的行为,而对其精神上遭受的侵害则关注不多,或者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然而,《反家庭暴力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实施精神侵害的行为认定为家庭暴力,更加明确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反家暴力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将精神侵害列入家暴的行列,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突破。自此,当事人在遭受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时,可以依法维权。而且,对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同样适用《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同居关系人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也被纳入家庭暴力范畴,同样受法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