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跨年演讲:为什么很多身怀绝技的人都去做保险了?
1.以前走投无路,现在身怀绝技
昨天,也就是2020年第一天,一早醒来,朋友圈里罗胖的一段话刷屏了,好多做保险的朋友都在朋友圈里兴奋地说:“天哪,罗胖在演讲里提我了!”仔细一看,是今年跨年演讲里用大量的篇幅说了保险这一行。准确的说,讲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很多身怀绝技的人都去做保险了?
2什么样的保险业务员,或者说什么样的人能获取高收入?
罗胖提到了得到App李璞老师说的一句话:转行干保险的,基本上就两种情况,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

我不卖保险,但我非常喜欢研究和买保险,因此,我认识很多保险业务员。在我看来,李璞老师的这句话,恰好揭示了现在保险从业人员和以前的不同。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以前我们都觉得,保险的,是骗人的,卖保险的,都是能说的忽悠,就忽悠你买保险挣提成。很多人都不信任保险,不想买也不想认识业务员,甚至很反感。大部分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听说去保险公司,马上就退避三舍。
但现在,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身边越来越多特别厉害的人去做保险了。比如做媒体的,公关的,演员的,金融的,还有很多人的背景我不知道,但他们都特别职业,我需要什么,能立马帮助到我,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立刻拉个表做个对比逐一分析利弊,在日常的接触中,他们沟通得体、贴心但不烦人,我也非常信任他们。
我一度也很奇怪,这些人这么厉害,为什么要来做保险?在原来行业干了那么多年,又转战进入一个新行业从头开始,还得去一个个开发客户,签单,挣钱很多吗?很容易成功吗?我想不通。
我老公跟我说了一句话:“优秀的人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人脉连接意识,在原来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与自己平行的优秀人脉,而拓展新客户结识新朋友也是他们的强项。这种人不仅善于认识人,更在原来的行业锻炼出更加专业的服务意识。这两点,是做好保险的必要条件。”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很多人说这几年保险业特别火,是因为老百姓都有了保险意识。但会不会其实是因为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加入,让保险业开始呈现出它本来的作用和价值,更加健康,稳定,真实,有效的服务于客户,这才让更多人开始从内心接受保险呢?
我有一个做保险的朋友,她以前是做公关的,听了我的需求之后,就用excel表格给我梳理了一遍我想购买几种保险的利弊,给我详细分析了哪个好,不足是什么,按照我的情况如何配置性价比最高。一目了然,特别省心。
还有一个做保险的朋友,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原来在互联网公司负责线下活动,做保险之后,觉得要服务好高净值人群必须懂更多,现在着手考金融方向的MBA。
我最近联系比较多的一个保险顾问,熟悉北京很多儿科口腔医院,哪个诊所做哪个项目好,如何买能最省钱,如果想买保险哪个最划算。最重要的是,无论你在看牙过程中有任何问题,一个电话帮你解决。
还有一个顾问,跟我签单的时候刚起步,找我签字的时候,我正蓬头垢面地熬夜忙了好几天。她来的时候,给我用保鲜袋装了一点樱桃,更加意外的是,她给我洗干净了,递给我手里,让我直接就能吃。就这一件小事,我特别感动,现在想起来都想掉眼泪。我在她那买了不少保险,还推荐了好多客户给她。她现在已经是明星业务员了,上次见面说,以后想让孩子也做这一行,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改变太大了。
你看,与其说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士加入保险业,不如说是这些优秀的人加入让保险行业呈现出更不一样的面貌。
这里面揭示了2个真相,那就是,无论是保险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显示了一个大趋势,也是罗胖在演讲中提到的两个特别戳中我的观点,那就是:“在所有的选择关头,多和人连接”,“苟且红利”。

保险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连接人的行业。就像罗胖说的,“本质上保险这一行是什么?不是一个什么甲方乙方的简单商业关系,背后是一组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财富的基本盘。”但只是保险经纪和房产中介这样天然具有连接人和人属性的职业如此吗?
“一个厨师只埋头在后厨做菜,被将来的炒菜机器人的替代的概率多高?每做了一道菜愿意到前厅晃一下,跟客人聊两句甚至结成朋友,哪种厨师将来的发展前景好?
一个程序员是只会在电脑上敲代码,还是愿意加一个自己用户的微信聊天问问他对自己的产品的感受、建立人和人之间的连接,你说哪种程序员更可能当公司的CTO?”
不仅每个职业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所有的选择关头,只要多和人连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财富基本面的指针会偏向这种人。
而说到为什么这些优秀的人加入让保险行业呈现不同的面貌,简单来说,在一行干得好的人,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
就像何帆老师提出的“苟且红利”。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很多人都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就这样吧”,你只要稍微比他们往前一点点,较劲一点点,就能收获到别人的苟且给你带来的红利,这就是苟且红利。

所以你看,前面提到这些优秀的保险人,是因为天赋异禀吗?是因为他们生来就认识那么多人,还有特别好的关系,人缘超棒吗?
不是。
是因为她们在持续不断地比别人稍微认真了一丢丢。在连接人和专业服务上,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他们成为了保险业的“明星”,也成就了自己的“身怀绝技”和更好的人生。
2.所谓成长,就是突破自己的不能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30岁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人非常努力但过得依然过得窘迫,而另一部分人仿佛一路开挂,干什么都有人帮。
是因为努力的不够吗?并不是。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30岁前靠努力和勤奋,30岁之后靠互相帮助。
很多人说:“我就没有人脉,不善于社交,不认识人,所以没人帮我。”
这几年,每个人都在强调自我成长,而我理解这个成长,不是随心随性的努力,不是每天多看五分钟书就叫努力,而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突破自我的努力。就像跨年演讲中罗胖分享,中国经济已经从电梯模式切换到了攀岩模式。
什么叫电梯模式?就是你只要克服关键困难,进了电梯然后按几楼就到几楼。以前,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上好学校,在学校里面拿到好成绩,就可以去好公司、有好收入。但现在没有那么多确定的电梯了,每一步可以踩得很实。那下一步的抓手在哪里?你得随时去找、随时做判断,随时要发挥你的判断力和选择力,这就是攀岩模式。
怎么解?罗胖引用投资人张颖的一句话:创业如同攀岩的过程,不是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

对于每个人来讲,这个“创业”不是指创立一家公司,而是创自己人生的业这件事
人生需要克服的困难更多,连接和人的关系是其中一个抓手。
但是我发现突破自己、克服社交恐惧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桎梏。市面上有很多教人沟通和社交的书,但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只需要做一件事:逼自己一把。
这一点,我儿子给了我很大启示。
我儿子从小是个内向,不爱说话,不喜欢人多的孩子,很多集体活动完全不参与。
三岁的时候,要上幼儿园。因为儿子喜欢汽车,经常在路上见到别人学校的校车,因此还没开学就提出等上幼儿园了,一定要坐校车。
但他不知道,校车上还有其他孩子。因此,当他第一星期坐了五天校车之后就不干了,说人太多了,不想跟别人说话。我突然意识到,校车也是一个小社会,有沿途不同小区,不同年级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这是除了自己班级之外,另外一个需要突破自我互相认识的小集体。
于是我鼓励他再试试。
之后两年,我没有再听他提过不想坐校车。相反,有时候起晚了坐不上校车就大哭,如果生病几天没坐校车,一上车其他小朋友都兴奋的叫儿子名字,说太想他了。
不仅如此,在学校,他也变得热情开朗,认识很多老师同学,参加活动非常积极,甚至有点“太能说了”。
这一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也同样不爱社交的我,几乎能想象得到,每一个早晚坐校车的日子,孩子都是在如何慢慢突破自己,学会交流,学会与不认识的人说话,学会与他人成为好朋友。这是一个三岁孩子,持续两年在努力的事。
所谓的成长,不是随心所欲任时间流淌,而是突破自己的不能,成为更好的样子。而能力越强、连接更多的人,才会拥有更加自由的人生。
3.什么样的人容易挣到钱?
话说回来,什么样的保险业务员容易成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容易挣到钱?
在这个时代,不仅是善于连接人的人,而且是“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

简单来说,是不把时间花在批评别人、抱怨现实,而是脚踏实地、去做每一件具体事儿的人。
前段时间我出去演讲,演讲完一个观众来找我加微信。一般人刷了微信就走了,他不一样,加了微信,看着我点了“同意”并且告诉我,他的名字就是公司名字。他自己是做手机配件的,比如手机壳,手机链,充电线等等。
他说以后我需要这类产品就找他,还让我把地址留给他,他寄给我最新款产品。以后我如果我开课就告诉他,他帮我在他周围招生。
这时候,一个老师走过来说,这个人太厉害了,他14岁就辍学了,创业四次才成功,现在网上200家店都在卖他们的产品,一年利润非常可观。
但他最厉害的一点,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善于连接人。
这个老板,非常喜欢参加线下课,因为线下课价格比较高,因此来的人一定是在职场上颇有成就和身份的人。而线下课有一个特点,就是交一次钱,可以无限次复训。于是,他每次复训都去。
他不是去听课,他是去认识人。
他把自己的产品介绍给来上课的同学,还免费送给他们用,也喜欢别的事上帮助大家。
因为产品很高科技又特别,很容易让人产生兴趣。企业采购,礼品定制等等订单纷至沓来。而大咖们用上之后,还能介绍给身边的大咖,咖咖相传,简直不敢想。
老师开玩笑说,人家上课时交钱,这位大哥上课,分分钟赚回学费,还能认识一堆咖,再赚一大笔走。
神操作啊!原来线下课的复训,不是听不懂再去听的意思啊?牛人干什么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啊!
4.找到自己的小抓手,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1月1日开年第一天的下午,我在咖啡厅里重看罗胖的跨年演讲,一字一句看了两小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易懂,说到了心坎里。
保险和房产中介业务员我过去在自己的文章里都写过,写他们的努力、可敬,写他们为大伙儿生活带来的价值,网友和朋友们的反馈让我深知为这两行业发声的不易。这次是我第一次看见一个公众人物在公开的演讲台上为这两个行业正名。跨年演讲这么多观众、这么大的内容压力,罗胖还花这么些篇幅来夸这两个行业的从业者,本质上是让大家看到各行各业都有可为。这是一种善意,所有认真做事的人都应该被肯定。
这世上没有什么一夜暴富,也没有一夜成名,只是太多背后的努力和眼泪,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都事烟花绽放那一刻的美丽,就觉得,别人的成功很容易。
无论哪一个年纪,如果想要有一点点成绩,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做事儿,成为一个“做事的人”
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他们不是在解决一个个想象中的问题,他们是在回应一个个真实世界的挑战。
没有人是容易的,在急剧变化的大环境保持上升的积极性,克服自己的惰性去行动,不把时间花在指责和抱怨,而是花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上,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先从哪里开始?
我很喜欢罗胖在跨年演讲中提到的一件小事,他给自己立了2020的第一个flag,那就是:每个星期约一个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人,跟他吃个饭,聊个天,不是为了办什么具体事情,只为了从他身上学到一点自己陌生的东西。

新的一年,找到自己的一个小抓手,从连接人开始,突破自己。
就像罗胖说的,本领可能会过时,资本可能会贬值,但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
更重要的是,在攀登人生高峰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习惯困难。躬身入局,做一个做事的人,每天比过去的自己多付出一点点,不断改变认知,改变行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2020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突破自己的不能,连接到属于自己的所想,互相点亮彼此的人生。

特立独行的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知乎有个问题:如何给孩子选择英文原版教材? (17人喜欢)
- “没人管,场面混乱”的马斯克线上营地,为何冲击了我的教育观?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