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曾经的一个很冒险的梦
关注了南风窗豆瓣号,才看到这家也属于广州日报集团。“广州日报”这四个字很久没出现过了,记忆深处的一段故事被揪出来。
大学时得益于网络,心智半开化,虽然远在地球另一端但却一直梦想去祖国南方当记者。毕业当年南方系广日是第一家po出编辑记者职位的,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去人民大学参加了笔试,然后面试,再后来就是去广州终面+录取。
整个过程跟做梦一样,记忆尤深。
当时按着通知地址在人大校园里花了半个多小时找到笔试教室时,走廊里等着考试的是乌央乌央的一大群人,听他们讲话得知北京考点大部分报考的是人大新闻系的学生,还有些是北京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看着他们谈笑风生,握着自己手里100多号的坐次,想到远方还有上海和广州考点里最少几百个名校生,当时就让我这个非名校非专业考生没什么信心了,靠着来都来了的态度走进考场。
考题已经记不太清,好像是一些当年热点新闻让考生进行分析。因为平时看的东西杂,又比较熟悉南方的文章,年少轻狂最不怕发表观点,写起来倒是很顺利,最后反而没什么心理负担的提前交了卷。
能收到面试通知真是惊喜,又再次回到人大,面对两个和蔼的面试官,实实在在的把为什么想去南方当记者的记者梦说了一遍,现在想想也还是很过瘾。
再后来通知我去广州。前男友当时还是男友,在广州读研,他陪我去找广日的办公室,记得是比较破旧的一个楼,很老派,进去之后指定地点又是已经有人在等,但已经只剩下大概七八个人。
后面进了终面办公室,有一张办公桌,后面坐的人是报社副总编辑,另有几个人坐在旁边,聊了一会才明白,所谓终面是让副总编辑认识认识大家,问问个人情况和岗位意向,比如能不能接受第一年去佛山或江门这种地方做轮岗编辑,介不介意值夜班。
那一刻我才反应过来我是被通过了,刚刚外头那十几个人未来都会是我的同事。至于去佛山还是江门,因为只有一年而已,对我无差,夜班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幸福来的有点太突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外头跑新闻,在办公室埋头写稿的帅气样子。
后来因为我海外学校次年春季才算正式毕业拿证,副总编辑说我这个情况没办法立刻签署合同和入职,只能等半年后毕业了再过来签合同,发了我600块钱路费,让我毕业了跟报社联系入职。没办法立刻签合同是我意料到的,毕竟拿不到毕业证,但给路费这个操作确实很让我感动,600都可以买机票了。
踏出广日大门,和ex走在广州的街道上,我已经开始在想未来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样子,以及梦想里当一个记者以笔为剑行侠仗义的快意人生。
后来几个月是怎么就放弃了这条路的,就是另一个故事开头了。
已经要十年了,这十年,媒体变成了新媒体,传统报社传统记者是怎么转型的我也没有再好好留意,反而是因为有这么一段经历,刻意会回避一些介绍,不看就不想。
这些年工作原因,也有了一些机会给媒体写稿件,多是介绍活动/宣传企业社会责任之用,没有观点成分,慢慢也像没了观点。
热点新闻不想评论,不想当键盘侠,寄希望于专业的,有素养的,有良知的媒体人能够发声。对我来说,记者一直是个神圣职业,梦想职业,是个差点就实现了的梦。
非常不希望这个圈子被乌七八糟的人或环境污染,个体可能无法控制,但所谓大社有责任对文章质量把关,譬如财新。同时又很遗憾看到某记者是小语种背景,非科班出身的背景被人诟病。同为小语种背景,力图做些跳出专业的事,但往往被“不专业”这三个字压的喘不过气。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攻击。
午夜梦回时,我也会偶尔想到如果当年毕业后回到广州,自己的命运又会是什么样子。
最后,给南风窗点赞,给广日集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