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个“有出息”的孩子,最后离开了父母
有一位果农,和夫妻靠果园里种植的苹果维持生计。家里有两个孩子,哥哥很本分,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是邻居夸赞的孩子,也是这对果农夫妇心中的骄傲;弟弟则十分调皮,十分活泼。到了这一年丰收的秋天,果园里的苹果也成熟了,颜色诱人,散发着香甜的味道。这些美味的苹果也吸引着这两个孩子,他们在果园里看着大人们忙碌,自己也在这些漂亮的果子中探索,然后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漂亮的红苹果。于是为了争夺这颗苹果,两兄弟大打出手。 忙碌的父亲赶来,发现两个孩子仅仅是为了一颗苹果就打了起来,不由分说,给了弟弟一巴掌,说他不懂事,苹果给了哥哥,就接着去收获果实,要赶在下一批车队来之前准备好卖出的果子。弟弟看着父亲离开了,哭吧,可是也没人理他,从此,弟弟变得安静些了。 十多年后,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哥哥照样很有出息,在县城里面做老师,没多久就娶了媳妇,是教育局某个领导的女儿;弟弟则留在农村,接替父亲的果园。哥哥因为工作的原因,更多的时间住在城里,偶尔会回家看看这对老果农,每次没有待多久,就开着汽车长奔而去。弟弟过了几年也找了个媳妇,生了两个孩子。媳妇也是粗人,在家里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看孩子,渐渐的心理就有了些情绪,两位老人心里也明白,都不说什么。这天中午,弟弟干完活准时回家吃饭,外面艳阳高照,果树枝繁叶茂。媳妇开饭了,却怠慢了两位老人,看着两位老人一直都是由自己的家庭在照顾,于是在饭桌上就说了要把两位老人送到城里去,凭什么一直都是他们在照顾。弟弟听了这些话脸色马上就变了,给了媳妇一巴掌,“你对自己的爹妈也是这样说话的吗?” 媳妇眼里含泪,默不作声。 外面两个孩子吵着跑进来了,大的手里拿着一个苹果,小的在后面哭着追着。已为人父的弟弟看着这一幕,把苹果拿了过来,自己吃了。
之前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感触更多的就是这个父亲的举动对孩子的影响,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接受过更多教育的哥哥,在故事中表现得却是不懂孝道。原故事的结尾应该是,为人父的弟弟把苹果分给了两个孩子,看了一眼老父亲。
当自己毕业后去了深圳,发现作为本科的自己,在社会上只是廉价劳动力,遇见的新同事要么是老板的亲侄子,刚出来就拿着四个8的红包,要么就是市长的儿子,打个招呼就回去读博,我会开始想,我离那个所谓的梦想,还有多远。
我以为每个人都是曾经怀揣着梦想的吧,或多或少。在深圳的时候,有两段住青旅的日子,都在福田区,认识了几个朋友,也见识了一些自我麻醉的人。第一次是刚到深圳,找工作那以及入职找房子的时间。因为自己从来没去过大城市,尽管很多人劝我说福田的开销太大,但是我始终想见识大城市的繁华,并且我来到大城市不就是迷恋他的繁华与多彩的生活吗,哪怕刚毕业的自己只能对很东西远远的观望。我一直想成为一个open mind 的人,所以努力的和青旅的小伙伴们保持交流,他们中有很多人对于我的热血和好奇只是笑了笑,很少有人会认真的思考回答我,王者峡谷的小伙伴反而更吸引人。现在想一想,我问过最没意义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福田的房价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么是下班后默默的回到这个六人间,如同行尸,要么就是没日没夜的沉迷于游戏,我觉得很奇怪,一个看起来如此繁华热闹的城市,穿梭在其中的人真的就这么渺小吗?尽管如此,房东大哥还是很热情的回答我问题,请我喝茶,从他的角度教育我。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他告诉我,“要记得你为什么来深圳,说的好听点是为了实现梦想,直接点就是赚钱呗,要想一想怎么去实现它。” 第二次回到青旅是我,工作两个月后,被杀千刀的黑中介坑了,房子在顶楼,应该是加盖的,隔音效果十分不好。我左边的邻居每天要开展夫妻生活和谈话到1:00am,右边的邻居2:00pm才下班开始生活,我一度被逼的精神衰弱,只得又回到那个青旅。这次回到青旅,有了许多新面孔,遇见了同龄人,也有更现实圆滑的老油条。自我麻醉的游戏中年还在;那个刚到这边神采奕奕西装革履的大叔也还在,只是疲惫不堪,衣服看着也没怎么讲究了;房东大哥依然很欢迎我,我交了半个月房租,一边找新房子,一边和新朋友交流着大都市的生活。两个月后,这个青旅依然只是大读书人中转的一次驿站,沉默的人照样在沉默,追求的人照样在追求。
那次青旅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期待的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是活力与热血的,但是我首先接触到的,是沉默与自我麻醉,我一直觉得后怕,但也一直警示自己,不能变成那样。
后面的因为win10升级没了,再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