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攀枝花之恋(二)

周强国
第二章
夜幕缓缓地降了下来,远处的山没有了先前清晰的轮廓,近处的巴河亦没有了先前的明亮,在夜幕的蚕食下,天地间交合一体,唯有龙蟠镇巴河码头上停靠的大大小小的船只忽明忽暗地闪着微弱的亮光。
“婆婆,天都黑了,怎么还不点灯啰?”程嘉丽去医院接出诊回来的母亲,见屋里黑灯瞎火的随口说道。
“晚饭煮好了,饭菜都在锅里热着,你们吃吧。”嘉丽婆婆坐在家门口,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巴河码头发呆,头也没回地说道。
“妈,一块吃吧,趁热。”嘉丽妈妈雪淑君一边说一边去搀扶嘉丽婆婆。
嘉丽婆婆极不情愿地坐上了桌,盯着桌上的饭菜就是不肯动筷子。
“妈。您这是怎么了?菜饭不思。”嘉丽妈妈一边给嘉丽婆婆碗里夹菜一边说。
“怎么了?”嘉丽婆婆反问后接着说,“嘉文那么小,还不到十五岁,个个儿那么矮,身体那么干瘦,你就把他支到几千里路的渡口去。”
“妈。哪里是我把他支出去的嘛?是他自己坚决要走的。起先,我也是坚决不同意,后来他恁是把我给说服了。他说,你们不是经常教育我说爸爸十三岁就跑出去帮别人送信、打杂跑路什么的,一边挣钱一边读书,最后还读到了大学毕业,出国还当了建筑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还当了远征军,还立了功吗。”嘉丽妈妈解释道。
“他老汉可是跟着一个有钱人出去的啊。他本身人也机灵,腿脚也麻利,老板也喜欢,当然混得出个人样来。你看你那个嘉文,闷头闷脑,憨楚楚的,憋他三天,也放不出一个屁来,出去能干个啥子嘛?”嘉丽婆婆说,“嘉文跟他老汉比得起吗?”
“妈,娃娃一天一天的总是会长大的,过两年回来,站到您老人家面前就是一个壮壮实实的大小伙子了,到时候,您老人家怕是想认都认不出来了哦。”嘉丽妈妈笑着说。
“我的孙子,再啷个变,我也是认得出来的。”嘉丽婆婆说,“走了都半个多月了,也不见个信回来,我这心里头啊,老是悬起、悬起的,啷个都放不下去。”
“妈,他们一起出去的,不都没有来信吗。”嘉丽妈妈说。
“哦,对了。”嘉丽婆婆说,“来信了,你一定要告诉他,千万莫要太劳累了啊。他老汉就是在外头累很了,回来不到四十岁就走了,你不到三十岁就守寡。一个人养这么大一家人,里里外外都操心,你还从外头捡一个奶娃娃回来养起,多难啊。”
“妈。没事,您老人家放心好了。”嘉丽妈妈说。
“都吃饭吧,哥哥会照顾好自己的。”嘉丽说,“这些天,我差不多天天都在往邮局跑,看有没有二哥的信来。”
“你大哥到你舅舅家读书去了,你二哥这又去了渡口,你弟弟三岁都不到,你妈每天上班又那么忙,家里头跑路的事,你就要跑快些哟。”嘉丽婆婆说。
“我晓得,婆婆。”嘉丽回答道。
三寸金莲的嘉丽婆婆没事总爱坐在家门口望着巴河码头发呆。她忘不了那个日子:一九六六年六月十三日,她忘不了那个清晰的画面,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雪淑君背着行李抱着嘉和,嘉文牵着嘉丽出门径直来到了码头。解放牌大卡车停在码头上,别人很是轻松的就爬了上去,嘉文来来回回爬了好几回都没能上去。最后,还是嘉文妈妈在下面托着,车上的大哥哥们拽着两手才爬上了大卡车。大卡车起步了,嘉文妈妈跟在汽车后面追出去了好远,直到汽车拐弯看不见,嘉文妈妈还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着汽车远去的方向。
三寸金莲的婆婆因腿脚不便,没去码头送孙子嘉文。然而,她坐在家门口,却目送了孙子嘉文的全过程。
嘉文婆婆每每坐在家门口望着码头,一想到嘉文那么小,身体那么单薄,出那么远的门,就老泪纵横,心里唯一的安慰就是默默地念叨:“老天保佑,嘉文平安!”
解放牌大卡车顺着泥巴山蜿蜒盘旋的山道依次停了下来,宛如一条长龙,前望不见头,后瞧不着尾。
风“呼啦啦”地吹,雪悄无声息地下,雨斜斜地飘洒。
夏天出来的人们,几乎都不曾带有过冬的衣物,面对突如其来的冰天雪地,一个个打开行李,将长长短短的衣服、裤子全穿在了身上御寒。
“喂!哥们,前面什么情况?车都停了下来。”冉大生将两手做成喇叭状对着前面车上的人们大声喊道。
“不知道?”前面车上有人回答道。
“哥们,可不可以来个接力,一个接着一个往前传,传到前面情况清楚了,再传回来,好不好?”冉大生用力喊道。
“好、好。”前面车上有人传来了回音。
“车走不了,前面什么情况?”
“车走不了,前面什么情况?”
……
接力声声声入耳,在泥巴山中回响,在时空中穿越,随风飘向了远方。
(欲知详情如何?敬请关注《攀枝花之恋》第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