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历史(2):三文化时期(Las tres culturas)
本系列的西班牙原文来源为西班牙教育文化体育部的西班牙历史教参《Historia de España, Manual para estudiantes de español de las Secciones Bilingües, MECD》 图中图片皆为上述教参自带图片
伊比利亚半岛的三文化时期始于穆斯林自南向北从北非来到这片半岛上,与半岛北面的基督教王国形成共存与共争共生的局面:
1,穆斯林LOS MUSULMANES
自公元711年的瓜达莱特之战胜利后,阿拉伯人开始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征程,并将半岛纳入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使其成为安达卢斯(Al-Ándalus)省/埃米尔国(emirato),九年之后阿拉伯人控制了除了半岛北部坎塔布里亚一带之外的所有半岛领土。统治伊比利亚半岛这些新领土的埃米尔们,由帝国首都大马士革直接任命。由于首都与西班牙距离遥远,埃米尔们通常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进行统治,从那时起北非一同参加了征服战争的柏柏尔人就经常与阿拉伯人就领土瓜分起冲突。
随着倭玛亚王朝被推翻,阿拔斯王朝将首都迁往了巴格达,在阿拔斯王朝改朝换代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倭玛亚王子阿卜杜拉赫曼(Abd al-Rahman)逃到了安达卢斯,夺取了安达卢斯的领导权,并在公元756年宣布其王国独立于阿拔斯王朝,但他仍然承认了巴格达阿巴斯哈里发的宗教权威。在夺取了半岛的控制权后,阿卜杜拉赫曼不得不面对的是内忧外患的政局,Al-Ándalus一直到他的继承者们治下才逐步成为统一的王国,但王国中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争斗叛乱不断,而这些内斗被南下重夺国土的基督徒们利用了。
到了公元929年,阿卜杜拉赫曼三世自立为科尔多瓦的哈里发,自此和阿拉伯帝国彻底切断了关联,在他和他的儿子统治时期,科尔多瓦哈里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鼎盛繁荣的王国之一。

公元1031年,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由于持续不断地内部叛乱和政变而消亡解体成了一些被称为泰法(taifa)的封建小国,因此基督徒们得以在光复战争中推进战线,西班牙的阿拉伯泰法们,为了自保,转而向北非的穆拉比特王朝(Almorávides 1086-1145)求助。北上的穆拉比特军队拦住了基督教王国们的战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安达卢斯当地的内部纷争,阿拉伯人又分裂成了新的泰法国。
紧接着,崛起于北非的另一个王朝——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es)取代了穆拉比特王朝,重新统一并控制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这些泰法小国,但在1212年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中败给基督徒军队后,就撤离了半岛。从此以后基督教军队逐步地在光复战争中南下推进, 直到1492年收复了最后的穆斯林王国格拉纳达的奈斯尔王朝。
2. 基督徒LOS CRISTIANOS
自公元711年穆斯林开始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后,基督徒们退守鲜有穆斯林人的半岛北部并韬光养晦。从公元722年阿斯图里亚斯的科瓦东加战役开始,基督徒们开始了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半岛的战争,史称光复战争(Reconquista),在南下征战过程中,基督徒们逐步在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王国:
- 在坎塔布里亚区,最开始形成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将领土扩大到加利西亚与莱昂后,最后形成了莱昂王国。莱昂王国在10世纪时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基督教王国,但由于各种冲突征战后国势逐步衰弱。在莱昂王国的东部逐步形成了卡斯蒂利亚伯国,来反抗穆斯林。由于王位继承人原因,莱昂王国和卡斯蒂利亚王国合并,并因此可以合力击败当时的阿拉伯泰法国托莱多,并将托莱多城“基督化”,国王阿方索六世因此声名大噪。彼时半岛上基督教小王国与穆斯林军队争斗不休,各基督教王国之间也有许多冲突,因此阿方索六世及他的继承者们统治期间,整个12世纪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葡萄牙王国也是在这一阶段从卡斯蒂利亚王国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独立的王国。

在13世纪期间,卡斯蒂利亚王国逐步扩张领土,人丁逐步增加,王国也逐渐加强了实力。到了14世纪,智者阿方索十世当政期间,由于王国内部的矛盾使得社会动荡飘摇了整个世纪。到了1369年,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恩里克二世登上王位,政治集权化和王室权利的增加引起了贵族的激烈反对,贵族与国王之间的冲突在14与15世纪大大削弱了卡斯蒂利亚的实力。

- 伊比利亚半岛的比利牛斯山区域则十分受加洛林王朝影响,后者为了避免受到穆斯林军队的攻击,在此地制造了“西班牙边境区”做为缓冲,后来逐步诞生了纳瓦拉王国与阿拉贡王国。
东部地区,由于未能从加洛林王朝获得支持,一系列的伯国逐步地从加洛林独立出来。其中巴塞罗那伯国逐步地增强了实力,到了拉蒙·贝伦格尔三世统治时期,周边伯国已经逐步变成了他的附庸国,边境逐步被巴塞罗那伯国蚕食。
公元13世纪时期,阿拉贡王国发展到了政治及经济都稳定繁荣的阶段,在“征服者”海梅一世(Jaime I el Conquistador)治下,阿拉贡王国将马略卡与瓦伦西亚纳入版图,并且在海外扩张到了西西里岛与撒丁岛,到了15世纪,那不勒斯也被纳入阿拉贡版图。由于王国的统治政策与经济政策侵犯了王国贵族利益的原因,在14与15世纪期间阿拉贡王国内动荡不断。在胡安二世统治时期王国内爆发了起义,一直到阿拉贡与卡斯蒂利亚进行联姻才平定了起义,并稳定了加泰罗尼亚的局势。
- 纳瓦拉王国方面,则在11世纪初期桑丘三世(桑丘大帝)达到了全盛时期,实力位居当时半岛的基督教各王国之首,甚至曾经短暂地使得卡斯蒂利亚王国成为她的附庸。到了12世纪,阿拉贡地区在威武的阿方索一世( Alfonso I el Batallador,1104-1134)的治下实力达到顶峰并在将巴塞罗那伯国联合起来后,建成了阿拉贡王国(1137年),开始征服战略定位在地中海区域。
在此情况下,之后的几个世纪(12,14,15世纪)中纳瓦拉王国都在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的觊觎下勉力保持独立,同时虎视眈眈的还有通过政治联姻与其保持着关系的法国。

3,穆斯林与基督徒的社会及习俗
穆斯林社会
在南部,安达卢斯行省是由来自几个不同社会阶层与信仰的人组成的:
大多数人为穆斯林,包括来自哈里发国首都的阿拉伯人,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在王国中社会地位更高,所获得的土地也是最丰饶的;以及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虽然数量众多,但封地比较贫瘠,所获得的也是比较低阶的职位;除此之外还有改信伊斯兰教的伊比利亚罗马时期基督徒,也被称为穆拉迪(muladí)或者改宗者(converso);来自东方或者非洲的为阿拉伯主子服务的奴隶。
与穆斯林共存的还有远早于穆斯林人抵达伊比利亚半岛的犹太人,他们在城市里有自己生活的犹太区,维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犹太区最重要的建筑是犹太教堂(Sinagoga),最后是生活在安达卢斯行省但依然维持了自己基督信仰的伊比利亚人,这些人被称为mozárabes。

城市生活
在穆斯林统治的地区,阿拉伯人出于实用与经济的角度,通常会使用原来统治者留下的城市与其中的建筑,因此很少新建城市。阿拉伯人治下的城市一般城外由城墙保护,城市根据居民的职业或者信仰划分为几个区,市中心被称为麦地那,露天的市场和浴场是城市当中主要的社交场所,进行聚会的最主要场所为清真寺。
基督教社会
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诸王国主要有三个阶层组成:
贵族阶层:他们是王国中绝大部分土地的地主,主要负责外出征战;
神职人员:包括来自贵族家族的高级神职人员(他们通常会担任主教与修道院院长),以及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儿子,他们则成为基础的神职人员——神父;
平民阶层:农民及城市居民
11及12世纪时期,由于与欧洲的交往联系,在加泰罗尼亚的伯国中,封建主义逐步地占了上风。贵族封建领主做为土地的主人,为在他的土地上劳作与生活的子民(自由民)提供保护,子民向领主缴纳什一税。
基督教王国的经济
在这些王国发展过程中,起初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农业并不能给王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加上光复战争的需要,使得可以自由流动的畜牧业成为了各王国更加重要的经济活动。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出产羊毛的绵羊养殖业为当地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获得了历代国王们的大力支持,1273年甚至在卡斯蒂利亚建立了维护羊毛商人权益的梅斯塔理事会(Honrado Concejo de Mesta)。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商业贸易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并在王国内形成了展示皮毛、手工艺品及酒类的集市。
在阿拉贡地区,由于其面临地中海,贸易也成为极其重要的经济来源。
附:重要年代记
8世纪
公元711年,穆斯林军队开始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756年,倭玛亚王子阿卜杜拉赫曼(Abd al-Rahman)逃到西班牙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出现
公元732年,普瓦提埃战役,法兰克人查理·马特率军打败阿拉伯人,拦住了阿拉伯人翻过比利牛斯山继续北上征服的道路。
9世纪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征服莱昂
法兰克人在比利牛斯山建起了“西班牙边境区”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在征服了西欧及中欧大部分地区后,被加冕为“伟大的罗马皇帝”
10世纪
公元929年,阿卜杜拉赫曼三世自立为哈里发
11世纪
公元1031年,哈里发帝国消亡,形成泰法小国
公元1085年,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六世收复托莱多
公元1086年,北非阿尔莫拉维德王朝入侵
公元1096-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2世纪
公元1118年,阿拉贡的阿方索一世攻占萨拉戈萨
公元1145年,北非穆瓦希德王朝入侵
13世纪
南部第三次分裂成阿拉伯泰法小国时期
公元1212年,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会战基督徒战胜了阿拉伯军队
公元1282年,阿拉贡王国征服了西西里岛。
征服阿尔加维之后,葡萄牙光复运动结束
14世纪
公元1352年,第一次卡斯蒂利亚内战。
公元1337年,百年战争开始。
公元1346年,欧洲出现了黑死病。
15世纪
天主教双王联姻,联合了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