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一天.2020
我像一只蜗牛,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去触碰外面的世界。 2020/4/11 最近调整了作息时间:6点起床,投入语言的温习与学习中了,晚上11点睡觉,下午散步1小时。戒手机戒网络。坚持7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啦。 回来已一段时间了,行程和健康码都已更新正常,但只出去了3次:1次和朋友爬山,2次菜市场。 某天接到朋友汉汉的电话: 我:我现在出去看每个人都觉得不安全。想回老家... ... 这个省每天新增,我的家乡已经清零好几十天了。 她:感觉你好小心。大家已经正常上班1个月了,没那么恐怖。 我:我反应总慢半拍,得给我时间。我像一只蜗牛,要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去触碰外面的世界。过几天要克服恐惧,第一次坐公交车去邮局寄东西回家。 她:现在工作行情不好哦,XX的公司一开工部门就裁员到只留下2 人,要不你先去外包公司待着? 我:先不急,每天在复习和学习,等有点底气了再认真找工作。
早上8点起来,整理要邮寄的包裹:核桃,小锅遥控器,衣服。 核桃:已水淘洗晾干了。 衣服:已冼干净晾干了。 塑料袋:已冼净晾干。 核桃和衣服用干净塑料袋装好,再装入购物袋(袋内喷酒精挥发完),套上外出的衣服,带上口罩,拿上手机,出门。 到公交站牌要穿过一个村子,村子全部用黄色铁栏围住,只留一个出/入口。向防疫人员展示健康码并测体温,进村再出村。村里的店铺只开了一半,生活类居多:日杂店,卖菜的小超市,早餐店,水果店,理发店,药店,桶装水店,煤气点。所有人都带着口罩。 公交车正常通勤,车窗开着,乘客稀少,交错而坐,司机和乘客都带着口罩,都用手机刷码购票。 中间站台上来一个小伙子,没带口罩,司机说:你先下去买个口罩带上再来坐车吧。然后开门将小伙放了下去。 镇上街道行人不多,偶遇买菜和上班的都带着口罩。店铺也只开了基本生活类的,生意清淡,店门上都贴着防疫小程序、进店请带口罩、本店已消毒的小公告。 邮局柜台提供免冼消毒液,要求手机自助填单。工作人员忙碌而热心、很从容,还会提醒顾客要带口罩。 工作人员:目的地邮政编码记得吗,是不是XXXXXX? 我:对的。真厉害,这都能记得。 工作人员:我大部分都记得。 平价包裹收费也很平价。这次疫情让我对国企供职人员印象大为改观。一个人对本职工作的专业性,从小事就能体现。 原路返回,展示健康码并测体温进村,村里临时通道关闭,绕了一大圈出村,小区门口测温,回到家,冼手,换外衣挂阳台通风,脱口罩挂阳台通风,用花露水擦拭或喷酒精手机、钥匙、背包、门把手、头发。这么做后,似乎心理上觉得自己待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堡里。 昨晚表弟电话说想先回老家待到疫情完全结束再出来。因服装制造业整体行情不好,有些工厂不招湖北籍或要自费查核酸检测,他所在城市据传仍有确诊,又想念家里备战中考的娃。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口罩将是未来生活的标配。 想起微博上看到的,现在已是正常生活了,带口罩已成习惯。过去的好时光已经回不去了。各行各业需要调整和适应变化。适应不了的企业会淘汰,适应过来的企业会带来新的机会,衍生新的行业。人们需要去向前看,去适应现状、提升自已、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度。 刚才表弟又说,他所在的工厂,各种可爱的口罩被设计生产,已按定单销往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