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书法感触
我们是从2月17号开始写书法,前两个月的安排是一天书法,一天画画这样轮流,但从上周我决定周末不再写了,一起做好吃的,但周一到周五照常轮流,所以到4月9号,写书法一共大概有20天上下。每天上午九点四十左右开始,认认真真写两张毛边纸就算完成,大概十点半前肯定就结束,因为还要晒太阳而且要给他俩留出自由玩耍的时间,十一点二十左右是练球时间。图一是2月17号我们开始从“横”练起,图二是4月9号,我弄了一个小小的仪式,从荣宝斋买了点宣纸,让俩娃体验一下写作品的感觉,也是对前一个练习阶段的汇总。没想到,哥哥说,“这种感觉很好”,是写在宣纸上的感觉?还是正式写作品的感觉?我没太问清楚。我分析,也许就像是他踢足球渴望上场的机会,渴望在球场拼抢得分,不喜欢坐冷板凳或者枯燥训练那种心理吧。练字写书法也是,也许这样闷着头地在毛边纸上练了这么久,突然可以把积攒的本领拿来展示一样的迫切和兴奋。
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总是很小心自己说的话把孩子自尊心伤着,习惯性地夸奖孩子,然后你会发现一个可怕的结果是,孩子逐渐听不得别人说不好,即使他说的是错的,你也得说他是对的。盲目地学习西方要鼓励孩子,多夸奖孩子,避免给孩子的心里造成阴影之类。我现在感悟到,其实所谓的“鼓励”,并不是盲目的夸奖,中国传统的教育里也是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吾我贡高”的,一向推崇的都是谦卑内敛。什么是鼓励教育,鼓励指的不是孩子做的不怎么样就夸,而是孩子很努力去做,但做不好,有挫败感,有沮丧感的时候,做父母的,在身边支持他,鼓励他,陪他一起把困难给攻克掉,这时他才会体会到“自我满足感”,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了困难。习惯性的夸奖,导致的是孩子没怎么努力,就可以听到认可,于是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事情,就退缩,因为他仍然想听到认可,而不是失败。在写字过程中,两个孩子最开始都有“求表扬”的心里,可是我仍然坚持严要求,写的不好的笔画,没有攻克下来的字就得一直写下去,老大写“有”字,写了能有一个多星期。不愿意归不愿意,俩娃都在写字的毡子上流过眼泪,但该坚持的,我一点都不会让步,该吼的吼,该逼迫的逼迫,没办法,现阶段的画画你可以自由表达,想画什么画什么,越天马行空越好,我都鼓励,都支持,但是书法该练的基本功就是这么多规矩,必须坐直,毛笔必须立着拿,每一笔每一划都必须靠练。老大有没有因为写一个多星期同样的字受到打击呢?并没有,他现在很喜欢写“有”,任何可以写字的时候,他都喜欢写“有”,因为他相信他可以写好了,他是靠自己努力把这个字给练下来了,就连洗澡的时候,在洗衣机或是镜面上有哈气,他都会用手指写个“人”,写个“有”。
在陪孩子练习书法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深有体会,孩子们也有改变,我经常和他们讲的是,你是不是在应付了事,笔墨之间都能看得出来,你的这个“点”是不是起笔、顿笔,收笔的动作都有,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个“捺”是怎么出来的小脚丫,“横”的起笔动作有没有,“竖”的最后有没有收笔,功夫到没到位,一眼就看出来,欺骗不了的。起初老大有应付了事的动机,潦草写完一个字,哪几笔是每个动作都做到了,哪几笔是随便画的,我都能指出来,他后来便每一个字都认真地一笔一画写出来。妹妹的问题是总想写从前写过的字,这样她可以一直写得好,一直写得快,很快就去玩。但是,人哪能不接受挑战,不进步呢?她现在也会背“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了,还自己补充一句,长大就会很悲伤。那我就得引导着她去迎接挑战,学写新字,即使她年龄小,我们可以放慢些脚步,但不等于说原地踏步或者退步。
写字是这样,人生中的每件事都是一样,你必须得认真,不能糊弄,你以什么心态去面对的这件事,人家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所以是骗不过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包括玩也是一样。每天,我都确保孩子们必须有高质量的自由玩耍的时间,因为,对孩子来讲,“玩”是他们最认真的事,这你也得尊重。
“日积月累”是我另外一个感触,可能你下个单,把笔墨纸砚买齐,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几乎谁都可以做到。但是,你坚持每天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都把所需工具准备好,叫上孩子们或是画画,或是写书法,或是训练足球,或是练习拍球,或是背诗,或是练习跳绳,这个事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成长就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突破一点点,也是认真生活,不辜负人生的一个开始。
© 本文版权归 LittleBrook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