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那些躲在书桌底下读书的日子~
这些时候,不知道怎么了,或许是因为高考的刚刚结束,或许是心里一直等待着新的浦东图书馆的开张,我总忍不住去怀念那段曾经在课堂上躲在书桌底下读书的日子。
我在课堂上躲着读闲书的习惯早有前科,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的时候。所谓的闲书,就是一些课外书籍。那个时候特别迷恋郑渊洁的童话,特别是十二生肖系列,总想着自己也能够拥有一颗龙珠,或者能啃上那一口神奇的苹果。那时候家里也没什么条件,刚从林场搬到县城里,一家四口挤在临时租的一间房间里。但童年是永远是不会觉得生活的心酸的,我每天都会走很远的路去县城中心的小学附近租些书看,算是我读书生活的启蒙。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系列,倒是一直没的租,好在一个同学买了全集,在我磨了很久之后,他终于借给我了。还记得那时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老师喜欢对不听话的学生仍粉笔头,我依然躲在底下沉浸我的童话世界里,之前的课堂课下我已经相安无事地读了好几本了,只记得那天当我正在舒克和贝塔的世界里神游时,一个粉笔头砸在了我的头上,数学老师也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走到了我的面前,当即没收了我手中的图书。我当时就懵了,想着书还是同学的,又不敢和找老师要回来,只好想以后自己攒钱买了还给他。当老师拿着他的『战利品』重新走向讲台的时候,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借我那书的同学急了,一把站起来和老师理论,后来他们在课堂上大吵了起来,那个同学坚持老师把书还给他,那节数学课也被这样一折腾,走到了尾声。后来数学老师还是把那本书还给了我的同学,对于他,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觉得愧疚的,但也一直未直接跟他说一声『不好意思』。后来我们去了同一所初中,后来听说他改了名字,高中之后就再也没了联系,他也许和我大多数小学同学一样,留在了那个县城。
我在课堂上读闲书的生活在高中时达到了顶峰,特别是高一和高二的时候。那个时候除非图书馆休管,我恨不得天天骑车去图书馆借书。如此频繁的去换书,也就只能在课堂上偷偷看书了。高中的时候大家流行去买一个书夹子,然后在自己书桌的最前排摆满了书,这些架起来的书也成为了我防止老师发现我看书的堡垒。在上课的时候我一般在书桌上打开教科书,旁边放上笔,显示出聚精会神听讲的样子,在我的桌子底下的双腿上,一般会摆上一本借来的书。上课的时候就用双手托着两边的腮帮子,眼睛却游历于书桌和身体之间下面双腿上搁着的闲书上,老师如果走过身边的时候,就轻轻的伸腿,将书本藏于书桌下面,百无一失。
我还记得当时的想法是:在语文早自习和语文课上,看闲书显得理所当然,底气十足;在英语课上看闲书得千万小心,被英语老师发现了就不好办了;数学老师温文尔雅,问题不大;最困难的是化学课上,老师极为严格,最好是不看为妙;物理课上比较无聊,总是让我听得瞌睡连天,干脆就直接放在桌子上看,心里平静的时候,老师无法发现。其他的学科,除了历史和地理课,我基本上也都有看闲书的记录。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并不觉得自己的伎俩有多天衣无缝,倒真的要感谢这些老师们对我的宽容。至今为止,我阅读最好的光阴仍然是那个时候。在这些老师的宽容授意下,我几乎将县图书馆里各名家的散文集读完了,县图书馆的那一面文学类书籍,我已基本上读完了。这其中包括在晚自习流传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包括在我恋爱之前,第一次令我感到撕裂的《半生缘》,包括了给我很生活启迪的《平凡的世界》,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还记得我花几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挪威的森林》,最后一个下午是连着三个数学课,我硬是一点没有听讲,毫无停顿得读完了那本书,读完的时候已是傍晚,我那时的感觉也和窗外的景致一样灰蒙蒙的。
离开了高中之后,集中的读文学书籍的日子慢慢离我远了,心血来潮的时候会在武大阅览室泡一个晚上。工作之后则为工作所奔波着,老是以工作忙为托辞远离阅读生活。而在达喀尔常驻的日子里,到是真的能够偷得一大把的时间用来阅读,可在国外那颗飘荡的心,或许永远也注定无法达到阅读时平静的状态。
倒是现在回国工作习惯了,工作也比原来忙了许多,倒是真的能够静下心好好阅读了。等到新的浦东图书馆开张了,不知道我能不能回到高中那段愈是十分忙碌愈是不停阅读不停写作的日子里,而我微不足道的人生,不知道也是否能够在这些日子里迎来一丝的转机呢?我期待着。
我在课堂上躲着读闲书的习惯早有前科,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的时候。所谓的闲书,就是一些课外书籍。那个时候特别迷恋郑渊洁的童话,特别是十二生肖系列,总想着自己也能够拥有一颗龙珠,或者能啃上那一口神奇的苹果。那时候家里也没什么条件,刚从林场搬到县城里,一家四口挤在临时租的一间房间里。但童年是永远是不会觉得生活的心酸的,我每天都会走很远的路去县城中心的小学附近租些书看,算是我读书生活的启蒙。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系列,倒是一直没的租,好在一个同学买了全集,在我磨了很久之后,他终于借给我了。还记得那时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老师喜欢对不听话的学生仍粉笔头,我依然躲在底下沉浸我的童话世界里,之前的课堂课下我已经相安无事地读了好几本了,只记得那天当我正在舒克和贝塔的世界里神游时,一个粉笔头砸在了我的头上,数学老师也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走到了我的面前,当即没收了我手中的图书。我当时就懵了,想着书还是同学的,又不敢和找老师要回来,只好想以后自己攒钱买了还给他。当老师拿着他的『战利品』重新走向讲台的时候,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借我那书的同学急了,一把站起来和老师理论,后来他们在课堂上大吵了起来,那个同学坚持老师把书还给他,那节数学课也被这样一折腾,走到了尾声。后来数学老师还是把那本书还给了我的同学,对于他,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觉得愧疚的,但也一直未直接跟他说一声『不好意思』。后来我们去了同一所初中,后来听说他改了名字,高中之后就再也没了联系,他也许和我大多数小学同学一样,留在了那个县城。
我在课堂上读闲书的生活在高中时达到了顶峰,特别是高一和高二的时候。那个时候除非图书馆休管,我恨不得天天骑车去图书馆借书。如此频繁的去换书,也就只能在课堂上偷偷看书了。高中的时候大家流行去买一个书夹子,然后在自己书桌的最前排摆满了书,这些架起来的书也成为了我防止老师发现我看书的堡垒。在上课的时候我一般在书桌上打开教科书,旁边放上笔,显示出聚精会神听讲的样子,在我的桌子底下的双腿上,一般会摆上一本借来的书。上课的时候就用双手托着两边的腮帮子,眼睛却游历于书桌和身体之间下面双腿上搁着的闲书上,老师如果走过身边的时候,就轻轻的伸腿,将书本藏于书桌下面,百无一失。
我还记得当时的想法是:在语文早自习和语文课上,看闲书显得理所当然,底气十足;在英语课上看闲书得千万小心,被英语老师发现了就不好办了;数学老师温文尔雅,问题不大;最困难的是化学课上,老师极为严格,最好是不看为妙;物理课上比较无聊,总是让我听得瞌睡连天,干脆就直接放在桌子上看,心里平静的时候,老师无法发现。其他的学科,除了历史和地理课,我基本上也都有看闲书的记录。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并不觉得自己的伎俩有多天衣无缝,倒真的要感谢这些老师们对我的宽容。至今为止,我阅读最好的光阴仍然是那个时候。在这些老师的宽容授意下,我几乎将县图书馆里各名家的散文集读完了,县图书馆的那一面文学类书籍,我已基本上读完了。这其中包括在晚自习流传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包括在我恋爱之前,第一次令我感到撕裂的《半生缘》,包括了给我很生活启迪的《平凡的世界》,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还记得我花几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挪威的森林》,最后一个下午是连着三个数学课,我硬是一点没有听讲,毫无停顿得读完了那本书,读完的时候已是傍晚,我那时的感觉也和窗外的景致一样灰蒙蒙的。
离开了高中之后,集中的读文学书籍的日子慢慢离我远了,心血来潮的时候会在武大阅览室泡一个晚上。工作之后则为工作所奔波着,老是以工作忙为托辞远离阅读生活。而在达喀尔常驻的日子里,到是真的能够偷得一大把的时间用来阅读,可在国外那颗飘荡的心,或许永远也注定无法达到阅读时平静的状态。
倒是现在回国工作习惯了,工作也比原来忙了许多,倒是真的能够静下心好好阅读了。等到新的浦东图书馆开张了,不知道我能不能回到高中那段愈是十分忙碌愈是不停阅读不停写作的日子里,而我微不足道的人生,不知道也是否能够在这些日子里迎来一丝的转机呢?我期待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