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INTP思维模式
作为一个忠实的神探夏洛克粉丝,我不止一次的尝试过mind palace来帮助我思考。很可惜,作为一个intp(Ne,Ti,Si,Fe),我发现我脑子里很难形成sensory detail,也就不可能把形象化的东西和知识连接在一起。
Sherlock之所以能用mind palace,是因为他的intj属性(Ni,Te,Fi,Se)。尤其是Se是virual memory的精神基础。
那么如果说mind palace对于sherlock是他完美的思考环境,那么对于一个intp什么是完美的思考环境呢?
本文从intj和intp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出发,用☯️的概念来尝试解释,为什么适量应用intj的思考模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到intp。
一,intp的弱点
1,信息过载
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发散性思维。就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当我写下第一个字,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接下来我要些什么。然后就像这张图一样:

我的脑子里信息很快就会过载。
从一个点,我总是不自觉的能想到太多太多的东西,所以就会导致越来越难从A走到B,而是经常从A走到C,然后发现C下面的C3更有意思,转而研究C3了。(我做视频的时候经常这样。本来想着说,啊今天做一下中美音乐教育的对比吧;结果就做成了吉他老师推荐。。。)
原因就是我的包容度太高。我欢迎任何一切冒出来的点子,所以很难按照既定的路线一直走到结尾。
2,过量联系

这个就更典型了。
我前两天试着在脑子里规划我的课程的时候,我发现脑子里所有事物都是呈3D角度环绕在我的周围,一个密密麻麻的信息网,令我透不过来气。。。
然后我就放弃了。因为我做不到在一个无法呼吸的环境里思考。
包括我平时走在街上的时候,我也能无时无刻的感觉到汹涌而来的信息网在我的周围,试图入侵我的大脑,搅乱我思维的宁静。当我看到一个人,我没有办法把他只当成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看待;相反,只要看他一眼,我就会立刻在脑子里疯狂做笔记:“这个人和他旁边的人是xx关系”“这个人穿的鞋子和衣服颜色好丑”“这个人走路的速度”“这个人走路的姿势”“我之前在xx地方经常见到这种人”“海淀区就是学生太多了”“我希望我看起来不像个学生”等等等等。而这一切的判断都在一秒之内进入我的大脑,搅乱我当时所有的思绪。就像一块大石头丢入湖里,惊扰到湖里所有生物的安宁。
(当然上述这种情况不是随时都有,最近几个月已经很少出现了)
所以说我之所以这么讨厌社交场所,就是因为所有社交场所就像天上掉冰雹,我的湖面根本无法获得宁静,根本没有办法处理这样过量的信息以及这样复杂的联系。
二,intp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外界刺激。作茧自缚。思维过于活跃和复杂,到了自己无法承担的地步。
三,intp的“mind-palace”
从以上两点得知,我最喜欢的思考环境是绝对的平静。没有任何情绪,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没有任何打扰。
就像在真空中一样。
每当我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就会想象自己处在真空里。那里什么都没有,连黑暗都没有,(是的,就连想象一个黑暗的世界我都觉得信息过载),然后渐渐的感觉到自己融化在虚无中,(然后就睡着了)。我感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冥想🤔(这个方法是我爸在我小学的时候教我的,他本人也特别擅长冥想。)
所以之所以我喜欢静静的躺着看天啥也不干,就是因为我特别渴望一种安静的状态。没有任何stimuli,只有我自己和虚无。
虚无是应对信息过载和过量联系的最好办法。冥想是创造虚无最快,最容易上手的办法。
所以冥想的状态,就是我最好的mind-palace。和sherlock的mind-palace正好相反,在他的世界里,他用感官体验来整理过量的信息;在我的世界里,我用逻辑框架来处理过量的信息。
四,intp和intj的互补
众所周知,intp是warmest machine,而intj是coldest human。这两个类型里,天然就带着矛盾。而解决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形成一个动态平衡☯️。
解决intp的过强的包容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用intj的固执。
解决intp的拖延性最好的办法就是intj的果断性。
两者取其中,才能形成一个既有效率,又不受约束的思维。
那么该怎么折中呢?
五,intp的自我约束:降维
由于逻辑思考是intp最擅长的事情(Ti),那么我们就用Ti来封住过于跳跃的思维,用理性压制焦虑躁动的脑子,给自己的脑子带上镣铐。
怎么压制?
1,让自己处于虚空。
(我知道这个概念可能听起来很难理解?但是可能由于我比较喜欢冥想,所以对于创造脑内虚空比较得心应手)
2,给自己降维。(三维的空间还是信息量太大,细节太多,可能性太多。那么,就把自己降到一维。
把想要研究的问题想象成一个点。)(好的,这就是宇宙的开始)
3,用一个词汇概括这个问题(视唱课)
4,把这个点变成一个线段。
5,把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上,用一个词汇概括问题的答案。(视唱课-----挣钱)
6,至此,我们用intj的方法获得了一个主要问题,和一个主要矛盾
7,下面,用intp的方法开始发散性brain storm。
brain storm最好的情况是在有音乐辅助的情况下。脑袋上带着耳机,手里拿着笔,ready go。
8,(好了,刚刚storm完了)
9,用思维导图把刚刚的storm结果整理一下。注意这里的思维导图不要做成树形图。要做成一个直线。

很简单对不对?
我知道这个图片看起来一点都不厉害。但是为了这张图片,我的脑子进行了很大范围的排查,才形成了这样的一个道路,虽然排查的时间很短,不到一首歌的时间(因为intp最擅长的就是一秒之内形成100000000个想法,但是根本没有时间反应这100000000个想法,然后一秒之后,这100000000个想法就会变成一个直觉,一个简单的概念出现在脑子里)。我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方法就是最有效的,因为我懒得解释,要是解释我可以写一篇论文出来。
现在我的脑子里就形成了一个一维的因果链:视唱群---挣钱(目的)---购买AMG的课(方法)
10,把这个因果链记录在笔记本里,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看。
好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了,这个步骤里解决了树形图信息过载,解决了过度联系。
第二步:集中注意力
众所周知,想要从A达到C点,最简单的办法是画一条线段。
树形图(intp思维模式)适合brain storm,适合理论构建,但是绝对不适合实践。
线段(intj思维模式)更适合实践。
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从A点走上C点。制定好Plan A就按照Plan A开始走。走到每一个节点再复盘。而不是每走一步就开始思考走的对不对。
第三步:实践
好的,今天我的脑内虚空思考模式说完了。
说白了就是把冥想的要义推广到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减少外部刺激,独立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