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患有焦虑症吗?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总喜欢把“焦虑症”挂在嘴边。
一遇到点什么事,不管大小都要说自己焦虑的不行,扛不住了,巴不得身边所有人都给他贴上“焦虑症”的标签。 但他本人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也许是做事烦躁了些,容易发脾气,但当事情解决之后,又恢复了从前,和朋友们有说有笑,没啥特别的反应。
有一些人会觉得,心理问题是个新鲜的东西,好像很时髦,喜欢把这些东西套用在自己身上。

但你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焦虑症吗?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焦虑和焦虑症,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字,但两者并不能等同。
很多人都会有焦虑的感受。
比方说快要到期限了,但工作报告却还没有写完; 又或者即将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却感觉没有准备充分。
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确实会很焦虑,但随着事情的结束,这份焦虑的情绪也同样过去了。
这其实都是正常的焦虑情绪,它们都存在明确的诱因。
但焦虑症可就不一样了。
患有焦虑症的人可能在没有明确诱因的前提下就莫名其妙的感受到了持续的焦虑。
并且这种情况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期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此外,患者在生理上还会出现肌肉紧张、发抖、出汗、头晕、心悸、痉挛等不适反应。
说一个真事,《住在我心里的猴子:焦虑那些事儿》的作者丹尼尔,就曾经是一个典型的焦虑症患者。
有一次,他计划4小时至少完成500字,可是为了确定几个词语的用法,他停下来上网查了资料,接着就开始分心。 其实这很正常,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 但时间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却没有写出来几个字。 丹尼尔开始焦虑了,想要重新集中注意力开始写作,但越想集中注意力,就越发的焦虑,杂念也不断地增多。 进而,他开始产生不好的联想。 “我这么焦虑,肯定写不出好文章,然后编辑就不会再和我签约,我就失去了收入的来源,交不起房租、没钱看病、甚至没法生活。” 接着,丹尼尔产生了强烈的生理反应,呼吸急促、出汗、坐立不安、颤抖、想要逃离这个环境。
这是一个典型的焦虑症患者,我们重新回顾一下这个经典案例,可以找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个是“无法控制”,丹尼尔走神之后,无法重新集中注意力;
第二个是“明显的生理反应”,他出现了呼吸急促、出汗等反应;
第三个是“对未来的恐惧”,由没有完成写作计划这件事,衍生到担心今后的生活问题。

也就是说引起他焦虑的原因,不再仅仅是当下的事件,更是未来的不确定性。
如果他的担忧在未来没有发生,焦虑就可能消除。
焦虑并不等于焦虑症。
所以当你下次再要脱口而出“焦虑症”三个字的时候,可以想想,我是否满足这三点呢?
如果没有,那就放下心来吧,你并没有患上“焦虑症”。
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焦虑症的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回复关键词:【焦虑那些事】就可以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