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记忆还在,就不曾远去
22点半左右做思维导图看到一张图片,是中国朝代图。
兴致来了,抓住我弟想考考他,就问:'你初中老师教过你朝代歌吗?'我弟一时懵住了,说“什么朝代歌”。然后我显摆式的给他背了一遍:“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南宋,下接元明和清朝”,还疑惑的问他,你真的没听过吗?初中老师有教的啊,
我弟随口应了句“有听过,但没背过”我好为人师的又给他讲解了一遍这个朝代歌在当年我读书时是多么火,多么方便。
我和我弟初中的学校是同一个,我潜意识的就认为我们的历史老师也是一样,理所当然的以为他应该懂得朝代歌,没想到只是深藏在我记忆里,独属于那个文质彬彬,博学多识的l老师。
多久没想到他了,记不清。老师很高,估计有180cm,看着也很壮实,说话声音带着点沙哑,时常说着说着就容易喘气。印象中七年级就是他给我们上的历史课,那也是我爱上历史的一年。第一节课他就给我们讲古人是如何写情诗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可把我们这些小毛孩唬的兴奋的不行。
印象中老师会给我们编各种歌,我记忆差现在也记不起多少了,可能偶尔看到些有关联的,又会忽然蹦出来也不一定。
老师身体不好,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所以他说话容易喘气,走楼梯还特别慢,可我们的教室那时候在四楼,他每次爬都要歇个好几趟,常常到教室就是满头大汗。老师还和我们说他常常干副业,什么开超市,买房产,股票啥的都干过,赚过不少钱,但几乎都花在了看病上。他会经常请假,可能是生意原因,也可能是身体原因。
七年级到八年级,历史是他教的,教室从四楼换到了一楼,他说话依旧喘着气,板书依旧很轻,体重貌似一直是没下来过,远看着高高壮壮的,可一走近就能发现不对劲。
九年级我换了一个更有趣的历史老师,矮矮小小的,讲课绘声绘色,更爱编小歌了,还爱给人取外号,印象特别深的就是“罗伯斯庇尔”他叫“萝卜丝鼻屎”(用方言说出来会更带感点,可惜我写不出来)。这个老师我们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渍渍(方言翻译不出来)因为他说话兴起之处就会渍一声。我们很喜欢这个老师,他不但课讲的好,还会给我们整理一大堆的知识点,叫我们答题,浓缩精炼达到点。所以我们班的历史成绩分都特别高。还记得当年中考历史是开卷考,我带了书本进去,可是一页都没翻过,全凭记忆就可以写完。
高中的历史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中规中矩,也许是我倒在了物理这一科上,拼命的想补它,耗了很多精力,所以历史也没好好听,准确来说其它课都没怎么好好学,可终归物理还是学不好。其他科的成绩还算是善待我了。
大学期间偶然在朋友圈看到初一的历史老师上了轻松筹,有点不可置信,点开链接看到老师鼻子插着导管,手拿着身份证,脸色苍白的躺在病床上的照片,真的很难受。印象中老师还是小有余钱的,怎会到这个地步。原来一个病真的会把一个家庭深深拖垮,那个文质彬彬,笑起来和煦温柔的老师就这样躺在了病床上,他喘了这么多年,现在连喘都不行,这该是多么难受。
不知道什么时候听到消息…时间点记不清了,老师走了。走了也好,那样就能畅快呼吸,放声大笑了,老师还能去他年轻时去过的许多地方,以他的样貌学识,肯定能吸引一大批迷妹。
刚刚看《一百个人的十年》,头两章的事,老师在课上说过。那么熟悉,仿佛又看到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