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利玛窦墓,在阜成门外北京市委党校宽大的绿色庭院中央,有一座小小的墓园,四周被透花砖墙环绕着,南墙正中有两扇灰色铁花棂门,墓园中植几株青翠的柏树。
中间的螭首方座碑高2.7米、宽0.94米,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立。碑身正中刻有“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八个大字。右边碑文是:“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利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 辛年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戌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
石碑后面是 灰身黑顶圆拱式的长方形砖砌坟墓,墓高1.5米、长2.4米、宽1.3米。利玛窦墓东侧为南怀仁墓,西侧为汤若望墓。







利玛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奠基人,主要贡献有二,一是“西学东渐”,他向中国传播了西方的科学与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中国科技文明的发展;二则是“东学西渐”,利玛窦正面地将中国文化全方位地介绍给西方,不仅开阔了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眼界,还在西方引起了“中国热”。 一)西学东渐 1、地理学:他绘制了包括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图》,他不仅告诉中国人地球是一个球体,击碎了中国上千年来的“天圆地方说”,他还对中国一些重要的大城市进行了经纬度的测定,修正了欧洲出版的世界地图中中国部分的错误。除此外,他所创的许多地理学词汇一直沿用至今,如赤道、大西洋、北极圈、南极、经纬线等。 2、天文学:他不仅制作了很多件日晷、天球仪等天文仪器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学者和官员,多次准确地预报了日食和月食,而且还撰写了介绍欧洲天文学的多部著作,如《浑盖通宪图说》、《理法器撮要》等。其中,他所著的《乾坤体义》一书,把亚里斯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介绍到中国(注:因为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环境,虽然此时哥白尼的“日心说”已开始传播,但尚未被全部接受)。此外,还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修改历法,完成《崇祯历法》(后改为《西洋历法》,即阴历),一直沿用至今。 3、数学:他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中国第一部数学翻译著作)、《同文算指》(融汇了古今中外的数学成就)、《测量法义》(该书是几何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和水利工程的典范著作)等。 4、生物学:利玛窦在肇庆撰写,并于1593年刻印的第一本中文著作《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的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以“论世界万物之事实”、“论下地草本等植物类”、“论下地禽兽之事情”和“论世间禽兽之所饮食章”为题,介绍了他所了解的欧洲生物知识,并有附图。 5、西医药学:他在上述著作的第九章介绍了“佛朗机”医治眼疾和便秘的两种药物,也有附图。 6、哲学:利玛窦在他的《天主实义》一书中,通过对天主的论证,不仅介绍了托玛斯·阿奎那的西方经院哲学,也间接地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古斯丁、安瑟伦等的哲学思想,开创了中西哲学交流之先河。 7、逻辑学:他翻译的《几何原本》一书不仅介绍了西方数学,同时也介绍了西方的逻辑学。徐光启称:“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 8、伦理学:利玛窦用中文撰写介绍西方交友之道的《交友论》,记载了从古希腊以来的所有哲学家关于友谊的论述,大开国人之交友眼界; 他还第一次向中国介绍并推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和家庭伦理。 9、心理学:当中国人为他的惊人记忆力感到惊奇而向他求教时,他就撰写了介绍记忆方法的《西国记法》。 10、西方文学:利玛窦在他的《畸人十篇》中第一个向中国介绍了《伊索寓言》的故事,也通过此书向中国高级知识分子讲天地、人生、生命,用哲学思考。 11、语言学:1)编纂《葡华字典》,成为世界史上第一部中国和欧美语言的字典,是语言学上的重大贡献。遗憾的是,这部字典至今都没有中国内地出版过;2)汉语拼音起源——中国汉字难学、难记、难认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利玛窦来华前,中国一直都没有汉语拼音系统。虽在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汉语开始形成了一种叫“反切”的语音注音系统,是由一个字的声母和另一个字的韵母读出第三个字的音,但这种字读字的注音系统还是很复杂。直到利玛窦来华以后,他用罗马拉丁文对中国汉字进行注音,这就是今天汉语拼音的起源,所以他汉语拉丁文注音的发明人。3)词汇创新——在利玛窦以前,中国很多的词汇是来源于佛教(如禅、世界等),其次是从日本传过来的,而利玛窦的《葡华字典》以及他的其他译著,也给中国汉语增加了很多新词汇,并沿用至今,比如:地理名词的子午线、北极、南极、几何等,数学名词:三角形、圆、平面等,其他还有如“星期”等,这些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且对汉语词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4)汉语语法——在利玛窦来华以前,汉语是没有语法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可以互用,直到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以后,才规范并发明了汉语语法。 12、艺术方面:美术——他最早将西方的油画、版画和使用透视学原理的绘画技法带入中国(此前中国的绘画只是写意,也还不懂得使用油彩和表现物体的阴影。);音乐——首次将乐器(钢琴——西琴、天琴、铁琴)、乐理、乐曲等带入中国,还创作了《西琴八曲》(注:此前中国的音乐表现没有低音、高音、抒情等音律变化,也没有和声,音色也达不到和谐。);建筑——利玛窦在肇庆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欧式建筑,成为第一座展示欧洲图书的图书馆;其他——他带来的鼻烟壶后来一度成为中国人的流行饰物和工艺品……等等。 可见,利玛窦等传教士们对中国近代科技文明的贡献之重大,所涉学科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以及部分领域的开创性影响和贡献,不仅惠及当时的每一个中国人,而且还无疑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不朽丰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东学西渐 1、《天主教传入中国史》(又名《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回忆录):宏观地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真实情况。由于他向欧洲所介绍的中国是美丽而富饶的,以至于欧洲的小学生都想来中国传教。
2、编写了《葡华字典》和《中国文法》等书,供欧洲人学习汉语,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等,不仅促进了汉学在西方的传播和发展,掀起了16世纪的欧洲“中国热”,还为日后欧洲的启蒙运动提供了营养(伏尔泰等文化巨人都在不同程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4、经过实地勘察和多方考证,向欧洲证实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契丹(或震旦)”正是中国的别名,“汗八里城”就是北京等,使欧洲人重新建立了正确的中国地理观,对中国地理有了新的认识。 5、他不仅向欧洲介绍中国的文化,还把东方的茶叶、屏风、纺织等事物介绍给西方,把丝绸技术和印刷术等科学技术传播给欧洲,又向西方介绍了许多中国的城市和景点,如南京、长城、庐山等。